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母親都交代過,這兩個孩子要抱回蔣家。”這是年近花甲的章孝嚴說出的話。
在說這句話時,章孝嚴已經熱淚盈眶,因為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60年。
蔣氏家族接納章孝嚴的過程,也是十分的坎坷的,這一路的阻力,無人知曉,只有章孝嚴自己,能夠體會其中的百般滋味。
當章孝嚴被納入蔣氏家族時,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何章孝嚴不姓蔣?為什麼蔣家遲遲不肯接受章孝嚴?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章孝嚴不是蔣經國的原配的兒子,而是私生子。
蔣經國私生子章孝嚴
蔣經國的原配妻子是他在蘇聯留學時,認識的一位白俄羅斯人,名字叫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
蔣經國將她娶回家後,為了迎合蔣家,蘇娜改了名字,變成了對蔣經國百依百順的蔣方良,蔣方良跟着蔣經國走南闖北,還為蔣經國生下兒女。
後來,兩人來到了贛州,蔣經國每天忙於工作,手裡的工作也是十分的繁重,對於蔣方良的關心也就少了很多,兩人的感情就沒有之前那麼親密。
由於兩人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蔣經國更希望找一個能幹的人,陪在自己身邊,幫助自己分擔一些事物。
正逢此時,剛剛移居贛州的章亞若,闖入了蔣經國的生活。
章亞若剛剛來到贛州,想求得一份文職專員的工作,她毛遂自薦,給蔣經國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可以勝任公署的工作,就這樣,章亞若來到了公署,見到了蔣經國。
蔣經國初見章亞若的時候,就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他被章亞若清新脫俗的氣質吸引,在他看來,章亞若正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大學生形象。
但是蔣經國並不知道,章亞若曾經也有過婚姻,並且與前夫共同孕育了兩個孩子。
那一年,章亞若才23歲左右,如花似玉的年紀,讓蔣經國很是欣賞,這個體貼溫柔的“才女”正和自己的心意。
兩個人接觸的時間越久,產生的情愫就越特別,蔣經國開始追求章亞若,一開始,章亞若很是抵觸,她不想高攀,更知道蔣經國有妻子。
怎奈蔣經國一再的追求,始終沒有放棄,時間久了,章亞若也開始動了心,慢慢地開始對蔣經國有了好感,蔣經國也是趁熱打鐵,乘勝追擊,最終兩人墜入了愛河。
兩人相處之間,章亞若擔心自己有過家事的事情露出來,就一直隱瞞着,她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叫自己母親,只能叫阿姨。
1941年,章亞若也有了身孕。
蔣經國得知此事,欣喜若狂,這正是和蔣介石坦白的機會,於是他興沖沖地沖沖地告訴了蔣介石,希望蔣介石同意他和章亞若的事情,並迎娶這個“妻子”。
誰知,蔣介石給蔣經國潑了冷水,直接讓章亞若到別處待產,其餘的不管不問。
在1942年,章亞若生下了一對雙胞胎,一個叫章孝嚴,一個叫章孝慈。
蔣氏兄弟身份被隱藏
章亞若生下這對雙胞胎後,一直悶悶不樂,因為兩個孩子的身份不能明示,為了避嫌,只能隨着章亞若的姓氏。
在當時,章亞若的心愿就是等孩子長大了,就帶着孩子去看看爺爺。
誰料,1942年8月的晚上,章亞若突發疾病,上吐下瀉,到了醫院之後,因醫治無效死亡了。
章亞若的離世是一個謎,而她離世後,還在襁褓中的兩個孩子,就更沒有“根”可尋,只能被外婆帶回了老家,依靠舅舅舅媽的撫養長大,就連生父生母那欄都寫的是舅舅舅媽的名字。
舅舅、舅媽對兩個孩子十分照顧,蔣經國也是託人定期看望,生活過得還算是穩定,但是兄弟倆上學後,就一直被身世困擾,身邊的人議論紛紛。
章孝嚴也多次問外婆,可是外婆卻遮遮掩掩,不願意多做贅述,就這樣一直到了大學,兄弟二人的身世,也沒有清晰地袒露出來。
可是“紙里包不住火”,上了大學後,兩人懂得多了,自然也會四處打聽,東拼西湊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而外婆也沒有再隱瞞,兩人的身世也就成了不可多言的“故事”。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兄弟倆很希望自己被接納,認祖歸宗的想法萌發,甚至是一輩子的“念想”他們渴望離自己的生父更近一些,至少可以見一面。
