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2022年07月02日07:06:09 歷史 1456

朱永新按:7月1日,我們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中國民主促進會專業委員會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回憶了民進先賢在香港這片熱土上播種下祖國統一的熱望,為新中國成立和香港回歸付出的諸多努力。

1948,民進人在香港


1947年下半年,國民黨迫害民主人士的白色恐怖日益嚴重,中共中央指示滬港等地中共組織設法保護一大批著名民主人士秘密轉移到香港。民進領導人馬敘倫、王紹鏊、許廣平、徐伯昕等亦於1947年底至1948年先後抵達香港,配合在港的各方面民主進步力量繼續開展愛國反蔣活動。

1948年元旦,馬敘倫抵達香港。第二天,在港民主黨派及文化、工商各界人士在金陵大酒家舉行團拜典禮,並歡迎馬敘倫自滬來港。參加典禮的有柳亞子、沈鈞儒、彭澤民譚平山、陳劭先、朱蘊山、王紹鏊、陳其尤、方方等一百多人。

當時由於在港的民進會員不多,馬敘倫、王紹鏊、徐伯昕就與李濟深、沈鈞儒、章伯鈞、郭沫若馬寅初民主人士聯繫,以星期聚餐會的方式,座談國內形勢,商討鬥爭策略。同時馬敘倫以其犀利的筆鋒,繼續撰寫揭露、抨擊國民黨罪行,宣傳、歌頌共產黨政治主張,鼓舞、激勵群眾鬥志的文章。後來赴港的民進會員逐漸增多,同時又吸收了當地部分文化界民主人士加入組織,民進在港的活動就逐漸活躍起來。

1948年初,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馬歇爾向國會提出援華法案,進一步支持蔣介石擴大內戰,國民黨則繼續出賣國家主權,與美國簽訂《中美海軍協定》等不平等條約作為回報。這又一次激起了全國人民反美浪潮的高漲,民進在香港也積極投入鬥爭。

2月3日,民進和民革、民盟、農工、致公等黨派一起,在香港聯合發表《不承認賣國條約》聲明,表示“堅決反對此種加深中國人民痛苦之對華借款,同時絕不承認南京獨裁政府所簽訂的任何損害中國主權之賣國條約”。24日,馬敘倫在《華商報》發表《中國人民不會再受騙》的文章,深刻揭露美國侵華政策“是為了保護他的資本主義的美國”,“是為了保護他美國的少數大資本家”,是“要利用中國做他的反蘇基地”,現在,南京政府快垮台了,這正是“美國最擔心的,因為南京政府垮了台,美國就沒有給他效勞的工具了”。但是,中國人民不會再受騙了,絕不會為花言巧語所迷惑。他正告美國政府不要再用這種手段來欺騙已經覺醒了的中國人民。

美蔣反動派為阻撓中國革命的順利前進又製造陰謀,在北平策劃成立了“社會經濟研究會”,扶植所謂“新的第三種勢力”,企圖以此對民主黨派進行分化、破壞。其實,所謂“新的第三種勢力”實際就是已被各民主黨派認清了的“中間路線”。2月26日,馬敘倫在《華商報》發表《揭穿和談陰謀》的文章;3月3日,沈鈞儒、譚平山、馬敘倫、郭沫若、鄧初民侯外廬邵荃麟等,以《“和談”陰謀與“自由主義”》為題,在《華商報》舉行座談會,集中批判“自由主義”運動和“中間路線”,揭露抨擊美蔣反動派的“和談陰謀”。馬敘倫在會上作了題為《爭取中層工商界,共同打擊這個陰謀》的發言。《華商報》還開設《“社會經濟研究會”的批判》專欄,揭露“新的第三方面”的反動實質。馬敘倫在專欄中先後發表了《平滬的教授們不要上當!》《這救得了南京獨裁政權的命?》等文章,指出所謂“社會經濟研究會”和“新的第三方面”“中間路線”都是一條線上來的,他奉勸被蒙蔽的知識分子應懸崖勒馬,早點退出。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1948年4月,郭沫若、譚平山、蔡廷鍇、沈鈞儒、何香凝、馬敘倫(右一)在香港。


4月,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大專院校的廣大師生掀起了大規模的反飢餓、反迫害、求生存的鬥爭,遭到當局殘酷鎮壓。20日,馬敘倫發表《我們該大踏步前進》的文章,怒斥國民黨的新罪行,大聲疾呼全國人民勇敢地站起來,與獨裁政權作最後的鬥爭。4月25日,民進從香港致電平津學生表示慰問。翌日,馬敘倫、王紹鏊等又與在港民主人士百餘人聯名致電慰問平津師生。

4月26日,民進在香港發表《宣言》,對國民黨操縱選舉產生的所謂總統、副總統和偽國大的一切決議及未來的偽政府和偽政府的一切行為,表示一概否認。《宣言》莊嚴宣告:現在“中國人民的力量壯大了。他們唯一的堅決的要把中華民國還給人民,要把中華民國真正地為中華民族所有。他們不但要消滅南京獨裁政權,他們還要把拿南京獨裁政權做工具、陰謀奪取中國做它的反蘇基地而幫助它偽裝民主中國、欺騙世界的美帝國主義的惡勢力逐出中華民國!”

