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公元前195年,雄才大略的漢高祖劉邦病逝,年僅十五歲的漢惠帝劉盈繼位,成為西漢帝國第二位君主,由於劉盈年少,大權旁落在他的母親呂雉手裡。
呂雉是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極擅長權謀,手段毒辣,在劉邦去世不久就開啟臨朝稱制,為了控制權力,任用自己的親信,排擠忠於劉邦的元勛重臣,並殘殺有威脅的劉氏宗室。
取而代之的是呂氏外戚集團全面控制西漢政權,呂氏外戚和劉氏宗室成為漢初統治權鬥爭的主流,且呂氏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絕對壓倒性優勢。
然而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後,手持權柄的呂氏卻遭遇逆轉,被連根拔起,呂氏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政的外戚勢力宣告終結。
奪嫡風波,呂氏外戚勢力與劉邦的政治博弈
關於呂氏外戚集團的崛起還要從核心人物呂雉說起。
呂雉出生在沛縣一個大地主家裡,但出生年月不詳,父親呂公與沛縣縣令關係非常不錯。
呂家喬遷之喜時,主簿蕭何也就是後來的西漢開國丞相負責排定賓客座次,在這次宴會上,呂公一眼相中了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並不顧家人反對,將不到20歲的呂雉嫁給了大她15歲的劉邦。
雖然劉邦年近四十沒有結婚,卻有一位未婚生育的兒子,即齊王劉肥。
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劉邦整日應酬不着家,而呂雉不僅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公元前209年,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在三年征戰期間,呂雉與子女留在沛縣,由舍人審食其伺候。
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呂雉所在的沛縣處於項羽控制範圍,在之後的彭城之戰中,劉邦被項羽殺得大敗,呂雉等一眾劉邦家屬被楚軍俘獲,直到前203年楚漢議和,呂雉才被放回。
可是六年時間物是人非,當呂雉與劉邦團聚時,才發現劉邦身邊有了美貌年輕的戚夫人,而且劉邦對其十分寵幸,更關鍵的是戚夫人已生下劉如意。
雖然早在前205年劉盈被立為太子,但呂雉已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兒子的地位已不再穩固。
尤其是前202年劉邦稱帝後經常以劉盈仁弱“不類我”為理由,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再加上戚夫人常常伴隨劉邦左右,日夜哭泣,勸劉邦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呂雉更加感受到情勢的緊迫。
呂雉心裡十分清楚,政治鬥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一旦失敗就是粉身碎骨,她必須有所行動,一場奪嫡之戰正式開始。
雖然戚夫人倚仗劉邦,看似咄咄逼人,但在影響力方面,呂雉還是要強上一籌。
呂雉長期以來作為劉邦大後方的管家,與蕭何、周勃、樊噲和夏侯嬰等沛縣起兵的開國元勛交情已久。
尤其是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關係更非同一般,所以不誇張地說,呂雉是沛縣政治集團的重要成員。正如當時大臣酈寄所言:
“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
而且嫡長子繼承製符合當時的儒家傳統觀念,所以在太子問題上沛縣元老及儒士朝臣堅決反對廢長立幼。
這等於劉邦和戚夫人面對的已不僅是呂雉,而是整個朝廷,一時間廢立太子的問題成為一場拉鋸戰。
前195年,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中受到致命箭傷,再加上長期顛簸征戰,此時劉邦已預感到自己的生命走到盡頭,因此廢立太子的願望更加強烈。
危機之下呂雉讓他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找到張良詢問良策,在張良的建議下,呂雉請來了劉邦非常看重且多次請都請不來的商山四皓,而且特意讓這四位老人在宴會上出現在劉盈身邊,故意讓劉邦看到。
此時的劉邦已然明白,太子羽翼已經形成,地位再無法撼動。
更關鍵的是他背後的呂雉的勢力已根深蒂固,劉邦無奈之下只能認命,再不提廢太子之事,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呂雉取得最後的勝利。
