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西藏
西藏之虎·一種虎-人的自然歷史框架
文/白雲蒼狗 圖/online
公元陽曆紀年2022年
陰曆農曆紀年壬寅虎年
亦是藏曆紀年水虎年
一起跟隨西藏之虎,虎躍時空,虎嘯高原。
十九世紀藏東地區繪製的老虎唐卡(局部)
01
虎從何來:“中華古貓”成長記
大約3000萬年前
最早的貓科動物——原貓(Proailurus)
出現在地球並分為兩支
一類是錐齒貓家族
另一類,則是大名鼎鼎但已絕滅的劍齒虎家族
劍齒虎家族率先誕生,身影遍布新、舊大陸
它們以大象等大型植食動物為食
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但在共生共存,各自發展的生命競賽中
錐齒貓家族表現得更有韌性
低調務實的古貓類,不斷繁衍壯大
隨後分化三支家族:真貓類、恐貓類和真劍齒虎類
最終演化為現存的所有貓科動物
及已消亡的相關物種
貓科動物演化圖
1920年,民國政府礦業顧問、瑞典地質學家安德森
在河南澠池蘭溝發現幾枚化石
由同一個體的頭骨、下牙床和一枚寰椎組成
兩年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
據此標本建立新種
命名為“古中華貓”(後中國學者將其改稱“古中華虎”)
距今約200萬年
這些美麗而兇猛的遠古“大貓”們
自由遊盪在亞歐大陸東部的山林原野
與最早直立行走的靈長類動物——人類先祖相伴共生
(中國境內迄今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巫山人距今204萬年)
1967年,德國科學家赫默爾
經詳細測量和對比後得出的結論
“中華古貓”的個體比虎小,而稍大於豹,應為虎的一個亞種
古中華虎復原圖
在全球氣候震蕩的第四紀大冰期
恐貓類和真劍齒虎類相繼滅絕
唯有真貓類贏得了生存挑戰
它們由貓族和豹族兩大類群組成
繁衍生息至今
其中的豹族一支
最終確立了自己非凡的生物學地位
——現代虎的祖先
虎曾與藍田人相伴共生
迄今為止
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現代虎化石
出土於陝西藍田公王嶺,距今約110萬年
當與藍田人(距今約70萬年到115萬年)相伴共生
60萬年前,虎影已遍及亞洲大陸東半部
從華北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山洞
到華南四川萬縣鹽井溝的山林
皆出土了諸多的虎化石
藍田公王嶺發現的虎上裂齒化石
虎的勢力範圍迅猛擴張
足跡出現在更廣闊地域
從寒冷的東北亞密林到炎熱的印度次大陸曠野
從乾燥荒涼的中亞沙漠戈壁到植被繁茂的東南亞群島
它們歷經生存挑戰與生命演化
最終繁衍分化成為多達九個亞種
又“足不出亞洲”的著名貓科動物
——學名:Panthera tigris ;中文:虎;英文名:Tiger
現代虎九個亞種,其中三個已經滅絕(紅叉示意)來源:WWF
“百獸之王”咆哮山林,橫行原野
作為自然界的頂級掠食者
有力地維護着生態系統的平衡
並啟發著人類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虎的勇猛、矯健、敏捷與威嚴氣質
始終深受人類的敬畏、讚賞、模仿與崇敬
就連生存於海拔最高地帶的族群
亦不可避免地折服於虎的魅力
虎是美麗而兇猛的動物
02
虎在高原:誰說西藏無老虎?
傳統的科學認知中
世界屋脊並非虎的源生棲息地
更非發源地
但從分類學意義而言
與虎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
卻是棲息在青藏高原的雪豹
虎—雪豹支系與美洲虎—豹—獅支系
共同構成了倖存至今的貓科動物豹亞科豹屬家族
雪豹與虎親緣關係最近
2014年
在阿里地區的札達盆地
出土了最早的豹亞科——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化石
其地質年齡為距今595-442萬年
而布氏豹和雪豹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鄧濤)
科學家據此推測
正是虎和雪豹的共同祖先
演化出了古中華虎
現代虎的遙遠血脈,竟可能源自青藏高原?
布氏豹復原圖 繪圖/鄧濤
當虎的祖先開始在亞洲各地開枝散葉
它們巧妙地避開了地球上最高的陸地(怕高反?)
但是當我們審視虎的足跡,會發現
環繞青藏高原竟是一片虎虎生息的世界
西北中亞的裏海虎
東部漢地的華南虎
南方印度、東南亞的孟加拉虎
在虎嘯亞洲的時代
它們定與早期的高原文明產生互動接觸
虎在中國的歷史分布圖 來源: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
當象雄文明在高原西部和中亞地域擴張
人虎不期而遇的幾率會有多高?
