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國風雲錄(一)| 重返五代十國系列

2022年07月14日00:06:11 歷史 1778

0-1閩國的時空

在我國東南沿海有一片土地,與寶島台灣一衣帶水,兩地隔台海守望相助,它就是福建。我們都知道,福建簡稱“閩”,而在福建的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以此為國號的割據政權,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閩國”。為了便於敘事,讓我們在腦海中有個大概的印象,所以先對閩國的時間和空間要素做一下簡略的介紹。閩國存續的時間軸,大約可截取在十世紀的前半段,這段時間,正是所謂的“五代十國”時期。當然,歷史都是連續的,要為十世紀前半期做好鋪墊,還要涉及些九世紀末期的事情。同理,要收好尾,也要涉及點十世紀後半段的事情。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有必要先點出來。第一個是893年(唐景福二年)。這一年,來自河南固始縣的王潮經過八年打拚,終於被唐朝廷任命為福建觀察使(職能以考察、協調、監督州縣行政為主,不重軍務,權力略低於節度使)。雖然唐朝廷升級福建為“威武軍”並任命王潮為節度使尚在三年之後,但此時王潮已盡有閩地,實際上已開始主政福建。第二個是909年(後梁開平三年)。這一年,王潮的弟弟王審知被後梁朝廷封為閩王,這宣告了閩國建立前藩王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為福建後續各方面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在我看來,這也可視為閩國政權實際的起點。第三個是926年(後唐天成元年)。這一年,王審知的兒子王延翰自稱大閩國王,雖然也有人認為他是閩國的第一任皇帝,但至少在名義上他只是稱王而並未稱帝,不過這也並不影響閩國由此正式建立的判斷。七年後,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鈞在福州稱帝,國號大閩,方正式開啟了閩國的龍啟元年。第四個是945年(閩天德三年)。這一年,久經內亂的閩國終為南唐所滅,閩國壽終正寢。此後,福建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一局面持續至978年(宋太平興國三年),隨着泉州漳州和福州相繼歸入宋朝版圖,北宋正式統一福建全境。簡單說完了時間要素,我們再來看看空間要素。閩國的疆域,與現在的福建省大致相當。其輪廓,彷彿一個稍稍向右側傾斜的長方形。周邊接壤之地,其東北,為吳越;其西南,為南漢;其西、北,為吳與南唐;其東、南,為台灣海峽。閩國境內之地,分作五個二級單位,稱作五州(其中建州曾短期分置為三州,忽略不計)。籠統來說,假如我們鋪開一張A4紙,將它稍微向右側傾斜,然後在它的左側邊緣,從距離上邊緣約佔三分之一的地方開始,自左至右先畫一條與上邊緣相對持平的線(1線)。然後在這條線的右側,也就是從上邊緣約佔小一半的地方開始,自上而下再畫一條與左側邊緣相對持平的線,直至與1線交叉(2線)。那麼這1線與2線交叉所形成的區域中,上面的叫作建州,下面的叫作福州。所謂“福建”,就是從福州和建州各取一字組合而成的。再看1線的左側,約略可以將2線繼續向下與左側邊緣相對持平地延伸,直至下邊緣,畫出一條線(3線)。3線與1線交叉形成的上側區域,叫作汀州。最後在3線與1線交叉形成的下側區域中,居中自左向右畫出一條線(4線)。在這個區域中,4線左側叫作漳州,4線右側叫作泉州。當然,這些線不可能是直線,至於曲里拐彎到何種程度,看你的心情。有精確型強迫症的,百度個地圖瞅瞅。好了,有了大概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接下來我們到閩國去看看。

閩國風雲錄(一)| 重返五代十國系列 - 天天要聞

(閩國地圖,選自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1 王潮


1-1亂世莫若投軍

現在請讓我們先把目光倒回到九世紀末期。

九世紀末期的中國,是曾經輝煌的大唐最後殘喘的時光。尾大不掉的藩鎮節度與裹挾全國的黃巢之亂攪在一起,着實讓殘唐最後幾個皇帝腦袋大的不要不要的。

880年(唐廣明元年)底,黃巢大軍攻陷長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時任皇帝唐僖宗李儇被迫出逃至成都避難。黃巢,這個私鹽販子出身的落第秀才,當他信馬由韁地走在長安的大街小巷,或許仍會得意地吟詠起自己當年落第後寫下的“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而李儇,這個似乎一直都在逃亡的皇帝,在溽暑難耐的成都,怕是只能抱怨命運的無奈。

