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文化上下五千多年,從夏商周開始到最後的元明清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這些王朝無一沒有輝煌時刻,也無一不在落幕凋零。
有句話曾說“一個時代的落幕意味着另一個時代的崛起。可是王公貴胄的凋零即使是造成朝代沒落的原因之一,但朝代的沒落卻不能代表王公貴胄子嗣的稀少。
而王公貴胄的子嗣薄弱其實也是在順應時代的發展,時代的進程。如果朝代固守原本樣貌,不去發展,那被淘汰是註定的。就算子嗣再多,當國破家亡之時也只剩“城春草木深”的凄涼景象。
子嗣稀薄
自努爾哈赤帶清兵入關之後,清代皇族無一不重視血脈純正,但為保這個純正血統最好的辦法就是近親聯姻,親上加親在清朝早已是司空見慣。
當然古代的皇家即使擁有在當時最好的醫師和最優秀的知識分子,但他們依舊不知道近親聯姻帶來的嚴重後果。
即使是在康乾盛世,也依舊存在不少王子皇孫帶有先天的疾病或者遺傳疾病,甚至有的人因此早早夭折。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任帝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末代皇帝,他甚至一生沒有過子嗣。
他的弟弟溥傑就比他幸運,與日本貴族之女嵯峨浩孕育有三個女兒,雖不是男孩,但這也愛新覺羅家族最後的香火。
並且這對於沒有子嗣的溥儀來說,這更是一件大喜之事。之所以為喜,這得和清朝制度有關。
正常情況,子承父業是理所應當,皇家亦是如此。對於王位的繼承,大概溥儀也害怕失去這一切,畢竟因他個人原因,他就算有一個端莊賢淑的皇后婉容和一個貌美如花的妃子文秀,那也只能是一個擺設。
這樣的守着的活寡也成為了壓垮婉容的導火索,而文秀則在偽滿洲國的建立後決絕的與其離了婚並遠走他鄉。這也成為了溥儀一生的痛。
也正是如此,當他得知弟媳嵯峨浩懷孕之時,他的心情既激動又擔憂,溥傑知道哥哥的焦慮,這也讓他為難。
最後也只能等到孩子出生,確定了是一個女孩這才讓他們懸着的心放了下來,同時也打破了日軍想讓流有日本皇族血脈的男子,順利登上皇位的美夢。
可是就當時情況而言,清政府的消滅已成為必然,而偽滿洲國的摧毀也是遲早之事。溥儀想要繼續復興清政府,繼續做皇帝的美夢也只是美夢。
朝代發展的必然性讓他註定消亡,就算他有自己的子嗣,也只是回天乏術,無能為力,只不過多了一個日軍控制大清王朝的傀儡甚至是一個無辜的犧牲者。
我想,溥儀也是知道結局會是如此,可是他也會無奈,他也為他的無法改變而懊惱,祖業在他手上破滅他也汗顏。
歷史必然
如果說是近親聯姻導致皇家子嗣不是減少就是遺傳更甚至早夭。那麼歷史上也有王朝是不會選擇近親聯姻的,那就是明朝。
大家只知道明朝是一個寧願與外寇迎戰也不願選擇遠嫁公主聯姻求和的朝代,即使戰到最後也依舊寧死不屈。
可是也就這樣的一個朝代,也在統治了276年後結束了它從起初輝煌到最後蕭條的時代。其實當明朝最後一任帝王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接受這份國家事業時,這個朝代已經千瘡百孔了。
他也曾想試圖重現昔日榮耀,於是他一方面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另一方面,他卻疑心重重並且還頻繁更換、濫殺大臣,最後以至於眾叛親離,最終這位比前朝幾代皇帝都要賢明的君主,自縊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之下。正所謂:“非亡國之君,擔亡國之運。”
同樣的,朱由檢在亡國自縊之前,為了不想讓自己的妃嬪公主在亡國之後受辱,便自己拿劍一一刺死。
當然,死去的大都是女子家眷,而男子則肩負復國大任,他也對此抱有一絲希望和僥倖。他一生共生育七個兒子,但是要麼也如同其他王朝一樣,孩子早夭,要麼就是在亡國大亂中四散,沒了蹤跡。
雖然之後的幾年之間,屢次出現“反清復明”的黨羽,不少人也打着“朱三太子”的名號試圖復興大明,但是直到康熙末年隨着永王全家被殺,崇禎帝最後的子嗣也終於斷絕。
至此,這位最不像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再也沒有了直系的後代。而那些大明前朝的黨羽也就此消退減弱。其實大明也早就在攻破皇城的那一刻就註定了結局,
子孫後代再怎麼去努力怎麼去創造,也無濟於事。時代的發展只會向前不可能出現重現和倒退,而明朝皇帝朱由檢的夢無疑是白日做夢罷了。
今昔對比
如今的時代雖然沒有如封建王朝一樣的統治者,也沒有什麼皇室子弟、皇親國戚。但是歷史的腳步也在促使着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刻在了每個國人的心中,只有發展起來,才能跟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然而,這個發展不是說隨隨便便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找尋適合國家發展的道路並在這條路上不斷調整、不斷替換。
沒有什麼是一塵不變的,國家的發展猶如一個孩童的成長,時代的發展就猶如這個孩童所要走的方向。
相比起封建王朝,雖然每個王朝都有鼎盛繁華的時候,子嗣也都有繁榮昌盛的時期。但僅僅眼前繁華遠遠不夠,只有和如今一般國人們同心協力、步調一致、萬眾一心。
大家都在為國家的發展盡自己所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才能使這個時代越來越進步,科技越來越發達,技術越來越純熟。
長輩常說:生活在當代的我們是年輕的一代也是幸福的一代。誠然,這句話是不可否認的。哪怕是生活在改革開放後的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人也有吃不飽穿不暖的困難在困擾着百姓。更何況是在封建社會的時代,所以王侯貴胄的落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