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2022年09月27日10:17:22 歷史 1952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麼一種發現,很多大事的發展,其實最開始只是一件小事。它們的開端在我們看來只是十分尋常的,很是平平無奇,但是就是這樣看上去十分平淡地開頭,卻是那些大事件的開端與發展。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我們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們現在有一種崇古的思想,其實就是因為那些先輩,那些中華文明的前輩和先行者,太耀眼了,簡直就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片繁星。不過我們這些後輩們也在同樣創造着眾多奇蹟,來趕上這些前輩的腳步。我們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思想,除了文字記錄的歷史以外,我們還會去主動發掘這些歷史存在的痕迹,這就是考古。

但是呢,就像是命運在開玩笑一般,很多大歷史痕迹的發現,卻不是考古工作者所發掘的。這些開頭看起來確實是非常的平淡,而且發現它們的人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一些普通人。比如我們所有中國人所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最早就是被附近的村民所發現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也和秦始皇陵相似,有一個平平無奇的開頭。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了一個“國寶”,竟然是4.5噸白酒,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26年前,地處遼寧的陵川酒廠,正在為整個酒廠的設施進行一些修改,比如新建樓這樣的事,所以就請了不少工人來這裡施工。這裡要提到作為故事的背景,陵川酒廠也是一個老酒廠了,它的傳承最近的也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間。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而就在這裡,一個普通的工人,他拿着他的工具進行着他的日常工作。他的工具就是鋤頭,所以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挖土了。但是在今天,他一如既往地如同平時工作挖土的時候,卻挖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這個東西也在整個中國考古史上留下了痕迹。原來他挖到了一個巨大的木質容器。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就是考古的專業人士登場的發展了,經過考古隊員的調查和發掘,這些容器裡面一共有4.5噸白酒,而且它們還是可以飲用的,這確實是酒里的“國寶”了。因為這些酒的貯存時間是清朝的道光二十五年,這個時間也就是公元1845年,可謂是歷史悠久。陵川酒廠也藉著這個寶貴的機會推出了新品牌“道光廿五”,也相當於是紀念這批酒吧,在當時的市場上也是好評如潮了。

白酒之所以能夠保存這麼久,和它的貯存技術是脫不開關係的,其實這批酒之所以能夠在百年後還能被飲用,更是有着兩大重要因素。

第一點:酒的演變

酒在中國的歷史很少悠久,但是也經歷了不少的變化。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其實是在明清時間才發展出來,而在之前,中國的酒主要是低度的米酒和黃酒。明清的這種酒也被叫做燒酒,也只有這樣的高度酒,才有這個能力被存放起來不變質。

第二點:容器的進化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在高度酒可以存放很久的奧妙被古人發現後,在酒的存放容器的發展上,古人們選擇了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一種“黑科技”的容器。酒海,它用藤條編織,但是塗抹了很多秘方,製作工藝也很複雜,這種容器能夠很好地存放白酒,而且還會讓存放的白酒風味更加濃厚。在當時那個科技沒有現在發達的年代,酒海能夠有這種效用,確實是一種黑科技了。

而現在還在用這種容器存放的酒,都是使用古法釀的酒才會採用這種傳統的存放方式,這種酒現在也很少見了,不過倒也不是沒有,比如這兩款。

第一款:國康1935

這款酒的名字可能你不太清楚,但是這款酒的釀酒師的名字可能對於一些行家來說卻是如雷貫耳。茅台酒廠副總工程師,只是她的一個職位而已,她還是原茅台科研所的前任所長,沒錯,她就是傳奇釀酒大師,陳興希老師。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釀酒的人很強,釀出來的酒就不可能差,此酒入口就有濃郁而厚重的醬香,它香氣雖然厚重,卻沒有蓋過酒味。此酒味道香醇,純凈優雅,滋味獨特,回味也是甘爽無比,此酒口感也是豐滿厚實,在嘴裡也是柔軟滑順,是一款難得的美酒。

第二款:桂林三花酒

此酒也是一款老酒了,它也是一種米酒,但是確實是一款高度白酒。此酒因為是米酒的原因,味道很少香甜,而且聞起來更是甜香不斷,如同蜂蜜的香味一般,喝在嘴裡也是甘爽柔軟,充滿着醇和的味道。

數十年前被遼寧民工挖出的“國寶”竟是4.5噸白酒,讓人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好了,這篇關於數十年前被民工挖出的“國寶”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您也是否想嘗一嘗這充滿着歷史的酒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裡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 天天要聞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抗戰老兵們捨生忘死抵禦外侮,為國家與民族立下不朽功勛。其中,湖南籍的大多數抗戰老兵已經離世,目前有206位老兵長眠於長沙唐人萬壽園抗戰老兵陵園。4月3日,公益組織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們前往陵園祭奠老兵,在陵園裡,遇到了同來祭奠的柳華林,他的父親長沙籍老兵柳元青,於2022年...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 天天要聞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當武術的剛毅、法律的睿智與警徽的榮譽交織,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24年8月參警的劉慶洋,在琴斷口派出所給出了答案。具有“國家武術二級運動員”“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法律碩士”等多個標籤的劉慶洋,參警僅半年,已逐漸成長為派出所的“主心骨”。 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化解矛盾 “出拳要有章法,調解更要有節奏。”學...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 天天要聞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俞靄峰(1910.6.14—1991.5.31)女。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人。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著名婦產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930年畢業於九江儒勵中學,翌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二年級時被挑選改學醫預科,1934年考入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