《象雄文萃》中記載苯教誕生地“沃摩隆日”,其地素為“達斯”統治
“達斯”常被認為是波斯的古稱
藏語直譯而來就是“虎豹”之國(虎,梵文:vyahra;藏語:sTag, “達”音)
事實如此,在1980年代滅絕之前
中西亞地域始終是裏海虎(又稱波斯虎,中國稱新疆虎)的活動範圍
“達斯”一名極度符合古人以特徵命名地域的慣例
裏海虎歷史分布範圍
人類紀年輪轉至中世紀
吐蕃王朝崛起、稱雄一時的鼎盛疆域
則肯定包括了裏海虎、孟加拉虎甚至華南虎的棲息地
傳說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出生地
暨今天的波密一帶及其毗鄰的察隅、墨脫等地
正是高山孟加拉虎的棲息地
而在藏地民間知識體系中
虎分為林虎和竹虎
林虎生活於茂密的森林
竹虎則來自有竹子生長的地方
——這不正是華南虎的典型生存環境?
已滅絕的裏海虎,攝影1899年。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吐蕃帝國解體之後
阿里三圍、帕竹政權、波密王朝相繼割據一方……
青藏高原依然處於“虎視眈眈”之下
傳奇人物湯東傑布在工布地區消除虎災的傳說
不僅是藏傳佛教高僧以咒語調伏猛獸
宣揚戒殺護生觀念
主張人類與不同生靈和睦相處的故事
更佐證着虎長期生息藏地的自然歷史
即使到了虎勢衰弱的今天
當裏海虎、華南虎相繼野外滅絕
“藏南三隅”的人們仍在和最後的孟加拉虎共存
虎虎虎,早已融入了高原
自然山川、歷史信仰、風俗生活……
西藏,始終虎影重重
已經野外滅絕的華南虎
03
靈獸之虎:高原堪稱人文“虎穴”
如同聳峙亞洲中心的地理位置
從人文維度而言的青藏高原
亦是匯聚本土及東、南、中亞文明的地域綜合體
那種八面來風、存古納新的開放社會
不僅生長出獨樹一幟的文化形態
就連行蹤隱秘之虎
亦終成為耀眼的高原靈獸
虎是藏人心中的高原靈獸
在藏地,
虎與龍、獅和金翅鳥(鵬)並稱四方超自然瑞獸
佔據了經幡中央的四角
虎寓信心、龍寓力量、獅寓無畏喜、金翅鳥(鵬)寓智慧
但與其源自漢地之四象神靈所蘊涵的四地及四季不同
在西藏的堪輿占卜中,
這四隻神獸代表當地的土地神
虎,寓意光明之地的一塊坡地或岩體向東方攀升
倘若四方土地神所處方向正確、位置適宜
這片自然環境當屬完美修行之地
最宜興建寺院、廟宇和佛塔……
風馬的四角瑞獸
虎嘯山林,乃林中之最威猛動物
虎虎生風,五行之中風屬木,
故虎位列“風馬”圖案五獸行列
本教藉以表達“風”、“木”之寓意
藏傳佛教則另闢蹊徑
寧瑪派大師居米旁嘉央南傑
在其所著的“風馬”相關文獻中
以虎象徵五行之“火”
這又與《格薩爾王傳》相互印證
虎威風凜凜的王者風範
完美演繹着史詩中火神的形象,戰神的力量
格薩爾史詩在藏地家喻戶曉
虎入高原,滲透藏人精神信仰體系
佛教金剛乘作為青藏高原的統治性教義
其萬神殿中不乏虎的身影
虎是眾神,尤其是忿怒神和戰神的坐騎
身凌暴怒老虎之上
象徵大成就者或神靈的無畏與意志
身着虎皮斑點圍裙
意味着他們降服並控制了嗔忿
著名的不丹虎穴寺
公元八世紀時
不丹taksang地區
妖魔橫行作惡不斷,當地人苦不堪言
蓮花生大師應百姓祈請
騎一頭飛天母虎而來
用佛力降妖除魔
並開洞閉關三月
自此佛教傳入不丹
著名的虎穴寺因緣興建
佛教勝利幢常裝飾虎皮圍帳
虎皮是諸多瑜伽師、大成就者的禪修坐墊
亦是早期部落首領的座榻床墊
釋迦摩尼佛與十八羅漢唐卡局部:伏虎羅漢
在宗教氛圍濃厚的藏地
虎的形象深入人心
