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宋美齡四處活動,企圖造成一種母儀天下的效果。但在中國人心目中,真正配得上“國母”稱號的人,只有她的二姐宋慶齡。雖為親戚,蔣介石對宋慶齡沒有半點尊重。
為了讓宋慶齡屈服,蔣介石用盡各種下三濫手段,國民黨特務還把她的名字列入了暗殺名單。蔣介石為何如此痛恨宋慶齡?他又對宋慶齡使用過哪些令人不齒的手段呢?
在西方社會,《紐約時報》《每日郵報》等報紙是公認的權威媒體。然而在中國問題上,這些權威媒體的報道一直存在着偏見和不實。
其實早在1927年10月,這些享有盛名的新聞報紙,在頭版刊登出一則關於宋慶齡的報道,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宋慶齡與陳友仁的戀情,還宣稱兩人已經在莫斯科結婚。
宋慶齡的身份本就特殊,再加上國外權威媒體的報道,這些報道引起中外嘩然。當時人在蘇聯的宋慶齡,過了許久才知道這個假消息。
看到有人給自己潑髒水,宋慶齡感到非常氣憤,甚至一度舊病複發。
常言道:“無風不起浪”,是誰在背後造謠?而造謠者為何會選擇陳友仁作為宋慶齡的“緋聞男友”呢?
陳友仁和宋慶齡都是反蔣人士
要解開這些問題,我們不僅要了解陳友仁這個人,還要了解他與宋慶齡的關係。
陳友仁是華僑出身,辛亥革命後就一直追隨孫中山,成為孫中山在外交方面的秘書與顧問。
陳友仁一直支持孫中山的“聯俄聯共”的政策,他多次代表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談判,為蘇聯援助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陳友仁可謂是孫中山身邊最親密的人,孫中山去世前的遺書也是由陳友仁起草的。
孫中山去世後,陳友仁依然執行孫中山的“三大路線”,是國民黨左派的代表性人物。由於懷有相同的政治信念,再加上平時經常見面,宋慶齡和陳友仁夫婦的感情確實不淺。
但兩人只是革命的友誼,而沒有任何曖昧成分。
既然宋慶齡與陳友仁的關係是單純的,那為何會有如此謠言呢?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造謠的人就是蔣介石。而他與宋慶齡的矛盾,在當時已經公開化。
蔣介石掌權後,於1927年大肆屠殺共產黨員。蔣介石一直以孫中山繼承人自居,此時卻公然背叛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這自然遭到宋慶齡和國民黨左派的抵制。
1927年4月22日,宋慶齡與陳友仁在一次會議上公開聲討蔣介石,譴責蔣介石的行為是“向帝國主義投降,是對孫中山的背叛。”
宋慶齡作為孫中山的夫人,她的發言自然極具分量。面對輿論對自己的抨擊,蔣介石非常惱怒。為了讓宋慶齡改口支持自己,他先是讓宋美齡、宋靄齡去勸說宋慶齡,希望以姐妹之情打動宋慶齡。
曾激烈反對蔣宋聯姻
對於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姻,宋慶齡一直保持着反對態度。宋慶齡非常清楚,蔣介石之所以向宋美齡求婚,本質上就是想利用宋家的影響力,為自己撈取政治利益而已。
除了不齒蔣介石在政治上的盤算,宋慶齡更對蔣介石在情感方面的不忠感到厭惡。而在追求宋美齡時,蔣介石其實有夫人陳潔如。而在娶陳潔如之前,蔣介石已經有一個小妾。浙江老家,他還有一個被他休掉的夫人毛福梅。
除此之外,蔣介石、戴季陶和某個日本女人有過一段三角戀,而蔣緯國就是這個日本女人所生。
宋慶齡之所以反對蔣宋聯姻,其出發點是出於對妹妹幸福的考慮,也有不認同蔣介石作為孫中山繼承人的意思。
為了阻止宋美齡嫁給蔣介石,宋慶齡還發出了“寧願三妹(宋美齡)去死,也不願意讓她嫁給藍鬍子(當時外人對蔣介石的蔑稱)、不願意三妹淪為利益交換的工具”等激烈言論。
然而宋慶齡沒有想到,她的反對沒有任何效果。大姐宋靄齡一直支持宋美齡嫁給蔣介石,還親自勸說宋母支持此事。
而宋美齡當時雖然年輕,卻也是個熱衷權力的人。而性格向來不強硬的宋子文,在看到家裡人多數都支持這樁婚事後,也變成了中間派。
此時宋慶齡才認清楚一個事實:宋家除了她是堅定的革命者,其他人都是唯利是圖的人。這讓她一度非常鬱悶,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盡量與蔣介石政府保持距離。
蔣介石曾對她起了殺心
蔣介石使用姐妹親情這一招,對於擁有真正革命信念的宋慶齡是不管用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蔣介石派何應欽上門拜訪宋慶齡,邀請她去擔任部長,結果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為了表達自己與國民黨反動派劃清界限的決心,1927年7月30日,宋慶齡公開對記者表示:如果國民黨的政策沒有任何改變,自己將不會在國民黨內擔任任何職位,也不會參加國民黨的任何活動。
宋慶齡的公開聲明發布後,蔣介石視宋慶齡如仇敵。蔣介石待政敵向來殘忍且不顧道義,即使是宋慶齡是她的大姨子,是眾人愛戴的孫夫人,他也起了殺心。如果不是宋美齡等人強烈反對,宋慶齡或許早就慘遭毒手。
對於宋慶齡,蔣介石的感覺是無可奈何,他曾對部下說:“如果宋慶齡不是孫夫人的話,換個人我非砍掉她的腦袋不可!”
