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西夏王朝建立

2022年10月11日07:13:21 歷史 1247

西夏的祖先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其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唐初。党項是羌族的一支,隋書上載"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 《舊唐書》載:"党項羌……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後,西羌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tàn)昌、鄧至後,党項始強。"

唐朝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項羌和吐谷渾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吐蕃。唐高宗時,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失去依附的党項羌請求內附,被唐朝安置於松州(今四川松潘) 。後党項羌逐步繁衍成數個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佔據今的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等地。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西夏王朝建立 - 天天要聞


唐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党項遭到吐蕃軍隊進攻,向唐玄宗求救,被遷至慶州(今甘肅慶陽市)。安史之亂(755-763年)起後,郭子儀怕這些少數民族鬧事,建議唐代宗將當時在慶州的拓跋朝光部遷至銀州以北和夏州以東地區,這一地區即是南北朝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党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時,党項部首領李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復長安,再次被賜姓李 ,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這部分党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至此正式領有銀州(陝西米脂縣)、夏州(陝西橫山縣)、綏州(陝西綏德縣)、宥州(陝西靖邊縣)與靜州(陝西米脂縣西)等五州之地。

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在這段時期,西夏十分謹慎地處理着與後唐後晉後漢沙陀政權,與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以及與宋朝之間的錯綜複雜的外交關係。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西夏王朝建立 - 天天要聞

經過兩百多年建設,平夏地區非常富饒,以鄂爾多斯南部地斤澤地區為核心的肥美牧場,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為代表的農業區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糧草,同時鄂爾多斯此時還盛產當時可當貨幣使用的上好青鹽,因此平夏部党項勢力逐步膨脹起來。宋太祖雖削奪藩鎮兵權,但對西北少數民族依然寬宥,"許之世襲"。當夏州節度使李繼捧上台後,情況有所變化。 李繼捧因不能解決家族內部矛盾,就在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親率族人入京朝見宋帝,自願獻出銀、夏、綏、宥四州八縣地方,但李繼捧的族弟銀州蕃落使李繼遷不肯入京,偽稱出葬乳母,率數十人,逃到了夏州東北三百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巴彥淖爾)集結武裝,進行襲擾宋朝邊境的活動。

雍熙二年(985年),李繼遷會同族弟李繼沖誘殺宋將曹光實,並佔據銀州,攻破會州(甘肅靖遠),與宋鬧翻;又向遼國"請降",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至道二年(996年),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宋太宗崩後,宋真宗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繼遷率諸部落攻陷宋朝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嚴重影響了宋朝的國防軍力建設。與吐蕃會盟時,李繼遷遭吐蕃人暗算,被勁弩射傷,後傷重而死,時年42歲。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西夏王朝建立 - 天天要聞

李繼遷死後,李德明繼位,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大大拓展党項羌族的生存空間,李德明認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於防守,不如懷遠形勢有利。1020年派遣大臣賀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黃河建城,營造城闕宮殿及宗社籍田,定都於此,名為興州。他對外仍向宋、遼稱臣, 對內則完全是帝王氣派。並伺機向西發展。數年間,西攻吐蕃和回鶻,奪取西涼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 其勢力範圍擴展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

宋天聖十年(1032)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並開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飾,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並頒布禿髮令。並派大軍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肅州三個戰略要地。這樣,元昊已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即寧夏北部,甘肅小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宋寶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李元昊稱帝之後,宋廷上下極為憤怒,雙方關係正式破裂。此後數年,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戰中擊敗攜10萬精銳御駕親征的遼興宗。此時,西夏總兵力約50萬人。

大敗宋遼之後,元昊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導致西夏內部日益腐朽,眾叛親離。與沒藏氏私通,生諒祚。又廢皇后野利氏,改立與太子寧令哥訂親的沒移氏為新皇后。沒藏訛龐慫恿寧令哥亂。1048年,寧令哥弒殺其父李元昊,又被沒藏訛龐處死。沒藏訛龐擁立周歲的諒祚為帝,是為夏毅宗