在這一標誌性事件前後,當時富庶的江淮地區“群盜”並起,一些敢想又敢幹的人紛紛扯大旗拉隊伍,希望在亂世中謀求更多的利益。

淮南道壽州(今安徽壽縣),有一個屠戶叫王緒,他和他的妹夫劉行全,拉起了一支五百人的隊伍,於881年(唐中和元年)殺死早已惹得天怒人怨的壽州刺史顏璋,佔據了壽州這個地界兒。

王緒的隊伍擴張得很快,不久就到了萬人級別,人多刀多自然底氣就足,王緒乾脆自稱了將軍。王將軍帶着自己的隊伍向西,佔領了比鄰的同屬淮南道的光州(今河南潢川縣)。光州這個地方,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蓋有事淮、蔡,未有不從事光州者。”

光州下轄有個縣,叫固始。“固始”者,始於東漢,因當年光武帝劉秀封“固始侯”而得名,取的是“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之意,並沿襲至今。在固始縣,有三兄弟,他們分別叫王潮、王審邽、王審知。

順便說一下老大的名字,這哥仨是親兄弟,按照中國人按“字”排輩的習慣,老二跟老三都是“審”字輩,老大似乎也應該是這個字輩。不過,大多數史料中都稱呼老大為“王潮”,雖然也有部分史料上在王潮二字後面加個括號寫上“又名王審潮”這句話,但終究未曾光明正大的直接用“王審潮”這個名字來行文。本文依正史,按慣例照舊叫他王潮。

王潮三兄弟,當地人稱為“三龍”,雖然這可能是後人有意添加的美譽之詞,但這哥仨在當地確屬小有名氣。因為王氏兄弟的先祖王曄曾經做過固始縣令,而王潮此時也擔任着固始的佐史。佐史算不得正式的公職人員,只不過是一個協助縣官管理政務的小人物,但正因為佐史常由地方豪強所擔任,所以也使得該職位具備了代表地方勢力的色彩。

王緒攻佔光州後,為了能夠藉助當地人的勢力提升自己站穩腳跟的能力,於是將王氏三兄弟收至軍中,並任命老大王潮為軍正。別小瞧這個“軍正”,因為它的工作職責是掌管軍中錢糧,而就算你是領兵打仗的將軍,也得和管後勤的人搞好關係吧(雖然這種角色互動關係不一定是正常的,但一定是致命的)。王潮是個聰明人,他把這項工作做得不錯,大家都很推崇他的廉潔守信,王潮由此獲得了軍中廣泛而備受好評的人緣。

王緒大軍所在的光州,其位置在淮河南岸,而與此一河之隔的位於淮河北岸的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時正由一個狠人佔據,這個狠人叫秦宗權。據說秦宗權的部隊外出打仗不發軍糧,他們用車拉着鹽漬過的屍體,供軍士以此為食。有句話說秦宗權的蔡州兵,叫作“極目千里無人煙,車載鹽屍供寇糧”,可見秦宗權該有多狠。

秦宗權這時候還沒有投降黃巢,他正拉開架勢跟黃巢對掐。招兵買馬的秦宗權和謀求更大靠山的王緒一拍即合,於是秦宗權奏請唐朝廷任王緒為光州刺史。

相較於王緒而言,秦宗權家大業大,秦宗權拉攏王緒,無外乎是想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讓他跟着自己一起和黃巢干架。不過王緒也不傻,你叫我去我就去啊,我手下這幫炮灰死了算誰的。而且秦宗權貪得無厭,動不動就來要租要賦,你以為我王緒是挖金礦的啊,我自己還吃不飽呢。

885年(唐中和五年)初,王緒與秦宗權之間的矛盾達至頂點。此時,黃巢已死,秦宗權稱帝。秦宗權一次催要糧草的命令成為壓垮王緒的最後一根稻草,王緒表示對此無能為力,你秦宗權愛咋滴咋滴。

於是,秦宗權惱羞成怒,轉身發兵就去收拾王緒。王緒從光州退守固始,秦宗權步步緊逼。王緒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實力,差不多等於以卵擊石。得,打不過,咱跑吧。


1-2為何是漳州

逃離光州,既有被迫的無奈,也是理性的抉擇。隨同王緒一同離開的作戰部隊,其人數大約在五千人,這就是光州刺史王緒目前所能指揮的全部戰鬥力量。而他的對手秦宗權呢,此時的兵力峰值大約在十五萬,這是一個讓人恐懼到窒息的數字。

