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撤離,你的位置暴露了!有轟炸機!”
1950年初,廣東番禺南面一座小島上有座二層小樓。
裡面住着的是新中國的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委員,有“和平將軍”之稱的張治中一家。
他到這裡是以接女兒為名,執行黨交給他的一項重要任務:密會蔣經國,商談台灣問題。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凌晨兩點,小樓里的電話響了起來。
張治中接起電話,對面緊忙傳來了葉劍英的聲音,正是開篇的話語。
葉劍英讓張治中一家趕快撤離,有轟炸機前來襲擊!
正準備密會蔣經國的張治中聽聞此話,趕緊帶着家人逃離了。
他們還沒來得及跑遠,飛機就到了,他們之前居住的房子瞬間變成了一片火海。
那麼,身為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的張治中,為何會留在大陸,又為何會遭到反動派的飛機轟炸呢,而派遣戰機的,又是何人?
張治中將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和平將軍張治中與我黨高級領導的關係。
·共產黨的朋友
張治中是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算得上是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之一。
他為人熱忱,性情忠厚。而且為官清廉又剛直不阿,算是老蔣身邊的人中少有的正直之輩。
同時,他也是老蔣身邊少有的“親共派”,他曾經三次到訪延安,共產黨也稱他是朋友。
那他怎麼能成為共產黨的朋友呢?這就必須從張治中的經歷說起:
1914年8月,他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跟抗日名將蔡廷鍇、蕭山令、徐祖貽都是同期的同學。
後來孫中山發動了護法運動,張治中立刻南下相應,一路戰功卓著!從第八旅的一個警衛隊隊長、一路直升到第二營營長。
後來他暫時脫離軍界,1922年進入上海大學學習。這所學校學校是國共雙方共同創建,校長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鄧中夏任校務長,瞿秋白擔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
正是在這裡,張治中第一次接觸了共產黨人。
兩年後的12月,由於廣東的革命形式發展極為迅猛,張治中來到黃埔軍校!開啟了他和黃埔之間十年情緣!
在黃埔期間,張治中和黃埔的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成為了朋友,黃埔的一大批學生如陳賡、蔣先雲也跟他關係很好,後來更是結識了聶榮臻和惲代英等共產黨朋友。
北伐失敗後兩黨分裂,國民黨對共產黨開始了十年的追殺。
但是身在蔣介石身邊的張治中卻能潔身自好,手中沒有沾染共產黨的血。
黃埔軍校
時間到了1945年。抗戰勝利,張治中被蔣介石派往延安,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
當然蔣介石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的和平,而是想拖延時間進行軍事部署,為內戰做準備。
可張治中本人並不是這樣想的,他是真心不想再爆發內戰,希望能夠謀求和平,所以毅然前往延安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
儘管共產黨方面也希望和平,但是周恩來依舊不放心毛澤東的安全問題。
最終還是靠着張治中不斷的擔保,加上美國和蘇聯大使的承諾。
中共中央這才放下心來,同意毛主席去重慶。
在重慶期間,張治中幾乎是全程陪着毛澤東和周恩來。
左一:張治中 左二:毛澤東 中:赫爾利 右二:周恩來 右一:王若飛
當時蔣介石給毛澤東安排了住處,周恩來卻跟張治中說:“那麼闊氣的房子,我們住着不習慣呢。”
張治中立刻明白了周恩來話中之意,這是在擔心毛澤東的安全,於是乾脆提出讓毛澤東使用自己的家當做辦公場地。
就這樣在重慶談判的四十多天時間裡,毛澤東晚上住在紅岩村五十二號,白天就在重慶桂園張公館辦公和接見民主人士,甚至於兩黨談判的《雙十協定》也是在這裡簽署的。
雙十協定
在《雙十協定》簽訂之後,張治中還跟毛澤東同乘蔣介石的專機,將他送回了延安。
在回到延安之後,毛主席笑着對張治中說:“看來你對和平是有誠意的。”
張治中笑着問原因,毛主席解釋說:“這個我調查過,有兩點原因。第一個是你把《掃蕩報》改名為《和平日報》,第二個就是你把康澤辦的一個集中營給撤銷了,釋放了很多革命青年,這是一件大好事。”
張治中聞言非常感動,他沒想到自己一個敵對的軍官,卻能獲得對方領袖如此讚賞。這兩件事情不大,卻能讓毛主席如此注意,一時間心裡涌過一襲暖流。
臨走時,張治中緊緊地握着毛澤東的手,十分不舍。
只可惜,張治中剛剛回到重慶,蔣介石就把他“發配”去了新疆。
而在他的努力下,好不容易促成的《雙十協定》,很快就變得如同廢紙一張。
