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真的是暴虐無道的昏君嗎?

2022年07月01日00:39:17 歷史 1917

商朝(約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世紀),因最後首都定於殷,又稱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王朝,也是信史時代的開端。

原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建立商朝。經歷十七代三十一王后,末代君王紂王牧野之戰周武王擊敗而亡。現今一說到商朝,人們似乎便會想起殘暴的商紂王令人髮指的暴行,商紂王到底有多殘暴?他的種種殘暴行為都是真的嗎?

現代人總結紂王的奢靡和暴虐主要是沉溺酒色,為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聲、北鄙之舞、靡靡之樂」,把從百姓那搜刮而來的錢財,修建鹿台,置滿奇珍寶物。還「積糟為邱,流酒為池,懸肉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間」,與宮女們在其間不分晝夜地玩樂。

紂王真的是暴虐無道的昏君嗎? - 天天要聞

而且殘忍地施行炮烙之刑,把人烙得皮焦肉糊而死。為了看人肚裡的胎兒是怎麼樣的,還讓人剖開孕婦的肚子,使母子倆喪命。小說《封神演義》更是將紂王推上了殘暴荒淫的巔峰。

翻看歷史,我們發現在春秋時期,紂的罪狀還只有「比干諫而死」而已。到了戰國,比乾的死法出現了各種版本,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則記載紂王「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脯鄂侯屍」;「剖比干,現其心等事情。」但這些事情在商周史料《今文尚書》之《商書》、《周書》諸篇中,都是沒有的,在商周的史料里,找不到紂濫殺無辜、嗜血成性之類的記載。

到了晉朝,在皇甫謐的筆下,紂又多了一條罪狀,在妲己的慫恿下解剖了懷孕的婦女,要看看胎兒形狀。而妲己也一步一步成為一個蛇蠍美人,禍國殃民,於是「女禍亡國論」也出來了。總之,紂王和妲己隨着年代的久遠愈來愈壞。

實際上,紂王其實應該叫帝辛,後人為了貶低他叫他紂,據正史所載,紂王曾經攻克東夷,把商的疆土開拓到中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在對付東夷的戰爭中,紂王一方佔盡優勢。

為了永絕後患,紂王什至建起了一條通往東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調兵鎮壓夷人的反抗。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

從此以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係密切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卻幾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紂王大軍盡出,指向東方,都城內防禦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引導之下,奇兵突襲,於牧野一戰功成,而這時商王的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的商軍,並非商王朝的精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

紂王真的是暴虐無道的昏君嗎? - 天天要聞

即便如此,牧野之戰也打得非常慘烈,而不是像小說上所說的那樣,奴隸與囚徒們臨陣倒戈,周武王幾乎是兵不血刃地贏得了勝利。

《史記》中除記載商紂王的暴虐外,還記載他說: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

也就是說他天資聰穎,視聽敏捷,力大無比,可以空手與猛獸格鬥,而且能言善辯,但就是有點恃才傲物,認為天下的人才能都在他之下,聽不得別人的意見。

毛澤東在評價帝辛時說:

「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實際上,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就對商紂王的暴虐產生了質疑,他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什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郭沫若則說: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對古代中國的領土開拓有其貢獻,所謂「紂克東夷」,就是開拓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西周正是乘「紂克東夷」的機會東進滅商的。

那是什麼原因使紂王一步一步被醜化的呢?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政治宣傳的需要

一是政治宣傳的需要。 「勝者為王敗者寇」,當時的周王朝雖然滅了商,但並不是一個大國,它要鞏固它的政權,穩定和籠絡它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

紂王當然不是沒有缺點,於是滅掉商紂王的西周帝王們,以及其後的御用文人們,根據政治的需要,把死去的紂王的事一再編排,終於使他成了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人。

紂王真的是暴虐無道的昏君嗎? - 天天要聞

女人是禍水

二是紂王身邊有個妲己,可迎合「女人是禍水」的論調,可以順理成章地把罪惡之源引到女人身上。如夏桀的妹喜、周幽王褒姒唐明皇楊貴妃一樣,成了禍水和替罪羊。 《列女傳》就把劣跡都歸於妲己一人身上,謂之「女禍亡國論」。

可見,商紂王雖不是什麼明君,但也並不是像現代人所認為的那樣暴虐無比,可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未必就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 天天要聞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王明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樣的故事在民國時期的家庭里,可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越是有學識越是追求新文化的人,越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而且就連當時身為藝術大家的梅蘭芳也不能避免這樣的俗套。但是又與其他拋妻棄子的薄情男人有所不同的是,梅蘭芳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 天天要聞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尼布楚,這個在歷史書中反覆提及的名字,象徵著中俄兩國第一次正式的外交交鋒和邊界劃定。回溯到17世紀的中俄關係,這裡不僅是清朝與沙俄激烈衝突的見證地,也是和平談判的重要場所。本文將帶你走進尼布楚,從它的歷史背景、關鍵事件到如今的發展現狀,深度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特稿|精武傳奇

虹口,北外灘。近千名來自上海各所學校的孩子們擺開架勢,氣宇軒昂地操練起迷蹤拳。此時此刻,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天際線、古老的中華武術,以及少年們的颯爽英姿共同構成奇幻畫面,與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相得益彰。這一場景所承載的,正是一個延續了114年的海派傳奇故事。一個多月前的這場武術展示,主辦...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 天天要聞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第六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推介名單揭曉,13個團體和12名個人入選,普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李鐵入選。  “這是對普洱‘綠色檢察’5年來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護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給予的最高評價。...
改土歸流:雍正穩固邊疆的無上陽謀,成功為大清續命兩百年 - 天天要聞

改土歸流:雍正穩固邊疆的無上陽謀,成功為大清續命兩百年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深夜,雍正特意來到軍機處,分別向直隸總督蔡珽與雲貴總督鄂爾泰寄發上諭。前者要求蔡珽處死正在杭州服刑的年羹堯,後者則要求鄂爾泰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其中特別叮囑軍機處,千萬不能貽誤改土歸流的上諭寄送。改土歸流是何要緊政策,為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