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2022年06月28日12:35:14 歷史 1795

“我講話你們誰都不要插嘴,要不然我可不客氣!”

看着對面坐着自稱是自己“女兒”的人,102歲的老兵王成松一臉嚴肅地對着周圍的人說道。

這個場景發生在台灣省宜蘭縣三星鄉尚武村的認親現場。

現場的眾人不理解,女兒千里迢迢來認親,老人為何是這種態度呢?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和女兒王秀蘭

離家

1948年,20出頭的王成松上街去買鹽。突然間,街上傳來了一陣槍聲,此刻大街上的人四散逃離,王成松也被嚇得跟着人群慌忙逃竄。然而在慌亂中,他被人給抓走了,強征入禿子軍第21軍。

想着家中剛滿兩歲的女兒,王成松雖然極度不情願但是他明白,眼下只有跟着大部隊走才是自己的活路。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兩塊銀元

無奈的王成松便託人將自己身上僅有的兩塊大洋捎回自己的家中。而他就這樣跟着大部隊走了。而王成松這一去也差點成為了他和家人的永別。

1949年,王成松所在的軍隊接連戰敗,而他也在戰鬥中被俘,成為了一名兔子軍,跟着兔子軍繼續戰鬥。

之後在跟着大部隊參加金門登陸戰時,王成松再次被俘,又成為了禿子軍的一員,而他也成了“雙面戰俘”。之後,因為戰敗他便跟着隊伍定居在了台灣省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住所

王成松退役時,由於他不識字,再加上口音的問題,被相關單位錯登記為汪呈松。退役之後的王成松再也沒有婚娶,一直都是孤身一人,而他退役後生活得也很艱難,每天以撿破爛為生。

1987年,兩岸之間的信件、物品、書籍逐步放開限制,王成松也終於有了可以尋找親人的機會。

雖然兩岸解禁,但因為“雙重戰俘”的身份,王成松始終不敢回到他魂牽夢繞的故鄉。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被俘

雖然不能回去,但是王成松一直想念着家鄉的妻女。自從放開限制以後,他不斷寫信,並想盡一切辦法往家中寄信,信件寄走了一封又一封,但是很多年過去了,王成松始終沒有收到回信。

據王成松回憶,他光是寄信的郵費就花掉了一萬多塊錢。而這些寄往家鄉的不僅僅是信,而是王成松對家鄉的思念,更是他活下去的精神寄託。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

尋親

直到2012年,王成松已經100歲了。而在他百歲生日的當天,王成松所在的台灣省宜蘭縣三星鄉尚武村的村長陳慧琳,也專程來到王成松的家中為他慶祝百歲大壽。

當陳慧琳村長問到王成松老人有沒有想要完成的心愿時。王成松老人便說出了自己內心無法忘懷的心愿:他在大陸還有三個哥哥,並且還有一個女兒叫王秀蘭,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夠找到自己的女兒。

聽到老人的心愿,村長陳慧琳並沒有把老人的願望當成是一個僅存在於腦海中的美好希望。她開始想辦法幫助老人,希望幫老人完成這個願望。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與村長陳慧琳

兩岸同胞接力

2012年的9月份,她把王成松老人的事登上了報紙,希望可以幫助他找到家人。

然而,那一次由於老人的鄉音過重,把地名搞錯了。尋親廣告發出後也猶如石沉大海,後邊也沒有任何迴音,第一次尋親就這樣失敗了。

2013年,聯合報的一位記者想要再次幫助王成松老人一次,便又發了一次新聞。這次或許是緣分到了,王成松尋親的事情也得到了迴音,也就有了後面發生的事情。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尋親新聞

2013年11月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收到了一位老人的尋親信息。這件事很快在微博上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網友們紛紛提供信息。最終,“王垛村”進入了工作人員的視線當中。

經過慈善基金會的一番查證尋找,工作人員才最終確定了王垛村。而這個地方就是在南通海安的雅周鎮王垛村。根據這個住址,工作人員又聯繫到那邊的警察。

派出所民警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向領導彙報了情況。該地領導表示,會全力配合尋找和排查。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秀蘭

通過篩查,當地一共有二百多名字叫做“王秀蘭”的女子。民警根據王成松老人的年齡,推算他女兒的年齡,進一步縮小範圍,終於找到了王秀蘭。

民警通過詢問老人的名字,及其家人的情況,最終確定,王秀蘭就是王成松老人的親生女兒。

但是,聽到這個消息的王秀蘭卻心存疑問。自從父親上了戰場,這麼多年來一直杳無音訊,她一直認為父親已經去世了,並且母親也在她七歲的時候改嫁了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秀蘭尋親路上

因為王成松老人曾經加入兔子軍,並且在那期間給家裡寫過一封信,但被當時的上層領導收去了。正因為如此,後來他們為王成松發了烈士證,追認他為烈士

可是,當工作人員拿出王成松老人與村長陳慧琳的合照時,王秀蘭只看了一眼,便相信了這是自己的父親。因為父親和自己的三伯長得太像了。

王秀蘭當即提出要去台灣找自己的父親,在基金會和台灣方面的努力下,終於在2014年6月促成了父女兩人跨越半個多世紀的首次見面,也是一次跨越兩岸的見面。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秀蘭

在去往台灣的路上,年近70的王秀蘭一直擦着眼淚,這次的台灣之行讓她徹夜難眠,她恨不得立馬見到自己的父親。

想着幾十年來從未見過的父親,王秀蘭的心情既欣喜又沉重。她不知道父親在外面這麼多年是怎麼熬過來的。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秀蘭

當王秀蘭來到雙方約定好的見面地點時,王秀蘭並沒有看到父親的身影,她開始四處尋找。

村長陳慧琳知道王秀蘭的迫切心情,便告訴王秀蘭:老人就在附近,正在來的路上。

不久後,王成松老人佝僂着腰,在村長陳慧琳的攙扶下來到了約定好的地點。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

認親

看到眼前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王秀蘭也變得十分激動,她起身便想要去攙扶老人。

可是,面對着來攙扶自己的陌生女子,王成松似乎並不領情,甚至乾脆把王秀蘭的手給甩開了,並且說道:“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的女兒呢!”