蔣介石秘密部署軍事行動,雙方摩擦不斷。
張治中憂心忡忡,給蔣介石寫了一封書信——“我國經八年之長期抗戰……民窮財盡,無日不在水深火熱之中。……倘戰爭再度爆發,必益增人民之痛苦,違反人民之願望。”
就這樣,張治中和共產黨的關係就更近了,成了真正的朋友,以至於後來國民黨敗退之時乾脆就留在了大陸。
張治中與夫人洪希厚
甚至在1949年6月26日,張治中發表了著名的《對時局的聲明》,其中寫道:
我居留北平……覺得處處顯露出一種新的轉變、新的趨向,象徵著我們國家民族的前途已顯露出新的希望……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些,心胸放大些,一切為國家民族利益着想,一切為子孫萬代幸福着想。
這篇聲明跟張治中的一貫主張是一脈相承的,和他一向主張民主政治,並用和平手段解決國內爭端的想法也是相通的。
·和平奔走
1950年,周總理突然來會見了張治中,問他願不願意去廣東。
張治中不明白原因,就問周總理原因。
周總理解釋,這一次是去秘密會見國民黨代表,商談和平談判事宜。
而且這次來談判的代表,極有可能是陳誠或者蔣經國。
陳誠和張治中同為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又都曾經在黃埔擔任過老師。
小蔣跟張治中在重慶也有過交往。所以張治中作為代表去談判,是非常合適的。
張治中當即同意,當即表示贊同。
但是周總理還是提醒他,這次談判會很危險。因為一方面,他們也不知道國民黨是否是真的有誠意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國民黨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台灣內部的勢力錯綜複雜。
甚至蔣介石本人雖然不主張台獨,但是也不希望和談,所以不能保證其他勢力不會趁機下黑手。
可是面對危險,張治中依然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他說:哪怕有一丁點希望,我也要去爭取,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看到國家的統一。
張治中全家福
就這樣,張治中攜全體家人前往廣東,對外的名義是去接小女兒。
然後張治中一家人就秘密登上了一座小島,等待與蔣經國等人的會面。
可是沒想到,當天凌晨兩點,葉劍英的電話就到了,於是就出現了開頭那一幕。
那究竟對張治中進行轟炸的是誰呢?
這點並沒有相關史料記載,但是我們也能進行推測:
台灣內部勢力也錯綜複雜,老蔣雖然佔據絕對領導地位,但是他習慣放任下屬分派系去爭權奪利,自己坐收漁利。
蔣經國和陳誠都自成一派;CC系失勢,但是派系猶存;還有已經失去實力的原地方軍閥們也抱團起來,可惜出了閻錫山這個“叛徒”,迅速被蔣介石瓦解。
甚至這些派系之爭,最終演變出了孫立人兵變。
這麼多派系裡,不願意跟大陸談判得很多,難免誰就會對張治中出手。
而老蔣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默許或者放縱。
加上他也記得張治中在敗退時的突然“倒戈”,難免心有怨氣。
有人要出手殺張治中,他不會阻攔。
張治中和蔣介石
那到底發生了什麼,讓蔣介石對於張治中這麼多年的忠心耿耿都忘記了呢?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解放前,回溯一下兩人之間的重重矛盾。
·艱難抉擇
1949年1月,三大戰役全面勝利,國民黨一百五十餘萬部隊灰飛煙滅,可以說蔣介石反動統治的軍事基礎已經被消滅了。
蔣介石在這種情況下還幻想以退為進,於是宣布“下野”,把李宗仁推上了前台。
幻想與李宗仁緩和矛盾,用談判拖延時間,自己在背後積極備戰,然後利用長江天險劃江而治。
李宗仁也看中了張治中與共產黨之間的良好關係,於是派出張治中為談判代表。
只不過,張治中對於蔣介石還是抱有幻想的。
在啟程前往北平之前,張治中先趕赴溪口,向已經“下野”的蔣介石請示談判方略。
這一舉動引起了共產黨方面的不滿,周恩來甚至都沒有去飛機場迎接張治中。
代表團下榻的六國飯店門口,甚至拉起了一副標語——“歡迎真和平,反對假和平。”
張治中等人下榻的六國飯店
這次談判對張治中來說非常艱難,中共提出的八項條件,在他看來為了和平是可以接受的。但無論是溪口的蔣介石,還是南京的李宗仁白崇禧,都表示不能接受。
南京政府的條件是劃江而治搞分裂,這一點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民眾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張治中的談判之路磕磕絆絆,這也讓他對南京政府和蔣介石徹底失望。
談判期間,毛澤東還親自請張治中到他的住處雙清別墅來做客,並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
毛主席親切地跟他說:1945年到重慶時,承你熱情招待,全家他遷,將桂園讓給我們用,又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感激得很!