王緒必須得離開,除了軍事實力對比懸殊之外,在光州這幾年的艱難歲月怕也是一個重要的理由。史料中留下的信息有限,除了前文已交待過的被逼着出人出錢出糧之外,並未留下太過詳細的內容。不過有一條線索不容忽視,它有助於我們理解王緒日常的煎熬。

我們知道,881年(唐中和元年)的時候,王緒投靠秦宗權之前,其兵力已達到萬人規模。而在885年(唐中和五年)初,王緒離開秦宗權的時候,其兵力卻降低到了五千人。實際不到四年的時間,王緒的部隊減少了一半,你不能都推定為非戰鬥減員吧。

跑吧,必須得跑,再不跑連本錢都要折完了。要是本錢折完了,還能不能再回去賣豬肉,恐怕都不好說。

王緒讓妹夫劉行全擔任前鋒將軍打前站,自己帶着大部隊在後面跟着一路向南。這支部隊由安徽進入江西,在江西境內,他們沿着江州(今江西九江)——洪州(今江西南昌)——吉州(今江西吉安)——虔州(今江西贛州)這樣一條路線不斷南下。

在虔州這個江西南端的中心城市,王緒的部隊遭到了虔州地方武裝盧光稠、譚全播的攻擊。倉促間,王緒率領主力部隊迅速自虔州翻越武夷山進入閩西的汀州(今福建長汀縣),然後再繼續往南,從汀州進入漳州(今福建漳州市),這是885年(唐光啟元年,是年三月改元)年中(具體時間存在不同版本,按邏輯應在改元之後、八月之前)的事情。

而從虔州出發的另一部分軍隊,則走了不少彎路,他們先是從虔州向西南進軍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然後又從韶州折向東南方向的潮陽(今廣東汕頭),最後從潮陽沿着海邊一路向東北趕至漳浦(今福建漳浦縣),與王緒的大部隊進行了會師。

閩國風雲錄(一)| 重返五代十國系列 - 天天要聞

那麼,打光州出來的這支隊伍為什麼要奔漳州呢?

一來天高皇帝遠,躲得了秦宗權,也躲得了北方戰亂,雖然不是萬無一失,但在漳州總比待在光州要更保險。這確實也是客觀事實,但我想可能還有一個重要的緣由,那就是河南固始人對漳州這地方不陌生,心理上存在着一種天然而內在的親切感。

為何這麼說呢?

總的來看,歷史上,固始人有四次較大規模的南遷入閩。王潮三兄弟所在的這支部隊此次南來,從歷史的角度看屬於是第三次南遷。在這之前,他們的老鄉——固始籍的將領陳政曾於669年(唐總章二年)奉皇帝之命南下平定泉州、潮州的地方武裝衝突。

皇帝在陳政臨走前給他的命令里有一句話叫作:“莫辭病,病則朕醫;莫辭死,死則朕埋。”也算是一語成讖吧,仗打得非常艱難,陳政最終勞猝軍中。陳政的兩個哥哥和他哥哥們的兒子也都因此而亡,於是陳政的母親魏氏在古稀之年毅然帶兵南下,舉家南遷。

陳政死後,他的兒子陳元光接過戡亂大旗,最終平定戰亂後,卻放棄北返機會而致力於邊疆之治。陳元光奏請朝廷增設了一州二縣,其中“一州”就是漳州,陳元光就是第一任漳州刺史,所以後來他也被稱為“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祖母也就是陳政的母親魏氏,號為雲霄,一說今福建漳州市雲霄縣即為紀念魏氏夫人而得名。

陳政南下平亂是固始人的第二次大規模南遷入閩,跟隨陳政南來的大都是當地兵源和百姓。陳氏家族治邊歷六代達一百五十餘年,固始人隨之在漳州紮根散葉。王潮三兄弟所在的部隊這次南下漳州,大約是與固始先輩移民有着盤根錯節的關係或先入為主的親切。畢竟,在對一個相對熟悉和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進行選擇時,大多數人一般會傾向於前者。

至於固始人的第一次南遷(晉懷帝時期)和第四次南遷(北宋末年至南宋末年)因與本文主題無關,不再贅述。但隨着固始人的南下,也逐漸造就了一種“台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親文化現象。


1-3糧食or人心

王緒的這支部隊從光州出來後就一直往南走,直到走到靠近海邊的漳浦縣(漳浦亦為陳元光所奏設)。到了漳浦,再往南走,就要跳進大海餵魚了。可是王緒一路走來,只知燒殺搶掠,搶完就繼續跑,從沒想過安心經營一塊根據地,所以一直到海邊了,還沒有立足之地。