王成松老人的一甩手,把王秀蘭的心都甩碎了,此刻的王秀蘭也感到十分的委屈:父親為何對自己這個態度?這真的是自己盼了67年的父親嗎?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父女相見

王秀蘭的滿心期盼,卻被一下子潑了一盆冷水,王成松老人的舉動讓王秀蘭的心涼了一半。而他接下來說的話,也讓在場的人感到不可思議。

“我現在給大家講一下,我講話你們誰都不要插嘴,如果哪一個插嘴,我這個老頭可不客氣。”

就算平時是暴脾氣,可現在畢竟是認親現場,並且跟前坐着的還是幾十年都沒見過的女兒。王成松老人說的話讓在場的人全都懵了,也讓現場的氣氛變得尷尬了起來。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

可是,接下來王成松老人的舉動也讓大家瞬間理解了老人的做法。

王成松老人說完這句話,便叫來了村長陳慧琳,希望她可以幫自己記錄他與王秀蘭之間的對話。

“你的大爸叫什麼?”王成松問道。

“他叫王成銀”王秀蘭說道。

“這些信息之前我就傳過去了,這個不算什麼”王成松說。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詢問王秀蘭

明明答對了問題,可老人卻非說不算數,像是在故意揭穿王秀蘭一樣。老人之後也問了很多的問題,每個問題都十分充分,十分詳細,好像生怕考不倒王秀蘭一樣。

老人的種種做法,周圍的人也意識到老爺子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核實一些信息。這也讓大家察覺到了老人的謹慎和顧忌。而後面通過調查後了解到老人為什麼如此謹慎。

原來,老人雖然過得十分清苦,但是這麼多年來老人一直都在不停地尋找自己的女兒。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父女對話

曾經有一次,有位女子聲稱是他的女兒,當時的王成松老人十分的高興,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給了人家。可後來老人發現不對勁,但已經晚了,女子已經帶着錢跑了。

至此之後,老人的內心便出現了很嚴重的不安全感,只要是關於女兒的事情,老人都變得十分謹慎,所以才出現了今天的場景。

就這樣老人一問便問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王秀蘭被問得受不了了:“既然你問我呢,我也要問你。你當年走的時候,你是不是託人給家裡捎來了兩塊銀元?”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秀蘭反問父親

當王秀蘭問出這個問題後,老人便低下頭陷入了沉思,此刻老人的表面看起來十分平靜,內心卻早已變得波濤洶湧。片刻過後,老人再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舉動。

坐在椅子上的王成松老人猛然間站了起來,對着周圍的人問道:“你們吃飯了沒有?”說著話,手便從口袋裡拿出錢來要請大家吃飯。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成松欲掏錢請吃飯

之前還是橫眉冷對,十分強勢,這會兒突然間要請大家吃飯。老人的態度一下子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正當大家被老人的轉變弄得摸不清頭腦時,老人又一次說出了一句令在場所有人眼圈發紅,不禁為之動容的話。

“我要補償你!”老人對着王秀蘭說道。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父女相認

“不用!不用!嗚嗚嗚......”聽到父親說出的這句話,王秀蘭終於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抱着眼前67年未見的父親失聲痛哭了起來。

王秀蘭知道,父親並不是拋棄自己不要自己的,她知道自己的父親也是無可奈何的。

就這樣,父女二人擁抱在一起,訴說著內心對彼此的思念。這是遲到了67年的擁抱。此刻的王成松老人的嘴裡一直重複着兩個字:虧欠。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父女擁抱痛哭

之後,王秀蘭拿起了毛巾為父親擦臉,這也是女兒為父親的第一次擦臉。這一刻,溫熱的水裡還混合著濕熱的淚。

這場跨越了67年的父女最終相認,這場跨越了兩岸的親情最終也得到了重逢。

這一天他等了67年,在過去孤獨的日子裡,對家人和故土的思念是他最大的慰藉。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王秀蘭為父親洗臉

踏上“回家”路

最終,老人在各方的努力下終於踏上了”回家“的道路。香港航空在聽說了老人的事迹後,為老人提供了免費的機票以及專屬貴賓服務,並且特別播放了”歡迎老兵回家“的廣播。

在上海浦東機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們也為老人舉行了一個歡迎儀式。這些所有的場景讓踏上故土的王成松老人也找到了家的歸屬感。

2014年,台灣102歲老兵尋親67年,在兩岸同胞接力下踏上回家的路 - 天天要聞

回家

“早思歸故里,華髮等閑生!”

人間幸事,莫過於多年未見的家人團聚!

世間最難斬斷的就是親情血脈,即使多年未見,但仍然會一見如故!

願所有的久別都可以重逢!願所有的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着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