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泊濤丨身心同調之巧用針灸治情緒怪疾

本 期 導 讀

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明確提出,預防疾病應注重內外兼修的養生法則:在身,應避開虛邪賊風;在心,應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看到一個人的情緒,他是發怒、哭泣、無助、懊惱、欣喜、興奮……但我們並沒有深究他這種情緒所包含的內容。


情緒的背後是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家庭環境、對社會認知觀、對生命認知觀、以及自身體質的一個綜合產物多數疾病的發生與情緒密不可分


心向外求過多,忽略了精神內守,所願不遂,就會導致種種情緒起伏。


中醫治療情緒病,有方!


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他曾寫詩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這句話用來形容種種因煩惱困惑的人,再適合不過了。


我在臨床治療情緒病和抑鬱症的時候,多與患者溝通,傾聽她們內心煩惱的根源。



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積累,我發現,大多數情緒病患者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環境、成長環境帶給他們的後天認知價值觀與人的本身天性率真發生了直接衝突,進而誘發情緒的崩盤


在治療情緒病和抑鬱症的診療中,中醫有其獨特的方法。


《黃帝內經》講:「形樂志苦,治以針灸;形不足,補之以味。」就是說,一個人身體層面沒身體問題,情緒有問題的時候,用針灸的方法來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進行治療;一個人身體氣血虧損嚴重,進而引起了情緒低落的時候,用湯藥滋補氣血的方法來治療。


下面,我就分享兩則運用針灸的方法,治療情緒病的案例。


喜則氣緩

——巧用針灸治情緒怪疾


患者,女,16歲,高二,經診斷抑鬱證三年。初進診室的時候,父親帶着她一起走進診室,只見孩子頭髮凌亂,面色沉暗,眼神滯漠


孩子來後,我開始詢問她有什麼不舒服,她告訴我睡眠情況特別糟糕,入睡困難。我隨後開始給她診脈,整體脈相細澀,左寸心脈尤甚。心脈細澀,對應優思過度,我輕聲問她:「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


她低着頭,支支吾吾地不好意思開口。我會意,於是讓孩子旁邊的父親先出去迴避一下。然後,我說現在你可以講講,我來陪你一起解讀一下情緒的煩惱。孩子眼淚唰的一下就掉了下來,說出了內心的三個煩惱的問題:


第一個:因為母親胃病十年多,身體不好,長期在家裡養病,每每想到母親生病,情緒就特別難受。然後,父親又因為母親生病,獨挑家重擔,情緒偶有波動,引起一些爭吵


第二個:從小自己與外婆關係特別好,後來因為學業原因和家庭原因,在外婆去世前,一直沒能陪在她身邊,非常遺憾。現在經常會想起外婆,每次想起她就特別內疚和痛苦。


第三個:在學校與同學相處的時候,玩伴特別少;因為覺得身邊的同學,思想會特別幼稚。



聽完孩子講完這幾點原因後,我開始逐一地去同她分享:


首先,在你與父母的關係相處中體現出來的,對母親身體的擔憂與關心,是源自於你內心有一顆善良的心,關愛自己的母親,生出擔憂自然正常;而父親為了操持家業,辛苦疲倦,也缺少傾訴的對象,時有抱怨或情緒,可以包容理解。


其次,在外婆去世這件事上,你所痛苦的是,沒能陪在她身邊,覺得內疚;現在外婆去世了,你非常想念她,想見見她,其實你的「心」已經見到了。而外婆,也會希望看到你開心快樂


最後,與同學相處的關係中,所謂「君子和而不同」,你覺得身邊的人思想幼稚,說明你覺悟比較高,這說明你善於思考;但是與身邊人相處的時候,要理解「有容乃大」這個詞,可以順着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與之交流,但內心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


當然,從更高的層面去理解,「你覺得周圍的人幼稚」與「周圍的人覺得你古怪」,其實是一個道理。所以,學會和而不同


隨着「話療」的進行,我看她逐漸展開了緊縮的眉頭,她又問了我一句:「那我還是改變不了,我家庭中父母焦慮的情緒,怎麼辦?」


我說: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光,那麼,你就變成光,去照亮他們。



隨後, 我給孩子開了一周的清心補血湯方,並帶她到治療室針灸。孩子躺在診室的時候,忽然特別緊張,說很害怕針灸。


這時候,我找到她身體阻塞的穴位,先扎了一針三陰交穴,開始對她說:害怕針灸啊,那你害怕什麼動物嗎?她說害怕蛇;我又說道:那你怕不怕老虎?「哇嗚。」我學了一聲老虎叫,說:「我們醫館可有一隻老虎,一會帶過來給你看看。」


說到這時,孩子噗嗤一笑,笑得特別開心。治療結束時,孩子說,明顯感覺到身體針灸的穴位,血液的流動像是連接了起來一樣。


人體的氣血流動,像大自然的流水一樣。偶然一次,我觀察流水鑽進一個洞穴,流水旋渦式穿過洞口,忽然體悟針灸行針的奧秘,應是遵循人體小周天與大周天氣血運行的方向

臨走前,我又教孩子靜坐導引方法,囑咐日日堅持。


看診一個月後,孩子反饋睡眠質量已大大改善。第三次來看診的時候,已然看見孩子面色明亮,笑得特別開心。那次,她還帶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來看診,她的父母身體也在恢復。