認親之路坎坷重重
可能是真的太想父親見面,章孝嚴一直都在行政工作上,嚴謹認真,在大學畢業後,順利地進入到行政部門工作,而當時蔣經國也是行政圈子中的“大人物”。
1973年,在一個酒會上,蔣經國被人群簇擁,而章孝嚴也在酒會中,他遠遠地望着自己的父親,眼神堅定,他知道,父親一定會認出自己。
可就在蔣經國和章孝嚴眼神相對的時候,章孝嚴卻躲開了對視,其實,那天蔣經國確實認出了章孝嚴。
從那次酒會結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人來給兄弟二人拍照,再將照片送到蔣經國手中。
章孝嚴堅信,總有一天,自己會站在父親的面前,大大方方地叫一句:“父親”。
可是,這個願望可能再也實現不了,因為在1988年,蔣經國去世,兄弟倆沒有“身份”,所以並不在葬禮的邀請範圍之內。
但蔣孝勇找到了章孝嚴章孝慈,帶他們來到了父親身邊,兄弟兩人看見了躺在那裡的蔣經國,父親的離世,讓兄弟二人心情沮喪。
在蔣經國去世不久,秦孝儀找到兩人,並對兩人說:“你們別難過,你們要認祖歸宗的。”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兩人的身份一直被隱瞞,對外的生父母名字也是舅舅舅媽的,很難查到真實的身世,而在台媒對此採訪時,蔣家沒有人願意出來證明此事,只要是和章姓兄弟有關的話題,都會選擇保持沉默,閉口不談。
當地有關部門希望章孝嚴出示兩個證明:一個是和章亞若的血緣關係的證明,一個是和蔣經國的血緣關係的證明。
可兩人都已經不在世,又怎樣證明呢?這無疑是難上加難。
為了證實自己的身份,章孝嚴只好跑遍了各地,最終在桂林醫院找到了自己的出生證明,上面生母的名字寫的正是章亞若。
現在還需要證明與蔣經國的血緣關係,這件事遭到了蔣方良的極力反對,她不允許這個私生子再打擾自己的生活,至於採集蔣經國的血液樣本,更是不可能的。
60多歲依舊為身份奔波
章孝嚴出於無奈,只好找到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人,幾經周折之後,一位叫王升的人站了出來,他正是蔣經國的親信,蔣經國托王升照顧兄弟二人。
王升出示了帶有蔣經國字樣的字條,上面清楚地寫着,何時何地要給章孝嚴章孝慈多少錢,哪些作為學費,哪些作為生活費。
這樣有力的認證和物證,讓很多人振奮,當地的媒體也會為此爭先恐後地報道,這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而此時,章孝嚴已經60多歲,兩鬢斑白。
2002年12月,章孝嚴在公眾面前,出示了自己的新身份證,上面赫然寫着:“父親蔣經國,母親章亞若。”
由於身份的曝光,章孝嚴更是引得眾人的關注。
正是因為這個舉動,引發了蔣方良的怒火。
蔣方良覺得,蔣孝嚴沒有權利進入蔣家,自己改了姓氏,又經過了誰的同意?沒有確切的親子鑒定,她就不會承認這個孩子,更不能讓蔣孝嚴認祖歸宗。
而蔣孝嚴則是說到:“要等到蔣方良去世,自己還會去申請一次,將自己的身份證姓氏改成蔣。”
他還說道:“我尊重蔣方良女士,畢竟他是我父親的妻子。”
蔣孝嚴從來不避諱自己的身份,也在政壇上頗有建樹,還去競選了台北市長,這樣的舉動使得蔣家一片嘩然,他們認為,蔣孝嚴就是在利用蔣家的光環,成就自己。
“能不能認祖歸宗,可不是蔣家某些人就能決定的。”面對各種質疑和阻撓,蔣孝嚴一直這樣說。
一直到2004年,蔣方良去世,蔣孝嚴參加了她的葬禮,而蔣家的時代,也隨着蔣方良的去世而消亡。
蔣孝嚴作為家族中輩分最大的人,更是希望自己以後,也能認祖歸宗。
2005年,蔣孝嚴再次向相關部門提交了修改身份證的證明,經過法律上的證明,最終蔣孝嚴正式將姓氏改為蔣,而自己也得以出現在蔣氏家族的族譜中。
總結:
蔣孝嚴半個世紀的認親之路着實很坎坷,這就是在出軌婚姻下的悲劇,顯然孩子是受害者,一生被身世所困,還要忍氣吞聲,不過儘管過程坎坷,結局是圓滿的,這就足夠了。
在這個事件中,蔣孝嚴也增長了見識,更是做出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成績,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讓人敬佩。
而蔣孝嚴勇敢的膽識更是讓他得到了該有的尊重,這也是他的幸運。
所以,只要心裡有不變的信仰,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