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天天學】《對國事的呼籲》手稿

2021年06月07日23:20:44 歷史 1255
【黨史天天學】《對國事的呼籲》手稿 - 天天要聞【黨史天天學】《對國事的呼籲》手稿 - 天天要聞

我自愧能力薄弱,貢獻微少,二十年來追隨諸先進,努力於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進步文化事業竭盡愚鈍,全力以赴。雖顛沛流離,艱苦危難,甘之如飴。此次在敵後視察研究,目擊人民的偉大鬥爭,使我更看到新中國光明的未來。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氣和信心,奮勉自勵,為我偉大祖國與偉大人民繼續奮鬥。但三四年來由於環境的壓迫,我的行動不能自由,最近更不幸卧病經年,呻吟床褥,不得不暫時停止我廿余年來幾於日不停揮,用筆管為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及進步文化事業呼喊倡導的工作。我個人的安危早置度外,但我心懷祖國,惓念同胞,苦思焦慮,中夜彷徨,心所謂危,不敢不告。故強支病體,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提出幾個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對海內外同胞作最誠摯懇切的呼籲,希望共同奮起各盡所能,挽此危機,保衛祖國。

民國卅二年十月廿三日寫於病榻

韜奮

為了繼續抗戰,也為了躲避國民黨當局邪惡勢力的迫害,鄒韜奮在廣東梅縣農村隱居了一些日子,旋即隻身輾轉數千里,進入蘇中解放區、蘇北解放區。他的願望是在解放區繼續投身抗戰文化活動。然而,鄒韜奮在解放區剛剛開始文化活動,即因罹患耳癌,不得不秘密轉至上海醫院治療。鄒韜奮從此一病不起,1944年7月24日在醫院病逝,年僅四十九歲。在病榻上,聞聽國民黨方面調集大軍進攻陝甘寧邊區,鄒韜奮憤不可抑,向同事口授了《對國事的呼籲》一文,口述完畢,他要來了筆墨紙張,並說:“我來試試腕力。”於是他伏在床上,就着床前的椅子用毛筆寫下《對國事的呼籲》一文中的最後一節,予以嚴詞譴責。他說:“我個人的安危早置度外,但我心懷祖國,惓念同胞,苦思焦慮,中夜彷徨,心所謂危,不敢不告。故強支病體,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提出幾個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對海內外同胞作最誠摯懇切的呼籲,希望共同奮起,各盡所能,挽此危機,保衛祖國。”戰而不屈的鄒韜奮,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發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資料:學習強國

編輯:王雨思

【黨史天天學】《對國事的呼籲》手稿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着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着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着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