最後,趁着父母在場的時候,我對他們說:你們現在要向孩子學習,你看現在她笑得多開心,多漂亮。


喜則氣緩,心態積極樂觀是治癒情緒之疾的一把鑰匙。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每一種情緒對應身體的影響分別不同。比如,驚恐,驚者為陽,從外而入;恐者為陰,由內而出。驚者,為不自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陽膽經屬木,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矣。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例,因驚嚇導致的怪病,我是如何運用針灸去治療的。


驚則氣平

——巧用針灸治情緒怪疾


2020年歲末,前往深圳巡診,適逢友人邀約,交流中醫與音樂知識。


那天,桌上一席有六人。寒暄之後,坐在我旁邊的一名男士,開始說道,我剛做完西醫各種體檢,不知中醫是如何診察疾病的?


這時,我說道:「中醫診察疾病,運用的是望聞問切,探查人體氣血臟腑盛衰與病邪所在部位。比如你,嘴唇乾紅,眼外角有紅血絲,說明你平素肝膽火旺;而你身邊的太太,眼瞼下有眼袋,頸部後面有富貴包,這是痰濕困脾導致的,因為脾主脊中,脾濕困阻經絡後,陽氣生髮不出來,背部脊中為痰濕陰邪所困,久而久之就出現富貴包;而坐您夫人旁邊的那位女士,是典型的肝脾不和,情緒易焦躁,因為她鼻頭一圈顏色晦暗,鼻頭屬脾,顏色晦暗,代表脾氣鬱結而不舒張。」



我一邊說,大家一邊頻頻點頭稱是。


旁邊的這位男士緊接着又問了一個問題:「不瞞您說,徐大夫,我確實肝膽不好。我有一個怪疾,跟隨了我二十年,哪裡也看不好。二十年前,因為特殊工作原因,重要文件都必須隨身攜帶,不得有誤。有一次,助理給我打電話,告知有一份重要文件丟失,當時心裡一驚,緊張過度。從此之後,每次開車下車後,只要一聽見車門響,我還是要回頭去看一眼,車門有沒有關掉?不知您可以辦法?」

這時,我說恰好最近我研究五音療疾的知識,知曉一點,不妨一試。


我告訴他,驚屬陽,從外入里;恐屬陰,從內而生。受驚嚇是因為自己不知道的緣故,突發事件;而恐懼是自己知道的。


足少陽膽經屬木,膽主勇敢,驚嚇懼怕是因為膽氣傷了


於是,我開始給他診脈,隨後問他左側日月穴,是不是疼得很厲害,他點點頭。隨後,我囑咐旁人保持安靜,讓這位男士坐在一個偏高的木凳子上。


先給他針灸了日月穴、太溪穴等幾處他的阻塞穴位,告知他閉目安定神志,讓他想象着關車門時的驚恐場景。這時,我拿出早前向友人借來裝茶的竹板,對着高凳的底下,「啪」,猛地一敲。頓時,這位男士身上打了個冷戰,手心開始出汗,身體開始漸漸發熱。


隨後,我又用木板,在患者的身後、前方、左方、右方連續敲擊了數次。


而患者開始描述自己的感覺,說道:「現在感覺,從左側日月穴有股氣往下走,從腳踝太溪穴有股氣柱,順着腿部內側,往上走,人特別舒服,身體開始微微出汗。」


旁邊的眾人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治療方法?」


於是,我告訴他們:「這是運用了《黃帝內經》的針灸與五音療疾。因驚慌而導致膽氣受傷後,神氣會向上越達,針灸後,患者精神內收,這時從下敲擊桌子,病人的神就會往下看,而木音在《黃帝內經》中,是入肝膽的,所以用竹板敲打撞擊的聲音,可以是收回上越的神氣;隨後再在身體的各個方向,敲擊,讓驚慌的人,適應這種聲音,氣息就平定了,平息就是和平常一樣,平常適應了,再遇到就不會驚慌了。」

臨了,我再囑咐患者堅持跪坐一個月,每日堅持半小時,以鞏固療效。


洞悉情緒根源,身心同調


在臨床摸索多年後,近期我開始總結了一點小的心得體會,同大家分享:


診疾明望聞問切,

察病體喜怒悲憂;

分經辨寒熱虛實,

祛邪施針灸砭葯。

導引通氣血經絡,

靜坐聚精神元炁。

外練強皮肉筋骨,

內壯修魂魄意志。


診療疾病的時候,通過望聞問切,去查明疾病的屬性與誘因;體察病人情緒的喜怒哀樂,洞悉情緒背後的根源點,加以寬解引導;通過診察的信息,定位疾病的所屬經絡部位,以及疾病的寒熱虛實;隨後藉助針灸、艾灸、砭石、中藥等手段,因病因人,分別運用適宜的方法調治;在診療之餘,教病人學習導引動作,去鞏固鍛煉,加強氣血經絡的暢通;囑咐病人修習靜坐,精神內守,以保養元氣。


這樣,患者自己就可以掌握一套中醫養生的方法,日常調養身體,頗為有趣。


  • 當你身體出現不適時,你是否常常因找不到原因,而不知所措?
  • 五臟有問題,分別會出現哪些癥狀?
  • 頭暈、耳鳴、失眠、心煩……到底是哪個臟器出了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 體質該如何鑒別,五髒的調理如何才能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