在蘇聯並未受到禮遇
1927年8月1日,中共相繼發動了南昌、秋收、廣州等起義。由於擔心國民黨左派與共產黨聯繫,蔣介石加緊清理國民黨左派的步伐。當時居住在上海的宋慶齡、陳友仁等人,隨時都有被捕或被害的風險。
為了將宋慶齡救出虎口,在蘇聯方面的安排下,1927年8月23日凌晨3點,宋慶齡與友人蕾娜打扮成農婦模樣,離家來到了一個偏僻角落,隨後坐上了一輛小汽車。
汽車在抵達黃浦江碼頭上市,陳友仁也早在那裡等待。宋慶齡等人在這裡坐上了舢板,舢板將宋慶齡送往海上的一艘蘇聯貨船。經過數天的漂泊,宋慶齡終於到達蘇聯海岸,隨後轉火車來到了莫斯科。
在莫斯科期間,宋慶齡見到了斯大林。可惜宋慶齡來的不是時候,因為她的朋友鄧演達因為抨擊斯大林干涉中國內政,斯大林大怒,鄧演達被蘇聯當局通緝。
因為鄧演達事件,斯大林對宋慶齡的來訪並不歡迎。因此宋慶齡在莫斯科期間,並沒有受到禮遇。
由於來蘇聯時頗為匆忙,宋慶齡與蕾娜身上並無多少資金。在莫斯科的兩人雖然安全,生活卻一度陷入窘境。
謠言讓她氣得大病一場
更雪上加霜的是,本就身體虛弱的蕾娜,在經過長時間的顛簸後,身體染上重病。就在宋慶齡為照顧友人而在蘇聯奔波時,在莫斯科的一座火車站裡,一位素不相識的白人突然用英文笑嘻嘻對她說了一句摸不着頭腦的話:“恭喜你啊,你是位合格的妻子!”
宋慶齡不知這話是何意思,也沒有回答那個白人。回到寓所後,虛弱的蕾娜臉色憂鬱,她對宋慶齡說:“這裡有兩份報紙,有些內容是關於你的,你看了先別生氣!”
蕾娜說完,吃力地指向桌面上的報紙。宋慶齡覺得不妙,趕緊拿過報紙,在看到自己與陳友仁的“愛情故事”和“結婚消息”後,宋慶齡感覺五雷轟頂,氣血上頭,一時說不出話來。
過了好一會,宋慶齡流下了眼淚,她喃喃地問道:“這到底是誰做的?”
