1940年8月,李訥出生於延安。毛主席對這個小女兒十分疼愛,但對她的要求也很嚴格。李訥很小的時候,就要拿着自己的小碗和其他人一樣排隊去食堂打飯。當時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江青也有自己的工作,因此照顧李訥的責任就落在了韓桂馨的身上。韓桂馨不僅負責照顧李訥的生活,還教她讀書識字。當時李銀橋在毛主席身邊當衛士,後來在毛主席的撮合下,李銀橋和韓桂馨於1948年在香山結了婚。
新中國成立後,李訥跟隨父母來到北平生活。1959年,還不滿20歲的李訥考入了北大歷史系。不久後我國進入了三年困難時期,當時李訥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26元。其中15元是伙食費,剩下的11元是公交車錢(每個周末坐公交車回家)、書本錢和零花錢。當時李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經常在學校吃不飽。有一次,一個衛士去學校看望李訥,得知她的情況後很心酸,回來後就給衛士長李銀橋講了。
李銀橋聽後心裡也很難受,沒經毛主席同意就讓人給李訥送去了一包餅乾。毛主席得知後很生氣,把李銀橋狠狠批評了一頓,並對他說:“別人孩子的父母送不送東西我不管,但我的孩子一塊餅乾也不能送!”由於在學校里吃不飽,李訥每次回家吃飯的時候都是狼吐虎咽。大學畢業後,李訥進入報社工作。李銀橋也被毛主席派到天津擔任公安局副局長。
李銀橋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多年,一直兢兢業業,毛主席對他的感情很深。分別的時候,毛主席對他說:“銀橋啊,你在我身邊,地位很高,職務太低。我捨不得你走,但我還是要為你的前途着想啊。到了新的崗位要尊重領導,夾起尾巴做人……”李銀橋聽後放聲大哭,他也十分捨不得離開毛主席。分別前,毛主席不僅和李銀橋全家合了影,還給了他們一筆安家錢,並贈送了他親筆寫的詩詞。
李銀橋夫婦離開北京後,就很少有機會再和李訥見面了。“九大”召開的時候,李訥由於工作出色,當選為“九大”代表,毛主席得知後,親筆把李訥的名字給劃掉了。而且為了鍛煉李訥,毛主席還讓她去江西“五七幹校”勞動。李訥二話沒說,就動身來到了江西。在“五七幹校”勞動期間,李訥結識了一個名叫徐寧的服務員。
徐寧比李訥小几歲,高中畢業,性格開朗,待人也十分熱情。他經常陪着李訥勞動、散步和聊天,時間一長,二人漸漸熟悉起來,併產生了感情。江青得知後,對這門婚事強烈反對,認為自己的女兒無論如何也不能嫁給一個服務員。李訥見母親不同意,就去找父親幫忙。毛主席沒有門戶之見,同意了她的結婚請求。
不久後,李訥和徐寧在“五七幹校”舉辦了簡樸的婚禮,毛主席派人給女兒送來了一套39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當嫁妝。一年後,李訥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為徐效芝。孩子出生後,李訥和徐寧的矛盾越來越多,二人的學識、生活閱歷和志趣都大相徑庭,矛盾不斷加深,最後辦理了離婚手續,李訥帶着孩子回到北京住在了太僕寺街。
當時毛主席已經去世,江青也進入了秦城監獄,李訥一個人帶着孩子生活十分艱難。當時李銀橋已經調回北京工作,在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擔任副局長。得知李訥的情況後,李銀橋夫婦對她很同情,經常去看望她,除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之外,他們還準備為李訥再介紹一個對象。當李銀橋把這個想法給李訥說了之後,李訥面露難色地說:“我的媽媽是江青,正在坐監獄,這種情況,誰肯找我呀?”
李銀橋聽後對李訥說:“你媽媽是你媽媽,你是你,更何況你的爸爸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呢”。經過李銀橋夫婦的勸說,李訥最終同意再找一個伴。一個偶然的機會,李銀橋見到了自己在中央警衛團一起工作的老戰友王景清,當時他也是離異。李銀橋覺得他和李訥很合適,就介紹二人見了面。王景清多才多藝,能寫會畫,心地還十分善良,李訥對他很滿意。
1985年冬天,李訥和王景清正式結婚,他們在家裡擺了一桌酒席,只請了李銀橋夫婦、葉子龍和女兒葉麗亞以及離休在家的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康一民。婚後不久,李訥和丈夫一起來到秦城監獄看望母親江青。江青的書法也很有功底,她讓王景清寫了一幅字,看後對他大加讚賞,稱他寫得很不錯。由於李訥的身體不是很好,婚後王景清幾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還買了一輛三輪車,帶着李訥去醫院看病。有一次,李銀橋夫婦來看望李訥,李訥留他們吃飯,並說:“老王什麼都會做,我現在可享福了。”經歷了生活的諸多磨難之後,李訥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