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八十多年前,我國西北地區有兩個馬姓軍閥,人稱二馬。仗着自己手上的武裝,在西北地區無惡不作。甚至揚言西北的沙子也得姓馬。
這兩個軍閥曾讓紅軍西路軍全軍覆沒,但是在十多年後,彭老總率大軍血債血償,讓他們永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西北二馬可以說整個解放軍都深惡痛絕的軍閥,他們手下的馬家軍,說是解放軍與人民的死敵都不過分。
與蔣介石手下的國民黨反動武裝相比,盤踞西北的馬家軍,可以說更不是個東西。
這讓解放軍深惡痛絕的二馬,一個叫馬步芳,一個叫馬鴻逵。
馬家軍的起源甚至要比國民黨軍還早。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馬家的先輩趁着國家大亂,渾水摸魚。
在清政府重心都放在對付太平天國的時候,在西北地區搞事情,雖然左宗棠也鎮壓過,但是強龍難壓地頭蛇。
左宗棠的鎮壓並沒有斬斷馬家軍的根,反而讓他們在長期作戰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辛亥革命後,全國各地軍閥都開始搶奪革命勝利果實,瓜分勢力範圍。相較於東部以及中原的軍閥混戰,馬家軍在西北地區的統治地位,基本無人動搖。
而馬步芳與馬鴻逵就是馬家的子孫後代,經過殘酷的爭權奪利之後,成為馬家軍的兩個代言人。一個管着青海,一個管着寧夏。
馬鴻逵
仗着自己手上有槍,二馬是無惡不作。平民百姓不管幹什麼都要交稅。不管去什麼地方,哪怕荒無人煙的荒漠,也要交上過路費。
問緣由,他們居然說西北一切都姓馬,哪怕是一粒沙子。如果不交這些苛捐雜稅,輕則打罵坐牢,重則一槍打死。
本來自然條件就不好,又遇到這兩個災星軍閥,西北的老百姓日子幾乎沒法過了。
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了幾十年後,西北的老百姓看見了一絲光明的希望。紅軍來了。
在1936年,紅軍長徵結束後,當時位於陝北地區的紅軍繼續外界幫助。而為了打通蘇聯的援助渠道,就得從西邊過去。
而阻礙在這條路上的重要障礙就是西北二馬。
對於西北二馬的惡名,我軍也早有耳聞。為了順利完成任務。黨中央特意從經過長征精銳紅軍中挑選出了兩萬多名有着豐富戰鬥經驗的戰士,也就是西路軍。
在1936年10月,西路軍在裝備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向西北進發了。
由於戰鬥力過人,西路軍很快就佔領了河西走廊的幾個要地。當地的百姓見到有軍隊打過來了,慌亂不已,恐慌情緒遍布全城。
可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面前這些衣着樸素的紅軍戰士與馬家軍並不一樣。不僅秋毫無犯,還經常幫着城內百姓幹活。
而在得知這支部隊打的是二馬之後,當地百姓別提多高興了。
在百姓的支持下,西路軍前面連戰連捷。但是隨着戰線逐漸深入,西路軍的補給逐漸跟不上了。
由於二馬長期以來對西北百姓的壓榨,百姓就是想支持紅軍,也拿不出多少多餘的糧食。
而紅軍嚴明的軍紀,也就意味着紅軍不會去拿群眾的一針一線。西路軍的情況逐漸惡化。
1936年11月,馬家軍發動突然襲擊,由於騎兵的高機動性,選擇硬拼的紅九軍損失了超過三成的兵力,多名軍師級高級首長犧牲。而這僅僅是西路軍噩夢的開始。
紅九軍戰敗後,西路軍的士氣遭受了重大打擊。而此時,馬家軍對紅軍補給線的圍剿也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馬家軍並沒有停止步伐,甚至下令不接受投降,意要趕盡殺絕。
到了1936年12月上旬的時候,紅軍已經減員一萬五千人,活下來的只有少部分戰士了。而此時包圍過來的馬家軍,已經超過十五萬人。
到了1937年1月初,西路軍再次遭到馬家軍圍攻,此役又有超過3000將士犧牲。
經過四個多月的征戰,西路軍七千多名戰士犧牲,其中不乏大量軍師級首長。還有近五千戰士失蹤,近六千將士被俘。