是高原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
作為密宗最為倚重的修法用具之一
西藏藝術的著名載體——唐卡
繪畫內容包含諸多虎的元素
敬神驅邪的羌姆藏戲舉行之時
表演者以護法神、本尊神、護法神隨從和各種動物身份
輪番出場
裝扮面具除了各路神衹之外
亦有虎、獅、牛、豹、鹿、狗和鳥類等萬物生靈
唐卡忿怒蓮師,座騎為虎
西藏的繪畫
素以神秘凝重的宗教氛圍而聞名
那些濃烈的色彩,流暢的線條
描繪着藏人的信仰、生活與觀念
在格魯派寺院和民居壁畫中
面朝大門右側是財神牽象圖
而左側,肯定是蒙人馭虎圖
圖中一位蒙古喇嘛或貴族
牽着一隻被鐵鏈拴着的、已被馴服的老虎
寓意豐富而獨特
或說代表密宗“三怙主”
或為格魯派勝利之象徵
然而對於民眾而言,
虎口朝外,鎮宅震懾
象頭朝里,招財進寶
蒙人馭虎圖
在西藏
以虎譽英雄,以虎守正法,以虎表尊貴
虎圖僅限於宮廷、寺院和貴族家使用
重要的佛殿和居室門口
有用虎紋裝飾的“權力杖”
以表示佛法聖地的威嚴
如布達拉宮東日光殿的門兩旁
暨掛有用虎皮紋毯卷制而成的“權力杖”
象徵權利,兼具辟邪功效
20世紀前半葉,一位西藏貴族端坐於虎毯之上
虎的勇猛精進世人皆知
吐蕃王朝“尚虎”與“崇虎”習俗濃厚
松贊干布頒布的新律法《三十六制》明示:
“以虎豹皮譽英雄,狐尾以表懦夫”
倘若英雄戰死疆場,墳墓需繪製白虎表彰功績(《新唐書·吐蕃傳》)
“虎皮褂、虎皮裙、虎皮袍”的“六勇飾”
唯有一定地位和相當成就的人才能穿戴
直至當代
藏族男子服裝仍喜用虎皮鑲邊或做衣領(現多仿製)
正是古代尚武崇虎習俗的遺風
康藏服飾(仿虎皮)
虎的崇拜悠遠漫長
甚至演繹成創始神話的重要組成
堪稱藏羌族群的共同祖先記憶
《格薩爾王傳·天嶺》中記述
蓮花生大師選定東方的瑪卿雪山為格薩爾誕生地
並在這裡殺一隻老虎
虎的皮子、頭、心、爪、胃、肺、肝、腎、腸等
分別形成了平原、大山、河流、部落……
這與彝族民間史詩《梅葛》里的創世故事頗為相似
史載“宕昌,羌種也;俗重虎皮,以至送死,國中以為貨。”(《南齊書·河南·氐羌》)
借虎神引導亡靈安息
與吐蕃葬俗亦有內在聯繫
虎之威名無遠弗屆
藏地多有虎之地名
虎溝、虎山、虎窩、虎道……
以至藏族家族或個人姓氏亦用虎命名
如常見的“斗拉”(虎神)之名
拉卜楞寺門板上的老虎畫像
漢、藏兩大醫學體系
均認為虎渾身都具有潛在的藥用特性
藏族的民間動物故事
老虎、狼等大野獸總是殘暴兇狠
兔子、羊等小動物則是善良機智
如《患虎和兔子的故事》
兔子燒死為非作歹的老虎
卻讓自己的尾巴短了一截
對動物擬人化的故事描述
用樸素方式解釋着自然界的存在
激發民眾對強權的鬥爭勇氣與力量
山南諺語道:
“老虎死了看爪子,狐狸死了看皮毛。
人事似流水, 起伏無定時 。”
虎,已深入高原社會肌理。
藏族民間故事《獵人格桑》
04
虎今何在:中國最大的野生虎種群定居西藏
虎在地球已生存數百萬年
是幾乎與人類同時誕生的物種
兩者共存藍色星球的漫長歲月
虎,持續給予人類文明諸多靈感
然而,近百年來
人為捕殺、商貿需求加上環境劇變
使全世界虎的數量銳減九成
巴厘虎、爪哇虎和裏海虎等亞種相繼滅絕
即使是作為老虎發源地的中國
儘管仍分布着現存6個亞種中的4個
但數量卻持續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全球老虎論壇,2016)
且全部處於瀕危狀態
跨境流浪的東北虎、圈養求生的華南虎之外
虎在中國,虎影何覓?
