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2022年07月05日09:12:07 歷史 1182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鐵齒銅牙紀曉嵐》 清官和能吏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有這樣一句評價主人公方鴻漸的話,即“你是一個好人,但全無用處”。這句話其實也可以放在許多官員身上。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歷朝歷代選拔人才的方式不同,但對其標準卻逃不過“德”、“才”二字。能夠德才兼備方為能人、強人。但俗話說清官難做,許多官員自身能力不足,但卻以“清官”著稱,他們或真的是沒有能力,或希望通過“清官”二字為自己保駕護航。在雍正年間,雍正皇帝對人才的認知與常人不同,他大刀闊斧地提拔任用大量底層官員,這些人有大能,但在才行方面卻有缺陷。而透過雍正的選官標準,也可以看出清代用人之變化。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圍城》男主方鴻漸


一、要德還是要才

對於德行與才能誰更重要的爭論,在歷朝歷代就沒有停止過,雙方各執一詞不分上下。但整體看來,對德行看重的一方勢力要更強一些,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更是說過“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話,認為朝廷內有一些“無能”的清官總歸要比有才的貪官好。其實這也正是自幼受儒家“仁義”觀念影響的儒家知識分子的一種共識,才總是要排在德之後的。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清平樂》 司馬光


清朝雍正時期對於選官的標準與之前大不一樣,他將才能放在德行之前,希望能選拔提拔能官能吏。這並不是說雍正完全放棄對官員德行的考察,他同樣認為當官的立身之道就是要清正廉潔,但清名不能成為官員無所事事,甚至不敢作為的借口。雍正選人的標準中,德才兼備固然是最高要求,但他最痛恨的就是沽名釣譽而毫無作為的官員。就實際來看,像李衛田文鏡等耳熟能詳的雍正能官,他們在品行上都不算什麼“好人”,像田文鏡都有“酷吏”之稱,但這絲毫不影響雍正對他們二人的重用與信任。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影視劇中的李衛


二、如何鑒別官員才與德

雍正對官員的選拔有他自己的獨特標準,這就使得他必須有一雙識人善任的慧眼,否則只能造成官員既無德也無才的負面結局。雍正向來以勤勞著稱,但凡在一定品級以上的官員,在赴任之前都會受到雍正的接見考察,短短的幾分鐘內,雍正就能夠判斷出此人的真實水平。雍正不相信所謂的市井輿論與他人評說,認為這都是旁人的觀點,而且無論是所謂的清官還是貪官,都可能是通過一定手段人為營造出的輿論。比如一些能幹事的人,往往會損害當地固有勢力的利益,反而招致不好的名聲,如若盲目信從他人的評說,就容易處於被動狀態,這樣是無法真正找尋出大清朝所需要的能幹實事的官員的。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雍正


雍正的選官標準,受到其父康熙皇帝的一些影響。康熙年間,有一位人稱“天下第一清官”的江蘇巡撫張伯行,但就是這樣一位大清官,卻與其頂頭上司、時任兩江總督的噶禮互相參奏,互稱對方是貪官污吏。噶禮本人在品行上的確十分不堪,但張伯行的彈劾卻少有可靠的證據作支撐。人們為噶禮被康熙免職而奔走相告,也感嘆大清第一清官的品行之高尚,但就康熙本人而言,他私下裡對張伯行多次“吐槽”,稱其人雖清廉卻沒有任何能力,做事十分糊塗,身為一省巡撫,卻連基本的案子都斷不了,致使衙門裡案牘堆積成山,政府無法正常運轉下去。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康熙微服私訪記 噶禮


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他們均認為地方官員的首要任務是行有益於地方民生的舉措,而非為自己刻意營造清廉的名聲。像張伯行等清官,在康熙帝看來並不是封疆大吏的合適人選,他們根本沒有處理掌控一省政務的能力。但與雍正相比,康熙性情算是比較溫和,他儘管有這樣的看法卻很少提及,而雍正素來剛正,他對這些所謂的“清官”是很看不上的。

三、能吏是治國之良策?

雍正在位時間僅13年,但卻是大清最為關鍵的時期,雍正時期的諸多政策不但成為日後大清朝的立國之本,而且其用人標準也成為大清後世帝王的選官標準。雍正時期的地方封疆大吏,像李衛等人,與康熙年間的封疆大吏全然不同,張伯行這樣的官員在雍正朝並不吃香,相反地方督撫大多是實行“武健嚴酷之政”的官員。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康熙


乾隆繼位後,有御史曾對雍正朝的用人方針予以嚴厲批評,並希望乾隆能夠修正其父親的用人政策,不要全然以“才能”作為用人標準,這樣的官員在地方很有可能是貪贓枉法之輩,對國家影響甚大。實話說,乾隆初年朝堂上的這種反思是正確的,雍正晚期的用人方針的確有過猶不及之嫌,地方官員能幹是真的,但他們無品行操守也是真的。這樣的官員長期在一地任職,很有可能會民不聊生。但乾隆並不打算改變其父親用人方針的整體思路,他同意要重視官員的品行操守,但縱觀乾隆在位的60年時間裡,他提拔的封疆大吏也大多是旗人群體中的“能吏”而非清官。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和珅,就做官本領來講,和珅可謂發揮到了極致,他掌握着大清的財政收支,是一名精明的“官場商人”,而他同時也是一位巨貪,但就是這樣的人卻受乾隆寵信數十年,這不可謂不是雍正朝選官標準的一種體現。

才字當頭還是德字為先,在複雜多變的朝政下,皇帝的選擇出人意料 - 天天要聞

和珅和乾隆


總而言之,在中國奉行千百年的才、德之爭,在清朝算是有了一個總結。清歷代帝王對所謂的清官都不太感冒,至雍正皇帝時,他徹底將才能視作選拔官員的首要標準,並一直持續至清朝滅亡。

文史君說

選拔官員的標準在今日看來依舊是以德才兼備最佳,但問題是這樣的官員畢竟是少數,所以追求德還是才的問題,在今日看來依舊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今天我們都知道反腐敗是國家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說才能再大,也大不過一個“德”字,更大不過一個“法”字。這也凸顯出我們今天政府的一種魄力與決心,同時,對法的強調也是今天政府和古代最大的不同。

參考文獻

郭成康:《寧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誤事的清官——雍正對用人之道的別一種見解》,《清史研究》2001年第4期。

范子燁:《說“容止”——中古時代的一個選官標準》,《文史知識》2017年第1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