這些被俘的紅軍戰士,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男戰士被虐待致死,而女戰士在備受凌辱後,其中很多還被賣到了暗娼園子。
西路軍的失敗,給紅軍帶來了巨大影響,畢竟那兩萬多將士是當時紅軍精銳。
其失敗雖然有指揮、國際形勢等多方面原因的共同影響。但是西北二馬對紅軍戰士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已經被歷史與人民銘記,總會有和他們算總賬的日子。
西路軍敗退後不久,全面抗日戰爭爆發。而與西北二馬的恩怨,也就留到了解放戰爭。
1949年,解放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和西北二馬算賬的時候到了。
這年年初,三大戰役基本結束,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基本都被消滅得差不多了。而在當年四月,解放軍發動了渡江作戰,蔣介石的千里江防一夜潰敗,不多時,南京也宣告解放。
東部與中原地區節節勝利的同時,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基本不剩什麼了。於是毛主席決定再去會一會當年的老仇人,西北二馬。
考慮到二馬麾下的馬家軍,還有一定戰鬥力。於是毛主席以彭老總的第一野戰軍為主,加上華野的兩個兵團,自1949年6月向西邊進軍。
不僅彭老總知道當年西路軍的故事,很多解放軍戰士在出發前,也都了解了這段歷史。
因此,這次向西邊進軍不僅是為了解放祖國的大西北,同樣是為了當年西路軍慘死的紅軍戰士報仇雪恨。
而彭老總接受任務後,打的第一隻“馬”,便是當年打西路軍出力最多,手段最殘忍的馬步芳。
雖然西北二馬都是同一個家族的,但是兩個人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團結。兩邊都想賣隊友,想着靠隊友來阻止解放軍的步伐。
在對付二馬之前,彭老總率先解決了第三支力量,也就是胡宗南手下的數萬軍隊。當時的解放軍已經兵強馬壯,遠不是長征時期那副光景。
彭德懷
7月11日開始的扶眉戰役,僅僅歷時三天,胡宗南的四個軍足足四萬多人就被殲滅。
見戰況不利,胡宗南索性逃到了秦嶺那邊,直接把二馬的地盤給解放軍讓了一個口子。
見解放軍如此能打,當年贏了西路軍的二馬也不敢怠慢了,索性也撤軍,逃到了平涼地帶。
在後撤的途中,二馬的矛盾爆發了。他們互相指責對方保存實力。雖然這確實是兩個人的真實意圖,但是擺到檯面上說,也就意味着二人差不多撕破臉。
馬步芳
解放軍大軍壓境,這些舊軍閥還在窩裡橫。隨着二馬生矛盾,馬鴻逵選擇固守寧夏,拒絕與馬步芳共進退。
無奈之下的馬步芳也只好退到蘭州,因為他知道,在野外荒漠平原上馬家軍毫無勝算,心想躲在堅固城防里,靠着周邊幾個城市還能撐一陣子。
可能是馬步芳從來不看報紙不聽廣播,解放戰爭以來,國民黨軍多少堅固城防都被突破,更何況一座蘭州城。
窩在蘭州城裡的馬步芳花了極大力氣加固了蘭州城的工事。
深溝、碉堡、地雷區,全備上了,足足超過十萬人的軍隊在城內外進行布防,想要與解放軍死磕。
1949年8月4日,彭總麾下的一野下達了進攻命令。由華野支援的兩個兵團,分別牽制胡宗南與馬鴻逵,以保證一野兩翼安全。解放蘭州的戰役就此打響。
到了8月21日,我軍已經打到了蘭州外圍。但是馬步芳的堅固工事,給我軍造成了較大殺傷。
於是在8月23日,一野停止進攻,通過認真摸清蘭州的兵力與火力部署、地形情況後,重新制定了作戰方案。
為了瓦解敵人軍心,彭老總下令先行解放了二馬老家臨夏,被抄了老窩的馬家軍軍心大亂。
馬步芳的部署也開始失去理智,不僅分兵出城回援老家,還拉下臉請求馬鴻逵與胡宗南幫忙。
可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已經是國民黨的優良傳統了,再加上還有兩個兵團在看着他們,於是也幾乎沒有動作。
在重新制定作戰方案後,一野重新開始的進攻,讓馬步芳有些招架不住。於是在8月24日,直接丟下軍隊帶着老婆上飛機跑去了重慶,只留下兒子馬繼援指揮作戰。
馬繼援
