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滿嘴都是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千年

2022年07月14日20:05:48 歷史 1585

中國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吸引了無數來自其他國家的人。


有一些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後,一直不捨得離開,部分人甚至在我國境內傳承了上千年,其後裔至今仍在中國境內生活。

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滿嘴都是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千年 - 天天要聞


比如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滿嘴都是地道的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了他們上千年。


那麼。其先祖是什麼時候來中國定居的?他們自稱,先祖是唐宋時期來的。那時候中國很開放,不介意外國人到來。


他們的先祖,覺得中國很繁榮,很喜歡這裡的生活,於是在開封地區定居,一直也沒有離開過。


明朝末年,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一個來自西方的傳教士,無意中認識了一個在中國境內生活的猶太人,知道了開封猶太人群體的存在,還主動來到開封,與這些猶太人接觸。


傳教士在自己的書信中寫道,當時的開封。有500多戶猶太人家庭,加起來大概是四五千人。


他們在開封生活多年,早就已經忘掉了曾經的語言,都是在說漢語,穿的衣服,也跟普通的中國居民沒什麼區別。


更令傳教士驚訝的是,這些猶太人甚至還可以參加科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其他工作。

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滿嘴都是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千年 - 天天要聞


猶太人在世界範圍內地位不高,跟生活在外國的其他猶太人相比,住在開封的猶太人,顯然幸福了許多。


傳教士發現開封猶太人時,猶太人已經遍布世界各地,開封猶太人的存在,並沒有引起過多國際關注。傳教士也沒有一直跟他們接觸,很快就去了別的地方。


步入20世紀以後,有一些生活在上海租界的猶太人,意外聽說了開封猶太人的事情。


他們主動來到開封,與開封猶太人接觸,試圖讓他們學習猶太語言,幫他們恢復猶太傳統。


但是他們的目標並沒有實現,生活在開封地區的猶太人,基本全面漢化。


來自租界的猶太人,用猶太母語跟他們說話時,他們一點都聽不懂,感覺跟聽天書差不多。最終,來自上海租界的猶太人,無奈地離開了河南,沒有繼續強求開封的猶太人後裔恢復傳統習俗。

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滿嘴都是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千年 - 天天要聞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猶太人後裔在河南開封生活。如今,他們只有長相跟中國百姓略有區別,其他的東西都差不多。他們會像中國人一樣過春節和元宵節,還會在門口貼春聯。


那麼,國際社會是如何看待開封猶太人的呢?以色列官方對外宣稱,住在開封地區的猶太人後裔,跟他們不是一類人,因為他們沒有保留任何猶太人的風俗習慣,但是以色列沒有特別反對開封猶太人后羿回去認祖歸宗。畢竟,他們的血緣比較接近。


那麼,開封猶太人的後裔,有沒有回去認祖歸宗呢?有人覺得,以色列境內的同胞比較多,主動提出申請,希望成為以色列公民。

生活在河南開封的猶太人,滿嘴都是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千年 - 天天要聞


也有人覺得,他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百姓,跟以色列的猶太人沒有太大關係,不想過去跟他們匯合。


不管是去以色列的猶太人後裔,還是留在開封繼續生活的猶太人後裔,都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希望中國能變得更好。因為這是他們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有他們難以忘懷的寶貴回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