西夏雖然多次擊潰宋軍,但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人民不滿。女真崛起後,西夏攻佔宋朝定邊軍,並向金國稱臣。金朝皇帝在高興之餘把此前佔領的西夏故地樂州、積石州等河外諸州都賞賜給了西夏王乾順,西夏領土達到鼎峰。蒙古崛起後,一直視西夏為眼中釘,將其作為練兵場,不斷派兵襲擾突擊,演練部隊。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西夏王朝建立 - 天天要聞

天慶十年(1203)漠北的克烈部鐵木真并吞,其領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奔西夏。兩年後,鐵木真率軍入侵西夏,掠奪西夏邊界城市而去。夏桓宗認為擊退外患,改興慶府名為中興府,取夏國中興之意,實際上西夏反而壟罩在蒙古的威脅之下。

應天元年(1206)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即成吉思汗,後被尊稱元太祖。成吉思汗為了要攻滅敵國金朝,勢必要切斷金夏聯盟,所以西夏成為他的目標之一。保義元年(1226),成吉思汗兵分東西向西夏夾攻,成吉思汗親自攻陷甘州,降服涼州守將斡扎簣投降,至此河西走廊全數淪陷。夏獻宗憂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繼位,即夏末帝 。

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軍穿越沙陀,進軍黃河九渡,攻佔應理(寧夏中衛)。而後分兵攻陷夏州,並且分兵南下攻陷積石州(青海循化)、西寧(青海西寧)等西夏領地,並駐夏六盤山,此時,西夏只剩中興府,保義二年(1227)夏末帝在中興府被圍半年後投降蒙古,西夏亡。成吉思汗此時已病死六盤山,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拖雷按照成吉思汗遺囑殺李睍。蒙軍攻陷中興府後展開屠殺,宮室、陵園付之一炬,後經察罕勸諫而止,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併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西夏滅亡。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西夏王朝建立 - 天天要聞

蒙古鐵騎進侵西夏,大肆蹂躪的時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們向著中國而去,經過數千里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即今康定縣拆多山以西,雅礱江以東,乾寧縣以南,九龍縣以北的地區)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至今在當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傳說,他們把這個小小政權的首領叫做"西吳王",實際也就是"西夏王"的稱號。這個小政權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被徹底消滅。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元朝改西夏故都中興府為寧夏路。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馬尾海戰與鎮南關大捷的戰場看清朝的中法戰爭 - 天天要聞

從馬尾海戰與鎮南關大捷的戰場看清朝的中法戰爭

19世紀80年代,法國加速對越南的殖民擴張,挑戰了清朝對越南的傳統宗主權。中法戰爭(1883-1885年)由此爆發,戰火從越南蔓延至中國廣西和福建沿海。這場戰爭不僅是中西軍事力量的較量,也是清朝洋務運動成效的一次檢驗。
《王國之淚》2年了,有些遺憾終於將實現! - 天天要聞

《王國之淚》2年了,有些遺憾終於將實現!

一晃《塞爾達傳說 王國之淚》都已經發售整整2年了。儘管許多玩家認為《王國之淚》的體驗不如《曠野之息》,已經沒有了當年初見《曠野之息》的驚艷感,但《王國之淚》在玩法交互上帶來的突破也是毋庸置疑的。不過本作仍然留下了不少遺憾,這其中,有些即將得到補完,也有的或許會成為下一部作品的創新基石。隨着《曠野之息》...
韓國學者:整個西伯利亞地區5500年以來都屬於古中國核心領土 - 天天要聞

韓國學者:整個西伯利亞地區5500年以來都屬於古中國核心領土

5500年前,約公元前3500年,正值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境內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早期農業文明開始繁榮。與此同時,西伯利亞地區也出現了如烏斯特米爾文化等史前文化。這些文化在技術和器物上顯示出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陶器的製作工藝,暗示了可能的交流或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退休教授陳生璽逝世 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退休教授陳生璽逝世 享年93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天津5月12日電 (記者 孫玲玲)據南開大學歷史學院12日發布的訃告,民盟天津市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退休教授陳生璽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21時2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