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內容物反流到口腔的一種癥狀。病位於胃,與肝脾有密切聯繫,肝氣調和暢達則脾氣生理正常,脾氣運清氣升,乃胃氣降濁氣下。若肝氣鬱結甚而橫逆犯脾,可致脾胃病產生脾運弱和胃失降現象。反胃的基本病機是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脾不健運致氣滯痰瘀阻於胃皖,胃失通降,氣逆而上,反胃而出。
臨床辨治本證多肝脾胃三者結合,以疏肝健脾治其本,通降胃氣治其標。做到疏而不傷正氣,補而不礙運氣,降而不伐胃氣。臨床常見證治有:
1.疏肝瀉熱、理氣降逆
症見:反胃、口苦、咽干、胸脅脹滿、氣悶郁煩,胃脘脹痛,噯氣泛惡,脈弦。
治法:疏肝瀉熱、和胃降逆
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
2.健脾助運,和胃通降
症見:反胃頻頻,神疲懶言,食欲不振,完谷不化,面色不華,脈形細,苔白。
治法:補益脾氣,和胃通降,使脾氣振奮,飲食物與津液循其常道不逆反
方劑:四君子湯合旋復代赭湯加減。
3.調和寒熱,辛開苦降
寒熱互結中焦,中焦痞滿,升降不利,脾失健運,胃熱上逆所致的反胃、脘腹痞滿、泛酸嘔惡。
治法:調和寒熱,辛開苦降
方劑:半夏瀉心湯加減。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