屠戮功臣,打擊宗室,呂氏幾近奪取西漢江山
呂雉在太子問題博弈的同時,也在通過參與朝政樹立自己的權威,西漢初立,呂雉就已成為決策集團中的一員。
不過真正讓呂雉分享劉邦最高權力的還是處理異姓諸侯王上。
公元前196年,呂雉趁劉邦在外征戰之際,與蕭何用計殺掉淮陰侯韓信,不久又成功哄騙已被劉邦廢黜的梁王彭越回咸陽,並勸說劉邦將其殺死。
呂雉借殺人立威,成功震懾其他功臣,總之,劉邦稱帝八年間,呂雉通過殺韓信、誅彭越,成功打擊割據勢力,消除政治威脅,為她日後掌權打下政治基礎。
公元前195年四月,征戰一生的漢高祖劉邦帶着遺憾離開人世,年僅十五歲的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呂雉走上前台開始獨掌大權。
為了鞏固權勢,呂雉把屠刀揮向劉邦的宗室後代,首當其衝的就是劉如意。
前194年,呂雉設計將已前往趙地的劉如意騙回京師,並於當年十二月用毒酒將劉如意殺死,除掉劉如意後,呂雉緊接着就對已被囚禁的戚夫人下手。
先是砍斷戚夫人的手腳,然後挖掉眼珠,熏聾耳朵,喝啞葯,又將她扔在廁所里,稱為人彘,由於手段過於殘忍,劉盈被驚嚇得精神恍惚,無法上朝理政。
劉邦的長子劉肥是齊王,把自己的一個郡獻給魯元公主才逃過一劫。
前192年,呂雉把魯元公主的女兒,年僅十一歲的張氏,也就是劉盈的親外甥女立為皇后,以此進一步鞏固權力。
在呂雉的強勢扭曲的干預下,劉盈於前188年憂鬱病逝,年僅二十五歲。然而失去親兒子的呂雉並不打算就此罷手。
她先是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制,代行皇帝職權,隨後又殺掉趙王劉友,逼迫梁王劉恢自殺,並罷黜、排擠忠於劉氏的丞相王陵、陳平以及大將軍周勃等人。
同時任命自己的心腹審食其為丞相,朝廷所有大事均由他和呂雉商議。
前187年,呂雉打破劉邦“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封侄子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就連自己的妹妹呂媭都被封為臨光侯。
在呂雉的操縱下,呂氏家族前後十幾人被封王侯,呂氏外戚全面崛起,掌控朝政。
而少帝劉恭稍有不敬反叛的言語就被呂雉廢掉暗殺,並改立常山王劉義(後改為劉弘)為皇帝,至此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呂雉。
到公元前180年呂雉病逝前,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控制宮廷,呂王呂產任丞相,統領南軍,掌控朝堂,整個西漢江山被呂氏外戚集團牢牢控制在手上,宗室力量被完全壓制。
血染宮闈,呂氏集團被一舉剷除
呂雉一死,漢朝最高權力暫時出現真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開始激化,呂氏集團和宗室勢力的關係日趨緊張。
呂祿、呂產準備醞釀兵變,但懼怕周勃、陳平、灌嬰等一干元老重臣,一直未敢進一步行動,不過叛亂的計劃卻走漏到朱虛侯劉章耳中,劉章決定先發制人。
一方面告知齊王劉襄,示意其舉兵攻打諸呂,另一方面與周勃、陳平等人商議,不過周勃雖身為太尉,手中卻沒有軍權,無法撼動諸呂。
這時陳平給出建議,先是綁架一向與呂祿交好的酈寄的父親酈商,然後讓酈寄去欺騙呂祿,讓他交出北軍,返回封地,以換取齊王退兵。
這樣一來,呂氏仍可享受一生榮華富貴,而不必冒着滅族的風險,發生流血衝突。
呂祿靠着姑姑呂雉的扶持走上高位,根本沒有政治謀略,面對齊王起兵和劉邦手下的這群虎狼之臣,哪有膽量鋌而走險。
於是聽從酈寄建議,拱手交出北軍軍權,呂祿前腳剛走,周勃後腳進入北軍,對軍士說:
“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膀,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膀!”
軍中將士全都袒露左臂膀,周勃就這樣取得了北軍的指揮權。此時的呂產還不知道呂祿已經失去軍權,周勃等人決定先發制人。
即刻撥給劉章一千兵馬前往未央宮逮捕呂產,呂產毫無防備,見狀逃跑,劉章將其抓捕殺死,至此南北兩軍全部回到宗室之手,而失去軍隊的諸呂如同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
很快周勃派人分頭逮捕所有呂氏家族,不論老小一律處斬,已經就藩的呂祿和呂通也未能倖免,均被殺死。
在這場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在這場長達近二十年的權力鬥爭中,呂雉雖始終佔據主動,甚至絕對壓制,但在當時的環境,呂雉也只是被認為是劉氏江山的守護者,沒有成為獨立於劉邦集團的政治力量。
而其他諸呂憑藉外戚身份上位,缺少政治根基,很難與開國元勛勢力抗衡,所以呂雉一死,諸呂失去最強有力的庇護,滅亡不過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