兒子一看,這不是坑兒嗎?在解放軍進攻了一天後,馬繼援繼承了父親優良傳統,也化妝跑路,不久後從西寧坐飛機去了重慶。
蘭州也就在26日宣告解放,馬步芳麾下主力被殲滅27000多人。
隨着9月6日西寧的解放,馬步芳一大家子基本算被打完了,而空出手來的解放軍一步沒有停歇,扭頭就去找馬鴻逵算賬了。
如果說以蘭州為中心,多個城市互相協防的馬步芳還有一點戰鬥力的話。這個馬鴻逵幾乎沒眼看了。
馬鴻逵
為了保存自己實力,在馬步芳求援的時候,馬鴻逵只出了一支小部隊,慢慢悠悠到了甘寧邊境,然後就在那看着解放軍收拾馬步芳。
本來馬鴻逵還想着能不能讓馬步芳當炮灰,從而自己幸免於難。可是他沒想到,沒多久,馬步芳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就連馬步芳本人都連夜坐着飛機去了重慶。
眼瞅着解放軍開始轉過頭收拾自己了,馬鴻逵是真的慌了。而彭老總通過詳細考慮之後,將對付馬鴻逵集團的任務交給了第十九兵團的楊得志將軍來負責指揮作戰。
馬鴻逵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感覺自己投降認輸也沒啥好下場。而且長期盤踞西北,讓他從根上認為這裡是自己的,所以便集中自己手上的所有兵力,準備搞困獸之鬥。
馬惇靖
當時在寧夏境內,馬家軍有5個軍的兵力,其中有馬敦靜指揮了寧夏兵團4個軍,還有一個馬鴻逵侄子馬惇靖的一個軍。
這個侄子的父親,也就是馬鴻逵的堂兄馬鴻賓卻不是一個堅定的軍閥。
在抗日戰爭時期,馬鴻賓就曾經與傅作義等人並肩作戰過,並且與彭老總有過聯繫。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他也是偏向於合作。
這樣一來,馬鴻逵與馬鴻賓之間也就有了嫌隙,而這個嫌隙便可以被我軍利用,以儘快解決二馬問題。
馬鴻賓
於是黨中央商議後,一致決定應該用政治方式配合軍事手段,迅速解決掉馬鴻逵集團。
在得到中央的指示後,楊得志將軍便開始行動了。
他先是讓64軍軍長曾思玉做全權代表,去和馬鴻賓商談,鼓動他們起義。在得到解放軍的安全保證後,馬鴻賓兒子帶着81軍同意了起義,時間定在9月19日。
而馬鴻逵就是一個純純的反革命分子。毛主席也深知這一點,當年西路軍的例子還在那裡。
於是在馬鴻賓還沒有起義的時候,毛主席親自發電報,說馬鴻逵多年殘害陝北人民,就沒有做過什麼好事,加上以前的恩怨,基本不要指望他能夠和平解決,要彭總他們做好戰鬥準備。
果不其然,雖然因馬鴻賓的不配合而實力大減,但是馬鴻逵卻沒有想放棄負隅頑抗。
其對內抓緊時間不斷屠殺寧夏境內的進步人士,對外則大肆宣揚要作戰到一兵一卒,不斷把士兵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可誰知,馬鴻逵擱這大放厥詞的時候,他也發揮了傳統藝能,直接溜到了重慶,把指揮權交給了二兒子馬敦靜。
一邊與馬鴻賓政治宣傳,一邊對馬敦靜的進攻也開始了。
9月9日,馬家軍第一道防線就被突破,直逼中衛與中寧重鎮。
到了9月19日,這天就是約定好馬鴻賓戰場起義的日子。
在這天中午,解放軍64軍兩個師一左一右,打響了金靈戰役。
與此同時,第63軍強渡黃河,兵鋒直指銀川。
金靈戰役
喪心病狂的馬敦靜死到臨頭,居然還扒開了數十里黃河堤壩,一時間澤國千里。
民眾在解放前夕還因反動派而無端受了一次洪災。可是洪水沒有阻擋住解放軍的步伐,於是馬敦靜也直接上了飛機,去重慶找他爹去了。
雖然馬鴻逵父子已經跑了,但是他們還坐在重慶遠程遙控,希望留守的軍隊不要投降。
可是事已至此,已經沒人聽他的了。於是在9月23日下午,寧夏兵團選擇投降。9月26日,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在銀川舉行入城儀式。
寧夏解放
自此,橫霸西北數十年的二馬被一掃而空,也算給西路軍先烈們一個交代了。
只可惜的是,這兩名臭名昭著的軍閥頭子,只因跑得太快,而沒有讓他們接受人民的審判,他們沒有得到歷史應有的懲罰,這同樣是一種遺憾。
不過從那天開始,西北人民在這些軍閥頭子底下水深火熱的生活,正式宣告結束了!西北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