蕾娜看着宋慶齡,欲言又止。她不知道該說什麼安慰宋慶齡,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最後兩人只能緊緊相擁在一起,哭訴着這些謠言與不公。
雖然宋慶齡多方解釋,甚至與陳友仁都發表了公告,然而當時沒有多少人敢相信《紐約時報》《每日郵報》這樣的權威媒體也造謠,因此輿論對兩人頗有微詞,許多革命者看宋慶齡的眼神也變了。
由於心情抑鬱,宋慶齡那段時間上火,她先是嘴角長出了皰子,後來又多日高燒不退。而禍不單行的是,蕾娜於當年11月21日去世。在送別好友後,宋慶齡離開了寒冷的蘇聯,前往柏林暫居。
其實當時也有明白人為宋慶齡說話,駁斥“宋慶齡再婚”的謠言,而且宋慶齡再婚的新聞始終沒有真憑實據,因此在熱度過去後,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謠言。
毫無疑問,詆毀宋慶齡最大的受益者是蔣介石。因為宋慶齡一旦再婚,她將失去孫中山夫人的身份,那麼蔣介石將會發動輿論機器將其打倒。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是蔣介石政府暗地裡出高價收買了《紐約時報》等報社的記者,讓其發表這種充滿惡意的謊言。蔣介石作為當時的中國政府領袖,竟然使出造謠這種下作的招數,可見蔣介石除了玩弄權術,政治手段並不高明。
而《紐約時報》《每日郵報》作為權威媒體,不做任何調查就肆意發布假消息,可見歐美媒體自詡的“自由”“公正”完全就是笑話。
再拒“招撫”
1929年初,隨着蔣介石完成形式上的統一,以向來孫中山繼承人自居的蔣介石,準備舉辦奉安大典(將孫中山靈柩正式遷往中山陵的儀式)。
蔣介石提前數月發出公告,宣稱要在6月1日將孫中山的靈柩正式遷往中山陵。對於這種重大典禮,宋慶齡自然不能缺席。
為了顯示自己的“寬仁”,蔣介石公開邀請宋慶齡回國參加奉安大典,還提出讓她擔任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校長,另外還要給她建一棟豪宅。
蔣介石把自己對宋慶齡的邀請,在報紙上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蔣介石的算盤打得很精明,如果宋慶齡出席,則說明蔣介石不計前嫌;如果宋慶齡不接受,那麼宋慶齡就是“不通事理,連丈夫孫中山的葬禮都不肯回來的壞人。”
宋慶齡豈能不知蔣介石的這點小心思,但她有自己的堅持與應對之策。
在奉安大典之前,宋慶齡如期回國。
就在全國人民為孫中山終於能入土為安感到欣慰時,蔣介石卻沒有打算放過宋慶齡。他不斷派人拜訪宋慶齡,對她進行各種威逼利誘。
但對於蔣介石派來的那些說客,宋慶齡一概拒訪。如果是宋家的人,聊家常可以,如果是政治合作,宋慶齡會再次嚴正表明自己不與蔣介石合作的態度。
因此在參加完奉安大典的當晚,宋慶齡不顧辛勞與宋美齡的挽留,堅持回到上海的居所。蔣介石趁大典招安宋慶齡的計劃,再次宣告失敗。
建國前 她一直被特務嚴密監視
宋慶齡回到上海後,就保持着深居簡出的狀態。除了與民主人士見面和參加反蔣活動,她幾乎不和任何人來往,也極少與娘家人往來。
蔣介石對宋慶齡特別關注,他下令特務一定要搞清楚宋慶齡的日常生活情況。由於宋慶齡住在法租界,監視工作有着各種不便。因此監視宋慶齡的特務,落在了軍統王牌沈醉身上。
為了完成蔣介石安排的任務,打消宋慶齡反蔣的念頭,沈醉曾指讓特務給宋慶齡寫恐嚇信,打威脅電話,還給她寄了兩次子彈。希望她出國,或者搬出租界。
這種小伎倆根本嚇不倒宋慶齡,沈醉看硬的不行,就開始對宋慶齡身邊人下手。宋慶齡當時有個保姆名為李媽,這是沈醉最為看重的收買對象。
然而李媽對宋慶齡非常忠誠,不肯接受收買。沈醉一計不成再施“美男計”,他在知道李媽單身之後,讓一個特務假裝出租車司機靠近李媽,兩人還一度戀愛。
忠誠的李媽把情況告訴宋慶齡後,宋慶齡讓她帶着男朋友來看看。在見面後,宋慶齡和李媽發現了破綻,沈醉再次功虧一簣。
沈醉自以為一定成功的“美男計”失敗後,他一時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看到這個特務腳上的高檔皮鞋,才知道這與普通司機的身份不符。
沈醉在國民黨情報系統相當有名,然而在面對宋慶齡時,他總是敗下陣來。沈醉為了挽回面子,曾向戴笠提出可以通過車禍害死宋慶齡的方案。
為了計劃順利實施,沈醉還自告奮勇當那個“肇事司機”。不過當時已經臨近抗戰,出於團結抗戰的考慮,蔣介石最終否決了這個方案。
雖然一直沒有對宋慶齡動手,但在建國前,蔣介石牢牢監視宋慶齡,一般人也不能見到她。雖然長期過着幾乎軟禁般的生活,宋慶齡依然跟蔣介石鬥爭了二十餘年,直到革命的最終勝利。
雖為同胞姐妹,宋慶齡與宋美齡可謂是兩個極端。
宋美齡一邊享受着虛假光環,一邊利用權勢搜刮民脂民膏,這種愛權又愛財的人,註定遺臭萬年。
而宋慶齡無論何種境地,都堅持着革命理想與原則。這種歷盡艱辛且不忘初心的人,將會被永遠銘記。
參考資料:
軍統是怎樣迫害宋慶齡的 《文摘報》
駁炎黃春秋和和訊網造謠宋慶齡晚年的“悔與恨” 紅色文化網
《宋慶齡 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愛潑斯坦著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