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2022年09月17日21:28:18 歷史 1879

二戰期間,在加拿大的一處軍工廠里,一位女工一邊抽着煙,一邊檢查眼眼前剛剛組裝好的一挺輕機槍。因為大多數男性都被派去了前線,後方勞動力不足,因此女性撐起了各行各業,成為了當時的重要的勞動力。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42年,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後,在美國生活的日裔美國人遭到了排擠。照片中日裔的孩子們,正在火車上,對着鏡頭揮手,其中一位小男孩,手裡還舉着美國的國旗。而這趟火車,是通往日裔集中營的,他們將會被送去集中營里暫住。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60年的墨西哥街頭,一位男子騎着自行車,車座上堆着厚厚的報紙,在報紙的頂端,還坐着另外一位男子,他正拿着一份報紙,坐在上面認真的閱讀。雖然車子騎得很快,但是絲毫不影響他保持平衡,看起來兩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82年,曾經參加了抗聯的老戰友們重聚,一起回到了當年作戰的地方,拍下了一張合影。背後的樹上,還留着當年他們刻下的字: 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意思就是只要他們堅決抗日,子孫後代就不會再任人宰割,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45年,美國水軍的士兵們,手裡拿着報紙,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報紙上有一條醒目的標題,意思是:日本公開宣稱,只要能保留天皇制度,他們可以做出讓步。這意味着雙方有了談判的可能,意味着戰爭即將要結束了。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在海上沉沒,一部分乘客坐進了救生艇,在大海上漫無目的地漂流,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着救援的船隻到來。他們是幸運的,最終等到了救援的船隻,當他們看到遠處的船緩緩靠近時,每個人的內心都是無比激動的。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8世紀初,德國有人發明出了一種全新的消防頭盔,這種全新的消防頭盔,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夠噴水,當消防員在火災現場遇到險情時,可以將頭上的噴水式頭盔打開,這樣頭盔就會360度環繞地噴射出水柱,保證消防員四周的安全。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890年,流行一種名叫蛋糕步的舞步,這是一種步態舞,來源於舊時代的美國南部,在黑人群體中尤為盛行,人們還經常會舉辦相關的比賽。之所以叫蛋糕舞,是因為在比賽中勝出的選手,可以得到蛋糕獎勵。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50年,一位男子喝醉酒倒在了街邊,隨後他被警察逮捕了。因為醉得不省人事,兩位警察只好一左一右,把他架回了警察局。之所以逮捕他,是因為他穿了一身骷髏的衣服,遠遠望去就是一副躺在地上的白骨。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之後,沙俄軍隊的士氣就降到了最低點。有不少沙俄士兵在戰敗後,紛紛選擇逃離部隊。照片中右手邊的量為士兵,已經收拾好東西準備逃跑,他們不想在戰場上丟掉性命。左手邊的士兵則是在拿着槍托追打他們,要求他們立馬歸隊。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43年9月9日,英軍和意軍在意大利的薩萊諾交火,英軍需要從此處登陸,為了保證部隊能夠順利是上岸,他們在岸邊扔出了大量的煙幕彈,接着揮之不去的濃煙,如同幽靈一般,成功登陸,朝着目的地進發。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42年的舊金山,在一所學校里,孩子們正在吃午飯,其中有不少日裔美國人的子女,他們正在和其他外國小孩開心地用餐。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日軍已經做好了偷襲珍珠港的準備。日軍的行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44年8月15日,美軍大批的運輸機,成群結隊地朝着法國南部出發,抵達指定地點後,已經準備好空降的美軍士兵,背起降落傘,先後從飛機上跳下。在降落傘打開後,空中出現了許多圓點,密密麻麻。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44年6月,在法國一座城市的街道上,一位美軍的軍官,和一位法國自由戰士,正在藉助車輛作為掩護,觀察敵軍的動向。二人正在嚴陣以待,他們手裡的槍已經上膛,只要發現敵人,街道上就會爆發一場激烈的交戰。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一群比利時的孩子們,端着碗和飯盒,伸出手,只是為了要一些吃的。一戰時期,比利時被德國出兵佔領,因為戰爭,德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經歷饑荒。比利時作為佔領區,情況自然也不容樂觀。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865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這張照片是特意為萬聖節製作的明信片。照片中有一個半透明的幽靈,兩位坐在桌子跟前的女士,看到幽靈後被嚇了一跳。只不過幽靈並不存在,這張照片只是使用了特殊的拍攝手法。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流感頻發季節,一位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躺在嬰兒車裡,他的胸前貼着一個便簽,便簽上面寫着:預防流感,請不要親我。剛剛出生的新生兒,抵抗力都相對較弱,因此不去近距離地接觸他們,就是對新生兒最大的保護。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上世紀30年代,一隻小貓被送到了一家寵物醫院里,兩位獸醫緊緊抓住它的身體,其中一位還有手指撬開了它的嘴,準備喂它吃抗流感的藥物。因為西班牙大流感,人們都陷入了惶恐的情緒里,為了避免動物把流感傳染給人,它們也需要按時吃藥。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73年,美國爆發了石油危機,石油的價格一路飆升,已經漲到了民眾難以承擔的範圍。街道上的車輛越來越少,在高速公路上,只能偶爾看到幾輛來往的車輛。一些年輕人,甚至在高速公路中間,鋪上了桌布,辦起了野餐聚會,玩得不亦樂乎。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1969年,倫敦的希思羅機場附近,生活着許多大象。因為飛機起飛降落時,都會發出噪音,為了讓大象們不會被機場的飛機干擾正常生活。機場專門為大象們製作了一批耳罩。就這樣附近的每一頭大象,都戴上了這種為它們特質的耳罩,暫時擺脫了噪音的困擾。

