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來明 方晉 陳國堂 朱美麗
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兒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尊重婦女、關愛兒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堅持婦女和兒童的主體性,充分肯定婦女和兒童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觀的核心內容。在百年奮鬥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汲取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觀的思想資源,將婦女兒童事業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婦女兒童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政策措施,是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觀在中國的新發展,推動我國婦女兒童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婦女兒童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著作中,十分重視婦女和兒童的主體性,堅持人的價值和尊嚴,充分肯定婦女和兒童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反對人的物化和異化。馬克思提出:“沒有婦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同時,保護兒童被視為無產階級的社會責任,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在這些論述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強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正是基於這些深刻的洞察和充滿人性光輝的人文關懷,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張將婦女兒童從壓迫性的社會關係中解放出來,強調性別平等,為婦女提供公平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參與機會,為兒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強調教育中認知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
作為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自誕生時起就高度重視婦女兒童的發展。1922年,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政黨名義通過的婦女問題的決議。1927年開始的土地革命,把婦女解放置於民族解放運動中的關鍵位置,指出婦女也是推動革命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系列婦女解放的方針政策,領導廣大婦女展開多種多樣的解放運動。兒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也充分發揮了自主能動性,對革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33年,毛澤東在《長岡鄉調查》中把農村老人“敬神”“叫魂”迷信掃除的原因歸納為:“第一,兒童團、少隊的反迷信宣傳,蘇維埃的節省香燭錢運動。第二,兒童團(特多)、少隊的直接干涉(抹掉她們的香燭)。”充分肯定了兒童的革命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得以在更大範圍更全面地踐行理想和使命,新中國的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廣大受壓迫的婦女從“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封建禮教束縛中解放出來、重新找回了作為“人”的尊嚴。新中國成立之初,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之一,男女平等被寫進《憲法》。傳統的壓迫性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對婦女兒童發展的桎梏被打破,中國逐步建立起較為健全的婦女兒童發展體系。中國婦女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參與機會得到了空前的擴展,中國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快速普遍提升。“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婦女能頂半邊天”等理念深入人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為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978年第四次全國婦代會提出“四個現代化需要婦女,婦女需要四個現代化”的號召。1990年國務院成立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1992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了新中國第一部《婦女權益保障法》。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成為全球性別平等運動的一個里程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婦女兒童事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顯著成效
在馬克思主義根本宗旨的指引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發展觀。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婦女運動時代主題作出新的研判:“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是當代中國婦女運動的時代主題。”從制度、實踐和目標三個維度闡釋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內涵,強調“沒有婦女,就沒有人類,就沒有社會。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將更加積極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支持婦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保障婦女權益必須上升為國家意志”。
“少年強則中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的高度,提出一系列關於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論述。他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祖國的未來屬於下一代。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強調,“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鼓勵少年兒童“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婦女兒童的重要論述,深刻剖析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道路方向和時代主題,回答了新時代婦女兒童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發展觀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新時代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解決全球婦女兒童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這十年,婦女全面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新成就。31個省(區、市)建立了性別平等評估機制,一些地方已將性別平等納入地方立法。2021年,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過配偶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為8.6%,比2010年下降了5.2個百分點。女性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7.37歲提高到2020年的80.88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歲。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超四成,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和婦女生殖健康服務水平都顯著提高,被世衛組織評定為“全球十個婦幼健康高績效國家之一”。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與男性的差距從2010年的0.8年縮小到2020年的0.6年。女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例(47.2%)比2010年高出1.7個百分點。在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各類高等教育中女生佔比甚至超過男生。2020年城鎮單位就業女性比2010年增長39.5%,女職工勞動保護得到大力加強。全國女人大代表、女政協委員佔比均創歷史新高,女性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基層民主管理更加廣泛。參加醫療、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女性人數都大幅增加。
這十年,兒童健康持續改善,受教育水平和福利水平不斷提高,成長環境進一步優化。2020年兒童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嚴重致殘的兒童出生缺陷發生率比2010年的下降幅度超過40%,五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生產遲緩率、低體重率分別比2010年下降了0.87、0.13、0.36個百分點,適齡兒童疫苗接種率接近或超過99%。各階段教育邁上新台階,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5.2%)比2010年提高28.6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2%)比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2%)比2010年提高8.7個百分點。殘疾兒童接受特殊教育的機會和康復服務水平也不斷提高,孤兒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兒童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優化,兒童權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踐行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觀,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婦女兒童事業發展道路,形成了寶貴的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經驗。
(一)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全過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促進男女平等和落實兒童優先原則納入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將“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寫入施政綱領。《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大力實施,確定的各項目標基本實現。2021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國務院頒布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規劃部署未來10年婦女兒童發展的新目標任務,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於綱要組織實施、貫穿於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二)堅持把以婦女兒童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始終
