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2022年06月26日04:54:02 歷史 1144

古代的人才選拔,最為人熟知的是“科舉”。科舉的意思是分科取士,有點類似現在的文理分科。

真正算起來,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因為考完就可以直接上崗就業了。

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 天天要聞

現代社會,因為產業多樣化以及分工的極致化,導致對人才的需要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下面按時間順序,就各個時期的人口數,官民比例,錄取人數,展開對比。

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 天天要聞

中國歷代人口總數變化圖

一、漢天下

漢朝主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就是"察舉制",即由各個機構向上舉薦人才。

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 天天要聞

漢武帝頒布了以儒家為主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詔書,並且在詔書中還提到到了十一月命令各個諸侯國、郡推舉一名孝廉的人。

當時大致有36個郡,所以每次舉薦的人數應該在50人以下。折算到現代社會,一個省都沒有一個。

西漢初年,人口總數在1700萬左右,全盛時期人口在到6000萬。簡單計算的話,西漢初年,全國正式官員只有2140個。民與官的比例是7945:1,真正的萬里挑一。

二、大唐盛世

唐朝一共300年左右的時間,開科取士268次,所招錄的進士7448人。平均每一次招錄的進士,只有27名。錄取人數最多的,是唐玄宗天寶12年,這一年錄取了56名進士。

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 天天要聞

唐朝人口的均值數在4000萬左右。民官比例2927:1,差不多是在3000個人里選一個

三、宋朝

趙匡胤時期,招錄進士的數目和唐朝基本持平。第一次舉辦科舉,只有19名進士入選

趙光義上位後,基本上每年都會招錄400到500名進士。

那時的讀書人沒有一點後顧之憂,連續15次考不上的,還可以特賜一個恩科進士。況且還有刑不上士大夫。

北宋人口達到驚人的1.2億,民官比例1500:1。考科舉比唐朝要輕鬆一半。

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 天天要聞

四、元朝

元朝將人劃分為四個等級,每一等人的招錄名額,控制在75人之內。

整個元朝一共舉辦了16場科舉考試,一共錄取了1139名進士,平均一次取71人。

元朝人口最高峰在9000萬,民官比例2613:1,考試難度跟唐朝持平。

五、明朝

明朝的科舉分為了5個等級,分別是: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其中童試考過了就被稱為童生,院試考過了那就比較厲害了,是正兒八經的秀才了。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鄉試,考過了鄉試便是舉人,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

考上舉人的人,一般都會參加第二年的會試。鄉試在全國一般錄取舉人1000人到1300人左右。

通過了會試,就成了進士。進士每次錄取只有200到300人。

後面的殿試,是給進士們定一個排名的。一般是在會試以後一個月的時間裡舉行。殿試的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被稱之為一甲,也稱之為進士及第。第二甲的人稱之為進士出身,第三甲的人則被稱之為同進士出身

明朝的人口從開始的6050萬,到萬曆年的2億。明朝的民官比例2299:1。考試的難度跟元時期相當。

古人的考試有多難:對比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高考”及錄取比例 - 天天要聞

六、清朝

康熙五十一年(1712),朝廷決定按省的大小、人口多少來分配錄取人數,錄取名額根據參加考試人數情況,由皇帝臨時確定。這是一個創舉,就像現在的高考,按省進行招生。

清雍正2年(1724年),全國人口2500萬人;到乾隆31年(1766年),人口爆炸性達到2億9百萬人;晚清人口到達4億。

民官比例911:1。

雍正庚戌年,會試錄取進士406名為清朝人數最多的一次。

小結:

古代舉人的錄取比例,跟現代的高考,沒法對比,難度差距太大了。

光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年就要招生差不多7000名學子。而歷史上科舉制,一次產生的進士數量不會超過1000人,整個國家。而且,會試不是每年都有。“金榜題名”估計都是祖墳冒煙的角色。

古代的秀才,跟現在的985估計有一定可比性。

(數據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聞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東海域上演了一出"換旗求生"的戲碼,在霍爾木茲海峽這片火藥桶般的水域,外國商船們突然集體玩起了"變裝秀"——清一色掛上中國五星紅旗。 (在霍爾木茲海峽,大量外國船隻懸掛五星紅旗以避免....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 天天要聞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7月9日,天津市委組織部領導幹部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宣布中央有關任職通知和市委關於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任職的決定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嚴的標...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駿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視頻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駿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視頻的真相

李人駿把萬海定為黑社會,是因為王彧的指證。王彧在幕後老闆陳勝龍和程子健的一番操作下,對萬海做偽證,陳勝龍告訴他說是零成本,只需要誣告萬海,就可以把萬海手裡的萬川集散中心搞到手。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隨着姜紅軍和孫飛被抓,李人駿被約談,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