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川軍及百姓在守將王堅(字永固)帶領下,抵抗蒙古幾十萬大軍入侵,使得南宋得以延續幾十年,從此就有了:“川人從未負國,國人決不負川”的說法。
自古至今每次國家危難之際,川人、川軍都是勇往直前、捨生忘死保家衛國,抗日戰爭期間川軍憤而出川抗戰,就打出了血性、打出了聲威。
七七事變,劉湘帶領川軍奔赴前線,身先士卒奮勇殺敵,1938年病逝於戰場,臨終留言:“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整個抗戰期間四川百姓送出了近三百萬的子弟,能夠活着還鄉不到三成,四川人民為了抗戰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珍藏的“死”字旗,讓我們看到了川人的家國情懷,寧可兒女不在身前盡孝,也要送到前線保家衛國。
1937年國難當頭,王建堂投筆從戎,組建“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王建堂出川抗戰之際,年邁的父親無法親自到縣城為兒子送行,於是託人交給他一面寫有“死”字的旗幟,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奮勇殺敵。在安縣出川抗戰將士歡送會上,縣長成雲章向民眾展示了這面“死”字旗;帶着父親的囑託,王建堂隨川軍踏上了抗日戰場
抗美援朝期間四川百姓又送出了260萬的好兒郎,犧牲了21051人,四川人的血性是永不磨滅的。
川人在平時看來好似都很會享受、散漫、耙耳朵,這種安逸的生活並沒有磨滅川人的血性,每次家國有難,他們都會挺身而出,哪怕犧牲也在所不惜。
雖然重慶獨立成為直轄市,但是川人的基因還是世代相傳,此次救火我們看到的不僅有重慶消防員,以及全國各地前來支援的消防人員艱苦的付出。
更有許許多多普通重慶人自發做志願者,有油鋸的去砍伐清理隔離帶,有越野摩托的主動幫助運送物資,重慶崽兒龍麻子是第一個帶頭用摩托送物資的,也是在他的呼召下越來越多的越野摩托騎手加入,當我們看到這些零零後的孩子,騎着摩托背着背篼冒着生命危險運送物資,沒有工具人就徒步運送物資進山,每趟都要五六小時。
當我們看到為滅山火人們滿身塵土,飄逸的黑髮變成刺蝟頭,疲憊不堪地躺在路邊,幾十萬的摩托毫不顧惜,騎着鐵騎玩命的奔跑,不僅讓人熱血沸騰,也牽掛着所有人的心,畢竟這不是演習危險隨時都在。
終於在消防隊員,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山火終於熄滅了。
所有人員都平安,所有人都如釋重負,所有英雄們終於可以放心的休息了!
我們看到:平凡人的微光也能成就璀璨星空!重慶崽兒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