《共產黨宣言》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其精神主旨在中國的婦女兒童事業中得到了創造性的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聚焦婦女兒童發展短板弱項,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增加新領域新內容。面向發展需求,強調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和制度機制建設,強調重點保障特殊困難婦女兒童群體權益,婦女兒童保障範圍在逐漸加大且具體。除了傳統的健康、教育、社會保障等內容之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兒童發展還將“有效控制兒童近視”“防控青少年肥胖”“預防和干預兒童沉迷網絡”“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納入兒童發展的保障範圍之內。隨着“共同富裕”目標被正式納入國家政策體系,“所有人的發展”將進一步被強調。
(三)堅持突出婦女兒童主體性的全面發展理念
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觀重視發揮人的主體性,我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十分注重發揮婦女兒童的主體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突出引導支持婦女積極發揮“半邊天”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發展素質教育”,到最近的“雙減”政策,促進兒童自由全面發展正從理念付諸實際政策行動。對兒童發展的強調也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的學習和勞動相結合、學習和技能培訓相結合,擴展到新時代更多的發展維度。
(四)堅持與發展階段相匹配的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將更多婦女兒童納入政策範圍。為特殊婦女群體提供各個領域參與機會,為沒有被納入到現有兒童政策體系,享受不到兒童發展公共服務保障的兒童群體建章立制。使每個婦女兒童通過國家婦女兒童發展項目能全面發展並享有適當的公共服務,保證全體婦女兒童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同時,強調婦女兒童發展體系是適度普惠,是一個漸進發展過程,充分兼顧中國在不同發展時期的財政能力、人口結構、收入水平、市場化程度、區域發展差別、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化水平等特徵,婦女兒童發展政策體系的完善與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相適應。
(五)堅持充分發揮組織建設的引領作用
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組織機制和完善的治理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切實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開創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新局面。推動形成“下基層、訪婦情、辦實事”的新工作機制,為完善婦女、兒童治理體系提供了組織保障。
(六)創造性地發揮家庭在社會關係與生產中的作用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家庭關係作為基礎性社會關係,具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風建設。他指出,“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婦女兒童是億萬家庭的重要成員,創造性地發揮家庭在社會關係與生產中的作用,是馬克思主義婦女兒童觀在中國的新發展。
(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
根據民政部全國社會組織管理平台的信息,目前從事婦女工作的社會組織共有886家,從事兒童工作的有4203家。其中,從事婦女工作的基金會48家,從事兒童工作的基金會89家。希望工程、母親水窖、春蕾計劃、免費午餐等公益慈善項目的發展,見證了社會力量對婦女兒童事業的參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長期聚焦原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以兒童發展為重點,深入開展“母乳餵養提升計劃”“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一村一園:山村幼兒園計劃”等一批上符合中央決策、下增進百姓福祉的民生項目,2009年至今,項目逐步覆蓋13個省份的34個縣,每年服務10萬嬰幼兒,為4500名在村婦女提供持續專業培訓,並聘任為育嬰輔導員或幼教志願者就近上崗。“一村一園”項目使8萬多名幼兒家長解放了生產力,其中大部分為女性。基於紮實的實踐和研究,為雲南省、四川省和貴州省實施“一村一幼”加快普及農村學前教育,提供了決策支持。2021年,基金會與貴州省合作,在畢節建立全國首個欠發達地區兒童發展綜合示範區,將為鄉村振興提供相關決策依據,為國家發展奠定人力資本基礎。
(八)堅持以系統觀念推動婦女兒童事業
系統觀念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將婦女兒童事業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大格局之中,對婦女兒童事業進行了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謀劃,把中國共產黨領導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黨和政府充分把握婦女兒童群體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注重全面、辯證、協同推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辯證地認識婦女兒童群體的發展需要,在落實男女平等過程中,正確認識婦女與男性的關係,始終堅持從兩性協同合作的角度出發推進工作。辯證地看待婦女兒童群體內部發展的差異化,着重關注特殊婦女兒童群體。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協調、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婦女工作機制,堅持協同推進婦女兒童事業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實現了婦女兒童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規劃、同落實。
(九)堅持共謀全球婦女兒童共同發展之路
婦女和兒童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婦女兒童自身的發展與全球發展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婦女事業發展離不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離不開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堅持推動全球婦女兒童事業合作,積極支持聯合國把婦女兒童工作放在優先位置。2015年中國倡議召開了全球婦女峰會,並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合作倡議。2020年中國提出將繼續加大對全球婦女事業支持力度。2020—2025年,中國將再向聯合國婦女署提供1000萬美元捐款。
新時代新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與歷史性變革來源於黨的全面領導,來源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來源於黨中央對婦女兒童發展本質特徵和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占我國人口數量大半的婦女兒童群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建設者。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婦女兒童群體的偉大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一是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提高婦女兒童群體政治站位。引領婦女兒童群體聽黨話跟黨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婦女兒童群體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二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充分發揮婦女兒童偉大作用,共築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婦女運動的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調祖國的未來屬於下一代,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時代主題,應充分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推動婦女帶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營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為下一代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人,引領兒童群體健康成長,成為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使廣大婦女兒童群體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共同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築夢者。
三是從人類文明新形態生成和發展的高度把握婦女兒童的作用,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全面進步,為世界文明提供中國智慧。2020年12月,在聯合國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着不平凡的成就。”這是對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婦女作用的前瞻性思考與戰略性指引。中國婦女兒童發展事業不是照搬某個國家的模式,而是結合中國情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總結中國在婦女兒童發展和反貧困領域的經驗,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智慧,有助於向世界廣泛宣傳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四是以落實“新兩綱”為抓手,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譜寫婦女兒童事業新篇章。《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為未來十年婦女兒童事業發展落定了路線圖。目前,我國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協調、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婦女兒童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婦女兒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力量在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發揮着積極的補充作用。隨着《慈善法》的頒布,國家更加重視對公益慈善等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和管理,應以推動落實“新兩綱”為抓手,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注重發揮社會力量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形成全社會重視婦女兒童事業,共同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的良好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婦女兒童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為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規劃婦女兒童全面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目標也更為遠大。更加積極地發揮婦女兒童群體在人類文明進步與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必將推動我國婦女兒童事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偉大的篇章!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