20張珍貴的老照片:哪一張讓人過目不忘?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延安時期面對困難時,毛澤東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 - 天天要聞

延安時期面對困難時,毛澤東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便有無數驚濤駭浪撲面而來,艱難險阻如影隨形,一道道難關橫亘眼前。但中國共產黨人憑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高瞻遠矚的智慧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鬥志,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一路過關斬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波瀾壯闊的奮鬥篇章。正如
華裔高管鬥不過印度人的歷史,被AI終結了 - 天天要聞

華裔高管鬥不過印度人的歷史,被AI終結了

剝離非核心資產,押注AI芯片與代工業務……上任14天後,陳立武首次以英特爾CEO的身份於英特爾 Vision 2025活動上公開露面,發表了約30分鐘的公開演講,向外界傳遞出重振這家老牌芯片巨頭的決心。自此,美國四大芯片巨頭英偉達、AMD、博通和英特爾的“話事人”都成了華人。華人在硅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
滿門都是烈士,彭士祿院士家中的獎狀,讓所有人震撼 - 天天要聞

滿門都是烈士,彭士祿院士家中的獎狀,讓所有人震撼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避寒編輯|避寒《——【·前言·】——》在彭士祿院士家中,那些掛滿牆壁的“獎狀”,不單純是榮譽的象徵。它們背後,承載的是家族代代相傳的紅色基
周勵:“志清真善良!” - 天天要聞

周勵:“志清真善良!”

夏志清曾經竭力說服固執孤獨的張愛玲去印第安納大學開會並與劉紹銘見面。本文作者與王洞(左)近日相聚紐約時報大廈W牛排館,水晶吊燈的光暈在九旬高齡王洞披散的銀髮上跳躍,她感嘆道:志清心腸好,他欣賞張愛玲的才華,儘管這顆曾經璀璨的流星,在紐約的黃
新華全媒+丨苦難和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普瓊 - 天天要聞

新華全媒+丨苦難和新生——西藏翻身農奴影像檔案:普瓊

家住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聯鄉柳村的普瓊老人生於1940年,出生時的身份是農奴。在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舊西藏,貧富差距巨大。農奴主過着有肉有酥油的生活;而農奴們連糌粑都不夠吃。“我從十五歲開始就給農奴主幹最苦最累的活,白天趕着牲口去放牧、種地、搬運土石,夜晚還要去山上撿柴火。穿的是破氆氌,住的是跟牲口挨着的矮...
“清明時節雨紛紛”,流傳千年的古話這次不靈了? - 天天要聞

“清明時節雨紛紛”,流傳千年的古話這次不靈了?

今天是4月的第一天,和風輕拂,暖陽照窗,春天正在展現她最美好的模樣。和昨天相比,杭城的陽光更猛烈,氣溫也有所上升。本周五就是清明節了,一直以來“清明時節雨紛紛”如同鐫刻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天氣密碼,成為清明時節的經典印象。然而今年,杭城的清明一反常態,不再細雨綿綿,還會開啟一路向晴、一路向暖的奇妙之旅。...
河南襄城枯井現大量遺骸,當地稱尚不明確是否為英烈!正鑒定 - 天天要聞

河南襄城枯井現大量遺骸,當地稱尚不明確是否為英烈!正鑒定

“河南一枯井發現近百名烈士遺骸”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南都記者注意到,相關信息最早由微博賬號“英魂回家”發布,該微博認證為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英魂回家項目所屬。4月1日,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余浩回應南都記者稱,相關報道所稱發現“烈士遺骸”的表述是不確切的,“烈士是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