1948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革命聖地延安,消息傳來,民進上下歡欣鼓舞。23日,民進首席理事、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對外代表馬敘倫為延安重光,馳賀毛澤東,全文如下: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毛潤之先生:

往昔共事北大,相交失臂,遙念風采,倍增傾企。先生領導人民,卅年奮鬥,解懸拯溺,所至歡迎。茲聞延安收復,殊慰喁喁。民賦瞻寒,宇內動色。自此義纛所趨,人情歸如流水;逆勢自消,餘燼掃於指顧。世界和平,待吾國奠其基礎;人類解放,實吾人肩其任務。用申賀忱,並勖努力,為國加餐,不勝奉曲。

馬敘倫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這份賀信,充分表達了民進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的傾慕敬仰之情,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民進願意跟中國共產黨走的堅強決心。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1948年4月21日,解放軍收復延安。23日,馬敘倫致電毛澤東表示祝賀。


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布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民進立即表示堅決支持和熱烈擁護,並在香港單獨發表《宣言》響應“五一口號”,首次公開莊嚴宣布民進要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民主統一戰線。


民進第一個地方組織——港九分會


1947年下半年後,隨着民進人陸續轉移到香港,民進領導人馬敘倫、王紹鏊、許廣平、徐伯昕等,配合在港的各方面民主進步力量繼續開展愛國反蔣活動。當時直接領導民進參與重要革命鬥爭的中共負責同志是潘漢年,具體聯繫民進工作的中共黨員有孟秋江、司馬文森、溫崇實等同志。

民進在港九活動的開展,吸引了一批旅居港九的從事文化、教育、出版工作的知識分子和進步工商界人士,為適應鬥爭形勢的需要,於1948年6月26日籌備建立民進港九分會。孟秋江、司馬文森、陳秋安等7人為籌備委員,陳秋安為召集人。同年8月,民進港九分會在香港柯布連道8號3樓舉行正式成立大會,它是民進在全國首先建立的地方組織。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民進港九分會舊址


1949年4月,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決定性階段,為配合華南的解放,民進總部決定將民進港九分會改為華南分會。10月14日廣州解放,民進會員陳蘆荻、梁純夫、胡明樹等同志隨軍進入廣州,參加軍管會工作。陳秋安、范興登等同志也陸續回到廣州。民進華南分會也從香港遷到廣州。

1950年4月,民進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民進中央鑒於華南是解放區,地近港澳,華南分會幹部不多,並且組織路線已決定先在大中城市發展,於是決定將華南分會改為廣州市分會,並於同年8月成立民進廣州市分會籌備委員會。1952年,為了整頓組織、改變會員結構,民進中央商請中共廣州市委統戰部協助,對民進廣州市分會籌委會進行改組,由德高望重的中山大學校長許崇清任主任委員,陳秋安、陸向蒼、李燮華為副主委。

1953年2月22日,民進廣州市第一次會員大會舉行,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


雷潔瓊參加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負責起草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由各方面著名人士和專家組成,共59人,其中內地委員34人,香港委員25人,雷潔瓊被推選為委員。

同年7月,起草委員會開始工作,1990年2月完成起草任務,歷時四年零八個月。期間,起草委員會共召開九次全體會議,雷潔瓊出席了各次會議,充分發表了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雖然雷潔瓊那時已經80多歲,但是身體很健康,精力、記憶力都非常好。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下設5個專題小組,雷潔瓊是政治體制專題小組的成員,參加具體起草工作。1986年9月,雷潔瓊隨專題小組訪問香港,進行實地調查,與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的委員、顧問進行交流,聽取各界人士對基本法起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香港訪問的3個星期內,81歲的雷潔瓊參加各種座談會達110多次,廣泛聽取了香港各界人士對基本法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反映。

幾年中,雷潔瓊參加了政治體制專題小組在北京、廣州、深圳、廈門、昆明等地召開的19次會議,研究和討論專題小組起草的有關條文的草稿。

1987年7月1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圖案評選委員會成立,雷潔瓊作為評委會委員,參加了全部評選活動。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1987年8月2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圖案評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香港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布後,在香港和內地開展徵求意見活動,雷潔瓊參加了在內地徵求意見的活動。她在民進中央舉行的宣傳基本法的報告會上親自作報告,講解基本法的內容和起草工作情況,並徵求大家的意見。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1987年12月,霍英東先生和夫人宴請出席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委員,中間為雷潔瓊。


1990年2月,起草委員會圓滿完成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任務。同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同時作出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鄧小平在會見起草委員會委員時高度評價香港基本法,稱它是“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法律”,是“具有創造性的傑作”。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1990年2月,鄧小平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全體委員時與雷潔瓊握手。


1997年,在那個永載中華民族史冊的日子,92歲高齡的雷潔瓊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飛抵香港出席政權交接儀式,親歷這一民族盛事、世紀慶典。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這位世紀老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眼睛裡噙滿了熱淚。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1997年6月30日,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的中央代表團七位女成員,在香港會展中心合影。前排左為鄧小平夫人卓琳,右為雷潔瓊。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香港同祖國一起

走過了25載不平凡的春秋

經過歲月洗禮

穿越風雲變幻

東方之珠光華更勝往昔

祝福香港

祝福祖國

明天一定會更好

#民進好故事#民進與香港的三個故事 - 天天要聞

來源:根據《民主》雜誌相關文章整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 天天要聞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聞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 謝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鵬新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深圳知名古城——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發生小範圍坍塌,目前景區已臨時關閉,文物專家正評估坍塌情況,南都記者從大鵬新區古城博物館了解到,坍塌部分為城牆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 天天要聞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前言:“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兒子大智若愚,人生順遂。“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父愛如山,陸遊勉勵兒子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
酈道元一生寫盡山水,為何因水盡而亡? - 天天要聞

酈道元一生寫盡山水,為何因水盡而亡?

提起酈道元,大家似乎只能想起他寫了《水經注》,好像是個地理學家兼文學家,其餘就不知道了。其實,酈道元是個典型的六邊形戰士。除了地理和文學,他還擅長軍事和歷史,不僅文武雙全,還是百姓和朝廷都公認的好官。咱們從《水經注》開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