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懷舊服:考古加入保底機制,熱風彎刀隨便挖!探索服永久保留

2024年05月18日23:15:19 遊戲 1428

2名暴雪的懷舊服設計師(Clayton Stone和Linny Cooke)和遊戲媒體最近搞了一次連線訪談,對魔獸世界懷舊服未來的開發方向進行了介紹。

魔獸懷舊服:考古加入保底機制,熱風彎刀隨便挖!探索服永久保留 - 天天要聞

暴雪設計師認為《魔獸世界:大災變經典版》里的地下城和團隊副本目前的強度非常合適!他們發現,現在的副本難度比之前溫柔多了,更適合廣大玩家一起嗨皮。

不過呢,他們還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如果玩家們想要更硬核的挑戰,未來的火焰之地等團隊副本可能會變得更難啃哦!

小探的看法:副本難度越簡單越好,沒有人喜歡高難度副本!

CTM懷舊服現在還沒有計劃加入自動尋找隊伍的功能,暫時也沒打算推出類似《巫妖王之怒經典版》的M+地下城模式。

但是,他們正在考慮以後可能會加入Alpha/Beta/Gamma這樣的不同難度級別,讓大家玩得更過癮。

小探認為全新的泰坦符文地下城一定會到來,但是至少要到4.1火源之地上線之後,與WLK的開放進度一致。

至於職業調整和裝備獲取數量,雖然目前還按4.3.2補丁的樣子走,但如果有人玩得太溜或者太菜,開發者還是會出手調整一下的。

關於戰利品和勇氣點數的增加,現在還沒官方消息,不過估計很快就會有新動態。PvP裝備獲取方式也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具體怎麼變,還得等等看。

對了,考古學那邊,大家都知道挺費時間的,開發者在考慮要不要搞個“霉運保護”機制,讓大家不會太背。不過這個功能可能得等等,至少在團隊副本開放前是不會有的。

魔獸懷舊服:考古加入保底機制,熱風彎刀隨便挖!探索服永久保留 - 天天要聞

有了保底機制,想要熱風彎刀的玩家就不用再挖10年了!

說到階段節奏和溝通,暴雪打算保持每個階段的步調差不多,但他們也想確保大家都能好好享受每個階段的樂趣。

如果有需要,他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調整節奏。因為大家都是老司機了,所以暴雪決定讓《大災變經典版》的節奏比之前的資料片快一些。

魔獸懷舊服:考古加入保底機制,熱風彎刀隨便挖!探索服永久保留 - 天天要聞

至於《熊貓人之謎經典版》,現在還沒消息呢。但是,如果將來真有的話,肯定不會和《魔獸世界混音版:熊貓人之謎》一樣。

林尼說了,他們要給大家一個原汁原味的熊貓人之謎體驗,不會像正式服搞“光速體驗”版本。

其實小探還蠻喜歡目前正式服的幻彩模式呢,輕鬆愉快,獎勵豐富!

魔獸懷舊服:考古加入保底機制,熱風彎刀隨便挖!探索服永久保留 - 天天要聞

探索之季那邊,開發者不想拿走大家在探索之季角色上辛苦得來的裝備和成就,也不想刪掉這些角色或者服務器。

設計師克萊頓跟大家保證,探索之季結束後,大家還能繼續玩自己的角色。

小探的看法:想要保留探索服,那就有兩個方向,第一是繼續升級到TBC,再來一波懷舊!第二是把經典舊世永久服升級成探索服玩法,不過這可能會導致喜歡原汁原味玩家的不滿。

遊戲分類資訊推薦

毛利大漲,虧損收窄,鬥魚變成一家更擅長經營的公司了 - 天天要聞

毛利大漲,虧損收窄,鬥魚變成一家更擅長經營的公司了

經過兩年多的業務梳理、調整、重新定位,鬥魚降本增效的“新答卷”來了,公司的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取得了顯著提升。5月20日,鬥魚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這份報告可謂鬥魚經營成果的一次節點式的呈現。根據鬥魚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總
達爾優高校電競賽武漢站4進2巔峰對決即將打響!福利加碼+炫酷電競外設引爆激烈對戰 - 天天要聞

達爾優高校電競賽武漢站4進2巔峰對決即將打響!福利加碼+炫酷電競外設引爆激烈對戰

賽事背景:從12強到4強,戰火再升級5月18日達爾優高校電競賽武漢站12進4強賽落幕以來,AFK戰隊、DMA戰隊、FakeWHU戰隊、Knight戰隊四支隊伍從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成功鎖定4強席位。5月25日,這場高校電競盛宴將迎來4進2激烈對決,勝者直通區域決賽,向全國總冠軍與10萬元獎池發起衝擊賽程與獎金福利:高能賽制,福利加碼達...
孫穎莎4-2戰勝申裕斌晉級世乒賽女單8強,下輪將戰大藤沙月 - 天天要聞

孫穎莎4-2戰勝申裕斌晉級世乒賽女單8強,下輪將戰大藤沙月

北京時間5月23日,多哈世乒賽女單1/8決賽,孫穎莎11-8、7-11、11-6、11-5、10-12、12-10戰勝韓國選手申裕斌,晉級八強。首局比賽,孫穎莎與申裕斌開局比分交替領先,隨後,孫穎莎以11-8戰勝對手,大比分1-0領先。第二局,孫穎莎7-11不敵申裕斌輸掉一局,大比分戰至1平。在接下來兩局中,孫穎莎分別以11-6、11-5連拿兩局,大...
功能不是答案,感受才是——SURPINE松野湃如何重寫戶外裝備的進化邏輯? - 天天要聞

功能不是答案,感受才是——SURPINE松野湃如何重寫戶外裝備的進化邏輯?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走一段山路,褲腿開始勒得難受;出完汗,貼身衣服濕黏冰涼;冬天明明穿了三層,風還是透進骨頭裡。那些吊牌上寫着“防水、防風、抗撕裂”的裝備,到了真正動起來的時候,卻總讓人覺得“不對勁”。過去我們以為參數就是專業,但越來越多用戶開始關注一件更重要的事:穿上之後,身體感覺怎麼樣?尤其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