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2022年10月01日12:58:13 歷史 1042

近來,東歐立陶宛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貿然允許中國台灣當局以“台灣”的名義在立設“代表處”,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立陶宛系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之一,本在世界局勢中鮮見其蹤。中國與立陶宛本無利害衝突,但卻成為圍追堵截中國的先鋒,背後或有美國的慫恿默許,即此事並非立陶宛挑起,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旨意。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立陶宛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價值小得可憐的國家。據俄羅斯《真理報》稱,即使加上歐盟的補貼,立陶宛整個經濟量也只有上海市的四分之一,如果不考慮歐盟的補貼,那就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上躥下跳,不外乎一個“錢”字。
為了討好美國,獲得蠅頭小利,立陶宛不惜做一些蠅營狗苟的事,這不禁讓人想起韓非子的一段話: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但是,藉此也能看出,外人與內賊,合力打“台灣牌”,的確是中國的軟肋所在。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首都維爾紐斯),位於歐洲東北部(波羅的海東岸),北接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鄰波蘭,西瀕波羅的海和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原為立陶宛領土,後遭德國瓜分,成為東普魯士一部分。二戰後,歸蘇聯所有,今為俄羅斯的外飛地)

立陶宛的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千米(約為兩個台灣島大小),總人口約為279萬。其中,立陶宛族佔84.2%,其餘為波蘭人和俄羅斯人,官方語言是立陶宛語,但通用俄語。居民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或東正教(與天主教、新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因其源流為東羅馬帝國,且以正統派神學自居,故名)。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立陶宛地勢平坦,以冰磧平原(經冰川搬運的碎屑物形成的冰積地形)為主,東、西部間有低丘,平均海拔200米左右(最高點海拔為293.6米)。涅曼河及其支流流貫境內,自東向西流入波羅的海。立陶宛的森林覆蓋率為33.4%,多樺樹橡樹北溫帶植物。
“立陶宛”一名,源於波蘭語,意為“多雨水的國家”,年降水量600—759毫米。立陶宛地處中高緯地區(約為54°N),系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因臨近波羅的海,且受西風影響,故其氣候接近海洋性氣候。整體而言,冬長夏短,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19℃。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1240年,該地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在這之前,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立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1795年後,立陶宛逐步被沙俄吞併。
一戰期間,立曾一度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獨立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立陶宛國家重建日,即國慶日)。1920年10月,波蘭佔領維爾紐斯和立東部地區,第二大城市考納斯成為立陶宛臨時首都。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秘密條約,立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次年初蘇軍進駐立境內。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再次被德國佔領。1944年,蘇軍解放立陶宛,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並加入蘇聯。1990年蘇聯國內政局變動頻頻,同年3月11日(立陶宛恢復獨立日),立陶宛率先宣布獨立,改名為“立陶宛共和國”,成為蘇聯解體的先聲。
立陶宛國內,河流、湖泊(沼澤)遍地,地表以下則儲藏着大量泥炭(泥炭,又稱“草炭”或“泥煤”,是由沼澤植物殘體在多水厭氧環境下,再加上寒濕的氣候條件,未完全分解堆積而成的。它既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又是豐富有機物質的集合體。故泥炭用途較多,如燃料、肥料等)。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立陶宛交通體系完備,國內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附帶海港及國際機場(維爾紐斯機場)等立體交通。立陶宛的工業主要有加工製造業和水電氣供應等,農業以畜牧業和穀物種植為主。立主要對外出口礦產品、木材等(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俄羅斯)。當地的旅遊業發達,外國遊客主要來自俄羅斯、波蘭、德國等。
1990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立陶宛獨立,同年9月17日立加入聯合國。2004年3月29日立加入北約,5月1日成為歐盟成員國。2015年1月加入歐元區。1991年9月14日,中國與立陶宛建立外交關係。

附錄:蘇聯的建立與消亡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獲得勝利,是為蘇俄。1922年,蘇聯成立,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外高加索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四個加盟共和國組成。
至1956年,蘇聯共有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等15個加盟共和國,領土面積達2240.2萬平方千米。


但是,蘇聯憲法中保留了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的權利,為日後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埋下了伏筆。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加盟共和國首先宣布獨立,最終拉開了蘇聯解體的序幕。
至1991年12月,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成為獨立國家,蘇聯解體。12月21日,其中11個獨立國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簽署《阿拉木圖宣言》,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即“獨聯體”),並宣告蘇聯停止存在。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注意:蘇聯的大國地位由俄羅斯繼承。獨聯體是前蘇聯國內各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地區性組織,主要成員有: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烏克蘭、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跟着台灣省學地理之立陶宛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