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現在市面上最好的使命召喚手游,可能是騰訊天美做的那個 CODM 了。
為啥小發敢這麼說呢?就因為在 5 月 20 日這一天開始,動視自己的《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正式從 Google Play 和蘋果 App Store 上下架了。
這件事多少有點黑色幽默,其戲劇性不亞於 AcFun 收購快手,突出一個難綳。
更逆天的是,從《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上線,到它下架,滿打滿算 14 個月,這涼涼速度,在手游圈子裡也是翹楚級別了。
官方的公告顯示,《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寄了的根本原因,是因為 “ 未能像在PC和主機玩家中那樣受到移動玩家的喜愛 ”,說難聽點就是沒人玩。
不過如果是之前下載客戶端的玩家,還是可以繼續進入遊戲,只是除了對戰之外,其他包括賽季內容、遊戲更新、充值氪金以及社交這些功能,都沒法繼續用了。
可能動視也覺得有點過分吧,它給了一些補償:原先在《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里的充值餘額,可以到騰訊開發的《使命召喚手游》里兌換 2 倍的餘額,並且還有其他一些獎勵。
所以國際大廠動視的手游翻大車,問題出在哪?
第一個問題是,這遊戲優化太爛了。
爛的程度很難用言語形容,它的畫面效果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我還在土豆網上看 480P 清晰度視頻的那個下午。
粗糙的植被、模糊的貼圖、嚴重的鋸齒感、塑料感拉滿的槍械。。。
你的大腦在瘋狂給你灌輸“這是動視原創大作”的理念,而遊戲中的一切,都在拚命告訴你,這就是一坨屎。
遊戲的優化爛,除了表現在遊戲中,還表現在遊戲外。
你用來遊玩的那台手機,從你下載了《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接受一段將會被硅基生物記載到賽博史冊里的酷刑。
在 reddit 上,人們把它稱之為手游界的《孤島危機》,任何移動設備都會進入過熱狀態,電池健康度將會迅速下降。
對於老外來說,這個遊戲最大的意義,就是普及了手機散熱器 ( 可能用了散熱器也沒效果 )。
至於優化為啥這麼爛,可能有些 COD 資深玩家知道原因。
《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是移動端的遊戲,但它本質是在 PC 和主機端上線的《使命召喚:戰爭地帶》的手游版本。
研發手游版本時,動視沿用了 IW 引擎,這是《使命召喚》 IP 的祖傳引擎,不過它在 PC 和主機上的優秀表現,並不能代表它能適應移動平台。
也就是說,《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是暴力移植的產物,會有這樣的表現不足為奇。
它能移植到手機端,小發感覺動視已經相當努力了,畢竟這遊戲 PC 端的最低系統需求,可是需要 125 GB 存儲空間的。
同時,也正因為它是個多端跨平台遊戲,所以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我既然能在電腦上爽快遊玩了,為啥要握着燙手的手機折磨自己呢?
這個問題直接反映在了它的賺錢能力上。
第三方數據顯示,在遊戲剛剛公測的前兩周,其預估營收在扣除應用商店分成後僅有 230 萬美元。
相對於兩年多的開發時間,這個營收着實有點尷尬。作為對比,CODM 在上線兩周的時間裡,拿下了 1400 萬美元,雙方差距極大。
賺不到錢這個問題並沒有隨着時間的發展而消失,反而越發嚴峻。
到了 2025 年 2 月,《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的月收入更是跌到了約 50 萬美元。
減去成本,動視能從這點錢賺多少呢?為啥不把運營它的錢用來運營其他遊戲呢?
所以,《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的下架,也就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不過,這次下架看似只是一款遊戲早已註定的命運,實際上,它還意味着動視暴雪在業務發展上要命的碰壁。
從很久之前開始,移動遊戲業務就是動視暴雪的核心戰略之一了。
2015 年的時候,動視暴雪花費 59 億美元收購了 king,這家手游公司的代表作是三消遊戲《糖果粉碎傳奇》,在海外有很大的知名度。
當然,動視暴雪的移動遊戲業務也做出了一些成績,比如《爐石傳說》。但除此之外,它能拿得出手的自研手游,確實很難讓人舉出例子。
而《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對動視暴雪來說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嘗試,因為其他的幾個 IP,如魔獸、星際、暗黑、OW,由於其操作的複雜性,並不是那麼適合移動端。
但是使命召喚卻很符合移動平台的調性,因為 COD 出手游的時間,比你想象的要早得多。甚至可以說射擊手游大火之前,它就已經面世了。
第一部《使命召喚》在 2003 年發行,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就是下一年,動視在諾基亞的 N-Gage 手機上,發行了《使命召喚》的手游版本。
此後,伴隨着一部部《使命召喚》新作的發行,越來越多的使命召喚手游開始出現。
這些手游是市場的弄潮兒,什麼平台火它們就去什麼平台。
從 2006 年的《使命召喚2》手游開始,這個 IP 做了很多 Java 遊戲。2007 年,它又登錄了微軟的 windows mobile 平台。
對使命召喚手游來說,2009 年是個關鍵的時間節點,這一年,它帶着自己的《使命召喚:戰爭世界 殭屍》登錄 iOS 平台,從此進入了智能機時代。
當時負責開發的團隊是 Ideaworks3D,這是家英國公司,給移動遊戲平台移植過生化危機、古墓麗影、合金裝備、極品飛車、模擬人生等遊戲,和多家大廠有過合作。
《使命召喚:戰爭世界 殭屍》不僅可以單人遊玩,玩家還可以通過藍牙和局域網的形式聯機,具體玩法和現在使命召喚端游的殭屍模式類似,都是在地圖中擊敗一波波屍潮。沒玩過的朋友可以簡單理解成 CF 老挑戰模式里的巨人城廢墟。
之後使命召喚還出了幾部手游,和我們熟悉的那些射擊手游不太一樣,它們沒有太多氪金要素,更像是買斷制單機,充其量來點聯機要素。
知道了使命召喚的手游史,每個人都能感覺到,這個 IP 不是該不該能不能做手游的事,而是它的血管里,天生就流着手游的血。
之後伴隨着動視 COO 柯迪·約翰遜在 2019 年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示移動業務是他們的首要業務,外加 CODM 的成功帶給他們的信心,《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的出現,自然而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並不難理解——如果你是動視暴雪,以前市面上出現過多款使命召喚手游,現在手游市場庫庫賺錢,公司決定大力發展移動遊戲業務,和同行合作的 CODM 不到 4 年總收入突破了 30 億美元。。。
換你,你想不想吃獨食,自己研發一款《使命召喚》手游?
結果,這個被看作是官方正統作品的手游,現在翻車了,就算對動視暴雪來說稱不上傷筋動骨,那也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了。
這也不由得讓人懷疑,就連使命召喚的手游都做不好,動視在手游自研這方面,到底能走多遠。
動視暴雪該冷靜思考一下,從2015年收購king到2025年,10年時間,它自研移動遊戲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下一步行動是否該調整方向。
此情此景,倒是讓小發想起了一款2015年5月20日公測的遊戲,也許《使命召喚:戰爭地帶手游》的下架,是被暴雪決定停止更新的《風暴英雄》的亡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