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最後一任丞相,權傾朝野長達七年,徐達對他無可奈何,劉伯溫被他整死;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為何最後被活活癢死?
朱元璋統一中原後,跟着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也都高官厚祿。不過大家都知道,當年老朱最初創業時,是在家鄉招了一批人才,所以初始團隊都是老鄉。
之後陸續有人來應聘,他們覺得老朱這待遇還不錯,於是就把自己的老鄉也叫來了,所以朱元璋的團隊,就是一個個老鄉會組成的。
等到天下平定,眾官員上朝議事,就聽到各種方言互噴。你一句:“搞哄黃子該。”我一句:“釀搭個癩痢。”哪邊都不服哪邊!當時最大的老鄉會,是淮西派,這是老朱創業的班底,所以他們得到的分紅很可觀,實力極為強勁。
淮西派的老大李善長,更是百官之首的丞相;而劉伯溫帶領的浙東派,也絲毫不虛淮西派。兩邊的老大經常掐架,後來劉伯溫與李善長兩敗俱傷,都回家養老了,這正是老朱樂意看到的局面。
可是老劉老李雖然退休了,但雙方都留了一手。劉伯溫走前把楊憲推了上去;李善長則把胡惟庸推了上去。最後還是李胡組合更加強勢,打垮了劉楊組合,胡惟庸成了最大的贏家。
從此以後,老胡就膨脹了,覺得李善長不如他,劉伯溫也不如他,因此他越來越囂張跋扈。老衚衕志也不想想,李善長開國第一功臣,劉伯溫神機妙算,還能被你給玩弄了?他們之所以下台,是因為有個更厲害的人,在背後操控着這一切。
胡惟庸剛剛當上丞相時,也稱得上是小心謹慎。可惜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部分人都無法逃過這個定律。因為位高權重,胡惟庸漸漸膨脹了,他獨掌生殺大權,很多事情本應先稟報皇帝,才能做出決策,但他把這一步驟也省了。
各地各部門上給皇帝的奏章,胡惟庸都會先看一遍,如果有指控他的,那肯定會被扣下,同時敢指控他的官員,也要被穿小鞋。很多趨炎附勢之徒,開始投靠胡惟庸門下,送禮賄賂的人絡繹不絕。
胡惟庸也不推辭,照單全收。可能有人要問了,明初那麼多開國功臣,他們拿着丹書鐵券,難道還怕一個官場新秀?
其實在這些開國功臣中,大部分都不幹凈,哪裡會去互相揭發,悶聲發大財不好嘛?當然也有嫉惡如仇的,比如大將軍徐達;他當初跟老大朱元璋創業,那是一刀一槍拼來的,這麼拚命是為啥,還不是為了老百姓,不再受貪官污吏的壓榨。
現在出了胡惟庸這樣的權臣,徐達當然跑去向朱元璋告狀了。但是胡惟庸膽大包天,居然想謀害徐達。還好徐達的下人經得起考驗,沒有被胡惟庸給收買。但是劉伯溫就慘了!
朱元璋派醫生給他看病,結果胡惟庸指使醫生下毒,劉伯溫吃了葯沒多久便死了。一般像這麼囂張的人,是活不到大結局的。
據民間傳說,胡惟庸終於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令人扒光他上衣,綁在樹林讓蚊蟲叮咬。胡惟庸就這樣,成為第一個癢死的丞相。
當然這只是戲說罷了,朱元璋沒有那閑工夫,他不過是把胡惟庸砍了。也就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只是胡惟庸權勢滔天,徐達和劉伯溫都扳不倒,為何他說斬就被斬了呢?這其實是朱元璋很關鍵的一步棋!
所謂欲令其亡,必令其狂。朱元璋多麼精明的人啊,他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官員欺上瞞下的那些招數,他心裡清楚的很。胡惟庸這麼猖狂囂張,很大部分原因,是朱元璋刻意縱容的。老朱最恨就是貪官污吏,那麼他為何要縱容呢?這就是他下的一盤棋了!
老朱是個權力欲很重的人,或者說是沒有安全感。可是明初之前的制度,都有一個丞相,這個丞相是百官之首,權力非常大,有時候皇帝都會受限制。
你看胡惟庸扣壓奏章,迫害彈劾舉報的同僚。這要換個糊塗皇帝,權力早被丞相架空了,所以朱元璋就想取消這個職位。但貿然取消這個職位,肯定會遭到文官集團的反對。於是,他便放縱胡惟庸囂張,等到他罪名多了,到時候再殺雞儆猴,順便把丞相職位給撤了。
當然,胡惟庸也不是善茬,他把朝中的大臣,全部拖下了水。即便朱元璋要問罪,總不可能殺那麼多大臣吧?可惜這次他想錯了!
胡惟庸囂張了七年,朱元璋感覺差不多養肥了,正找機會宰呢!此時有個叫塗節的,是胡惟庸手下頭號馬仔,他見風聲不對,很快就去舉報了胡惟庸。朱元璋終於等到了這一刻,果斷斬了胡惟庸。
胡惟庸被斬後大約一個月,朱元璋便取消了丞相之職。這個時候,或許會有文臣不甘心,會跳出來爭一爭。但朱元璋把文臣後面走的幾步棋,全部給算到了。胡惟庸不是拉了很多人下水嗎?那就再株連殺一批人!
他把告密的塗節也殺了,然後老朱又發話,說自己掌握了很多證據,現在就看你能否改過自新,否則格殺勿論。這樣一來,還有誰敢唱反調,只能看着朱元璋把丞相撤了。
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制度,就這樣消亡在了朱元璋手中。胡惟庸這個倒霉蛋,成為了丞相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