中國現存的野生東北虎多從俄羅斯跨境而來
通常觀點認為
虎,是“異域”象徵
並非西藏的本土動物
但事實粉碎了這一刻板論斷
如前文所言
藏東南部海拔2500米下的闊葉林
自古就是虎的家園
就在最近的2018~2019年間
中國科研人員首次
在喜馬拉雅山東部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深山茂林
野外拍攝到孟加拉虎活體照片
除此之外
還有雲豹、雲貓、金貓等
16個世界自然聯盟(IUCN)列為受威脅物種
19種中國紅色名錄列為受威脅物種
其中5種為極度瀕危物種
野生動物學家估計
大約有二十隻高山孟加拉虎
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境內
其中八到十二隻
棲息在墨脫縣的原始森林內
無疑是定居中國境內最大的野生虎種群(劉務林)
在西藏墨脫拍攝到的孟加拉虎影像
然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帶的
虎影再現
並不值得人類驕傲歡呼
更不意味着
這裡已是虎繁衍無憂的“伊甸園”
早於2000年的調查顯示
非法狩獵減少了野豬、紅斑羚等動物數量
伐林焚燒的種植方式破壞了自然棲息地
導致不輕易侵犯人類的物種——野生虎
開始捕食當地大型家畜
這種行為引發劇烈的人獸衝突
當地不斷傳出
捕殺野生孟加拉虎的消息
雪上加霜的是
按照生態學理論
對於哺乳動物而言
已發現的野生虎數量
遠遠無法維持一個健康的生物種群
若無新虎的血液注入
西藏這支殘存的小虎群
將因近親繁殖而衰敗消亡
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拍攝到的野生孟加拉虎種群
虎困山林
當地亦採取
異地搬遷、禁止伐林、生計改變等方式
減少人虎衝突
同時嘗試促進與不丹、印度等地老虎種群跨境交流
西藏之虎
生存依然舉步維艱
當最強壯的動物都面臨消亡險境
人類理應警醒
藏地傳奇人物湯東傑布
曾以“虎災”為例
宣揚萬物和睦共處的理念
現今,世人唯有尊重生命、保育自然
或能有朝一日
重現
虎嘯天下的王者之風
西藏境內的高山孟加拉虎可能分布區域
西藏境內生活着什麼虎?
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主要生活着孟加拉虎,主要跨境棲息在察隅、墨脫、洛扎、錯那、米林等邊境縣的叢林之中,又名印度虎,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廣的虎亞種,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758年,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將其定為虎的模式種。
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有少量跨境分布,棲息地範圍很廣,從高寒地區的喜瑪拉雅山山林到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闊葉樹林,從印度半島的沼澤蘆葦叢到南亞次大陸沿海的紅樹林地區。
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為底,加上黑色的條紋,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紋,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野生雄性孟加拉虎體重160-270千克,體型僅次於西伯利亞虎。
西藏境內拍攝到的野生孟加拉虎
參考文獻:
1、藏人文化網:《藏族人為何崇拜百獸之王—老虎?》
2、北晚在線:《西藏墨脫髮現野生孟加拉虎》
3、澎湃新聞:《非遺尋訪|以虎豹皮譽英雄:看西藏虎毯是怎樣編成的》
4、《中國西藏》:《起源於古老岩畫的藏族民居壁畫》
5、范久輝:《虎年吉祥:苯教繪畫藝術中的猛虎》
6、《中國科學報》:《虎年話虎》 2022-01-28
7、中國青年報 百度百科 網友評論等
全文完
“Incrediable Tibet”新媒體寫作計劃
“不可思議的西藏”(Incrediable Tibet)是iTibet彙集優秀圖文視頻等跨領域作者共同打造的新媒體寫作計劃,旨在用精鍊的語言、精美的圖文、精彩的視頻等多種形式,深度而親切地呈現不可思議的高原自然人文,已完成“不可思議的珠峰”、“不可思議的羌塘”、“不可思議的林芝”、“不可思議的嘉黎”、“不可思議的比如”、“不可思議:西藏野花自然簡史”、“織錦之書:西藏野花人文簡史”、“不可思議的巴塘”……等主題性或地域性文章,發表於西藏人文地理、米林旅遊、iTibet社群、巴塘措普溝、西藏旅遊等官方或民間媒體平台,主要作者:白雲蒼狗、旦增央宗等,歡迎加入我們的寫作計劃,有意者可私信諮詢。
不可思議的西藏
不可思議的比如 | 薩普、女國、蟲草與骷髏牆 For Example
不可思議的巴塘·人文篇|古代版“一國兩制”與高原“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