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南疆慢慢地減退燥熱,陽光暖而不烈地灑向塔克拉瑪干腹地,為駐紮在這片熱土上的官兵許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

近日,武警兵團總隊“黨史宣講小分隊”走進執勤第三支隊營區,攜着百年黨史中蘊藏着的奮進力量,與官兵共訴“團圓”。
“從晝夜兼程二百四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看懂東方魔術,汲取堅忍不拔的信仰。從身經百戰老戰士是二十齣頭紅軍中,讀懂東方魔力,汲取堅定不移的信念。從衝鋒號一響嚇破敵膽的迷之銅號中,聽懂東方魔笛,汲取堅強不屈的骨氣。從尋求讓14多億人吃不完的1株稻穗中,吃懂東方魔稻,汲取堅貞不渝的初心。”

回顧百年黨史,幾多跌宕起伏。宣講剛開始,大屏上的四個標題就令官兵們為之一振。四個畫面對應四個年代,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那段艱辛而又漫長的三十年。

“有同志就很好奇,黨的歷史怎麼跟‘魔’字聯繫上了?這些稱呼沒有一個是我自己杜撰的,都是外國人給起的,準確講有3個還都是美國人給起的。這‘魔’字,你可以理解為‘不可能’、‘不相信’、‘不理解’。”一開場,宣講員邊寧就將黨的發展歷程中那些“不可思議”娓娓道來。難以想象,平日里看上去柔弱的文化幹事,講起黨史,竟能迸發出如此鏗鏘的力量。
山高水急,鐵索懸橋,橫渡天險,戰士赤腳。一次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二十多名勇士率先衝鋒,無懼槍林彈雨,向著勝利與和平前進。時光拂散了烽火硝煙,瀘定橋上再不見紅軍匍匐的身影,歲月更迭中,留下的只有13根銹跡斑斑的鐵索上,清晰可見的彈痕。

那是英雄們留下的遺志,昭示着後輩軍人為了希冀,理當衝鋒,自強奮進。
如果說,先烈們在黨史中留下“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的真理,那麼黨在新時代的強軍征程中,便該有“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的初心。

“9月2日,隨着第八批在韓志願軍戰士遺骸被護送回國,目前中國已連續八年共將825位烈士遺骸接回祖國,要知道,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36萬餘人,至今還有多少先烈未能回家?”宣講員魏聰登台,拋出的數字和發出的拷問,發人深省。

新中國成立之後,“和平”二字就成了國人的信仰,“守護”一詞,也造就了中國軍人的神聖使命。和平依舊,但戰爭從未遠離……

“對印、珍寶島、西沙群島、對越等諸多自衛反擊戰以及加勒萬河谷鬥爭,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一次次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着國家領土主權!”每當衝鋒號響起,人民軍隊總能始終聽從黨的號令,第一時間整裝出發。

除夕“逆行”,攜手“抗疫”,拉起一支“黨員先鋒隊”;
河谷鬥爭,拚死守衛,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洪魔肆虐,聞“汛”而動,用雙手托起“生命之舟”。
新時代中國軍人一次次用生命踐行這是一支“聽黨話,跟黨走”的部隊,在危難來臨之際始終做到“能打仗,打勝仗”,凱旋之際,我們也仍不忘讓黨旗在風中飄揚。

習主席強調,“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言語簡短,意味深長。在百年大黨的領導下,山河依舊,國富兵強,建設發展仍在路上!

噓!請噤聲,側耳細聽,那發自古田的軍號聲從遠方悠悠傳來……
再整行裝,緊跟着黨,衝鋒!
作 者|張南翔、祁 非
“攢勁”!這樣的“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宣講,官兵直呼“過癮”!
總 編:楊志強
主 編:鄧曉軍 段 亮
值班編輯:石帥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