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戰神級將領陳慶之,為什麼不出名呢?

2019年12月31日22:20:08 歷史 1788

歷史上被稱為“白袍將軍”的主要有兩人,一是大名鼎鼎的興唐大將薛仁貴,他的傳奇故事,演義小說很多,知名度也非常高。

南朝戰神級將領陳慶之,為什麼不出名呢? - 天天要聞

另外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南朝梁大將陳慶之,一個不太出名的戰神級將領。

南朝戰神級將領陳慶之,為什麼不出名呢? - 天天要聞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義興國山人(現在的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大將。

陳慶之出生貧困,年輕時作為梁武帝蕭衍的隨從,陪着蕭衍吟詩作對,讀書下棋,蕭皇帝喜歡下棋,一下一整夜,別人都扛不住,只有陳慶之能陪他下一整夜,很受梁武帝的賞識信任。這就是他的前半生,作為皇帝書童,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讀書人,直到他四十一歲。

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北魏的徐州刺史叛亂失敗,在彭城投降梁朝,並請求梁武帝派兵去接應他。梁武帝於是封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讓他率軍前去接應。這是四十一歲的陳慶之初次領軍,他用兩千人馬乾掉了北魏兩萬人馬,幫助蕭綜接管了徐州。

南朝戰神級將領陳慶之,為什麼不出名呢? - 天天要聞

526年又帶兵攻打北魏豫州,佔據壽春城。

529年陳慶之跟着曹仲宗攻伐渦陽,以五百騎擊潰敵軍前鋒十萬人。

慶之曰:“魏人遠來,皆已疲倦,須挫其氣,必無不敗之理。”於是與麾下五百騎奔擊,破其前軍,魏人震恐。——《南史》

530年任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先後擊敗北魏潁州刺史,揚州刺史,豫州刺史,梁州刺史,使得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開良田六千頃,充實府庫。

還有一個讀來讓人非常熱血沸騰的事迹。

當時北魏權臣爾朱榮叛亂,殺了政府高官一千多人,搞得北魏政府癱瘓,國家大亂。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靠梁武帝,希望梁武帝出兵幫他平定叛亂,但是梁武帝不知道是太厚道還是太沒志向,不太想趁此機會在北方大撈一筆,只派了陳慶之領軍七千送元顥北歸。正是這區區七千兵將讓陳慶之創造了一個個戰爭神話。4個月內他橫掃中原,大小47戰無一敗績,攻下32座城池,以7000兵力大破北魏五十萬大軍,最後攻下洛陽,幫助元顥復國稱帝。

南朝戰神級將領陳慶之,為什麼不出名呢? - 天天要聞

史書記載: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慶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陽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梁書 陳慶之傳》

536年北魏侯景率領七萬大軍攻陷楚州,進軍淮上,又被陳慶之打敗,侯景拋棄大批軍用物資逃走。

539年陳慶之因病逝世,享年56歲。謚號武侯。

陳慶之領軍之前只是皇帝的一個隨從,類似文書。領軍以後人生彷彿開掛一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少勝多。如此輝煌戰績但是在歷史上的名氣卻沒有想象中的大。

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內容雖然來自正史,但是描寫的太過誇張,難以信服。

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北方漢人故土為外族佔領,淪陷區猶如煉獄,大批漢人“衣冠南渡”。南方政權又長期處於弱勢,無力北伐收復失地。偶有一二人物,祖逖恆溫劉裕北伐卻都失敗。

南朝戰神級將領陳慶之,為什麼不出名呢? - 天天要聞

南方漢人日趨式微,被北方胡人壓制,一個“侯景之亂”就幾乎將梁朝搞的油盡燈枯。文化上又是玄學清談,帲體文盛行,都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自身文化沒落,外來佛學盛行。整個漢民族陷入幾千年來最黑暗時期,寫這些史書的又都是漢人,難免會美化這一時期,誇大功績,導致這段時間史書中很多記載不實,可信度不高。

另外一點,歷史人物的名氣往往需要文學作品的渲染。這一時期局面混亂,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又未出現統一天下的漢族大人物,對主流文人來說可創作性不強。後世評書演義小說也很少有這一時期作品。

陳慶之肯定是一代名將,攻城略地的事迹多半也為真,但過程是不是那麼神奇就要打個問號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