搶來的東西,雖然不花錢,但畢竟能搶到點啥、能搶到多少,不全由自己說了算。王將軍的這支隊伍走到漳浦的時候,已經沒有糧食來填飽肚子了,所以也有人稱這支隊伍為“武裝討飯大軍”。

在這支討飯大軍中,除了基本的戰鬥部隊五千人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隨軍家屬和固始百姓,而後者的數字要大大超過前者,有史料記載為“數萬”。

數萬的隨軍非作戰人員,除了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之外,還會嚴重拖慢戰鬥部隊的行軍速度。為了解決這兩個擺在面前的棘手問題,王緒決定拋棄隨軍的老弱家屬等拖後腿的人員,讓他們自尋出路、自生自滅,軍中誰不聽令就咔嚓了誰。

閩國風雲錄(一)| 重返五代十國系列 - 天天要聞

王緒的這道軍令讓王潮三兄弟很為難,他們哥仨帶着自己的老母親一路同行,現在讓他們狠心地把自己的親娘扔在海邊不管,他們可不幹。王潮三兄弟找到王緒想求個情,希望王將軍能格外開恩,給他們三分薄面。

王緒作為一個屠戶,大約沒有讀過多少書,他可能並不知道劉備當年帶着百姓一起跑路的故事。面對王氏三兄弟的求情,王緒堅持着自己的決定,他振振有詞地說,凡是軍隊就要服從軍法,這世間不存在沒有軍法還能存續下去的軍隊,你們哥仨違反了軍法,要是我不殺你們,我帶的這個軍隊就太沒有規矩了。

王氏三兄弟繼續跟王緒辯解,希望能夠說服領導。他們說,凡是個人都是由親娘生的,這世間不存在沒有娘親而能夠來到人間的人,所以王將軍你不能讓我們拋棄我們的老娘啊。

王緒聽了越發惱火,呦呵,從來都是軍令如山,我下的命令你們就該執行。你們膽敢不服從,這本身就已經非常出格了,現在竟然還有樣學樣的學我說話,哼,是可忍孰不可忍。王緒表示你們下不去手那我就幫你們下手,把你們那姓董的老娘推出去斬了,現在、立刻、馬上!

王潮三兄弟也有些惱了,他們說,我們哥仨對待我娘就跟對待將軍您是一樣一樣的,現在既然你要殺了我們老娘,那就不可能再讓我們哥仨為您效力了,所以要殺我們老娘,就先把我們哥仨殺了。王緒說,好,那就一起殺掉。

結果嘛,大家都知道,王潮哥仨肯定是沒被王緒殺掉,否則也就不會再有後來的閩國以及王氏與福建這麼深的淵源。

王潮三兄弟得以保命,幸賴軍中將士求情。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王潮哥仨在軍中混得相當不錯,所以在關鍵時刻才會有大把的人站出來給你撐場子。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將軍王緒同志的決定多麼不得人心。

在大多數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只會待在一個地方的年代,這幫來自河南的死忠滿懷希望的跟着你大老遠地跑來福建,人生地不熟,可能再也回不去,這輩子就交待在這裡了。這時候遇到口糧問題,你就準備過河拆橋甩包袱了,這對於大多數人的感情來說,絕對難以接受。

王將軍做出這項決定,不能說一丁點道理都沒有,但問題的關鍵是,你讓你的兵們把自己的父母都扔下不管,把他們往死里逼,那你還怎麼能讓你的兵們死心塌地地跟着你繼續賣命呢?王將軍,難道不知道已經犯了眾怒嗎?只不過大頭兵們並非都能像王潮三兄弟那樣可以扭轉乾坤,作為普通的大多數,他們要麼於心不忍而又不得不忍,要麼敢怒不敢言卻又迫切需要表達。於是,這種暗流涌動且蓄勢噴薄的情緒,在軍中快速蔓延。

軍隊中有江湖術士敏銳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術士以“望氣”之說告誡王緒:早做準備,恐生變亂。王緒這個人的性格,除了殘忍,還特別愛猜忌,本來就小肚雞腸容不下他人,這下聽到術士的告誡,更是要狠下殺手。

於是,王緒殺了很多人,包括和他共同起家並且立下戰功的妹夫劉行全(以及劉行全的兩個親弟弟)。王緒殺人的理由可以很多,籠統言之,“莫須有”而已。王緒殺人的標準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覺得那個人比自己厲害。

如果你的下屬比你有能耐,你怎麼辦?王緒的辦法是:從肉體上消滅你。殺戒一開,人人皆懼,軍心更亂。

未完待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