宴席結束後,毛澤東過問了談判的事宜,問張治中在談判中是不是有什麼困難。
張治中也把談判中爭論比較大的幾個點提了出來,比如戰犯問題和組建聯合政府的問題。
毛澤東為了這位“三次來延安的朋友”,都大度地做出了讓步,對南京代表團的處境表示理解。
就這樣雙方在磕磕絆絆中總算簽訂了《國內和平協定》,張治中就把協定的內容發回重慶,自己則在北平等待最終簽字。
(李宗仁)
可惜,李宗仁給他的回復是不能簽字,而蔣介石乾脆給了“文白無能,喪權辱國”八個字的評價。
這,實實在在是讓人寒心不已。
南京政府下令,讓張治中代表團回南京復命,可張治中為首的代表團卻猶豫了。
因為張治中也明白,他恐怕已經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而李宗仁壓根兒沒把他當自己人。
他回去以後,究竟會面臨什麼誰也不知道。
這個關鍵時刻周恩來站了出來,跟張治中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苦口婆心地勸張治中留下,最後甚至於告訴他:我們已經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了,今天不能再對不起你了。
周恩來所說的“姓張的朋友”就是指的張學良,昔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卻被蔣介石長期軟禁。
每每想到這一點,都讓周恩來痛心不已。
這句話最終也打動了張治中,讓他下定決心要留下來。
可是張治中還是有些擔心,他的一家老小還在南京,如果公開全部留下,勢必對他們產生不利影響。
可張治中不知道的是,周恩來早已下令,讓南京地下黨,將張治中的家小接了出來。
經上海、青島到達了北京,等張治中到北京機場接家人的時候,不由得跟周恩來說:你們真會留客啊。
就這樣,張治中留在了大陸。
從留下的那天起,張治中從沒有停下為了和平奔走的腳步。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張治中就再次前往西北。
他曾經做過西北行營主任和新疆省主席,對於新疆事務極為了解。
啟程之前就致電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主席包爾漢,促成他們和平起義。
到達西北以後,張治中又幫彭德懷平息了新疆陰謀叛亂的國民黨頑固分子。
最終,新疆能夠和平解放,張治中功不可沒。
也正是這一系列愛護國家人民的行為,引起了蔣介石等國民黨內部人員的不滿,在他們眼中,隨着那一句“文白無能,喪權辱國”,張治中就已經成了他們的敵人。
而張治中在廣東被轟炸機襲擊事件的發生,也是一件可以得到解釋的事情。
即便是在遭遇了廣東的事情後,張治中也不曾灰心。
他一有機會就通過電台向台灣進行廣播,呼籲兩岸能夠和平統一。
1969年,七十九歲的張治中將軍離世。
其實嚴格來講,他這一生並不是為了某個黨派在服務。
他終身都致力於中國的民主與和平,他用他的方式在幫助着這個國家!
參考資料:
1、韓廣富 毛澤東與張治中 黨史博採 2002.2
2、張昌華 和平將軍張治中 縱橫 2009年第006期
3、張治中 重慶談判:張治中接送毛澤東 縱橫 2010年第7期
4、穎涵 賈變變 張治中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9年10月15日
5、成元功 國共和談:周恩來藉機挽留張治中 秘密救出其全家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0年12月31日
6、饒中源 重慶“桂園”的主人 咬文嚼字 2013-11-01
編輯:張墨
責編: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