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捏”博主自曝患癌退圈引熱議,“解壓神器”成健康隱患?

近日,解壓玩具博主“有隻貓叫小朋友”在社交平台宣布罹患癌症並暫停更新視頻。雖然未透露其患病原因,但有網友猜測,是否與其常揉捏“捏捏”玩具有關。由此,也引發了公眾對“捏捏”玩具安全性的擔憂。

此前,亦有多名“捏捏”博主懷疑做“捏捏”影響到身體健康,宣布暫時停更視頻。而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曾對“捏捏”玩具進行檢測,發現多款“捏捏”玩具存在甲醛超標,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鄰苯過量的情況。

解壓玩具博主“有隻貓叫小朋友”在社交平台宣布罹患癌症。其“小紅書”賬號截圖

網紅解壓玩具“捏捏”成健康隱憂?

近年來,隨着開盲盒、養“芒狗”等潮流,當代年輕人又發現了一種新的解壓方式——“捏捏”。

“捏捏”是網絡上流行的一種慢回彈類的解壓玩具,通常仿照食物、動物等各種形象,採用柔軟的硅膠類材料製成,在揉捏、拉伸、回彈的過程中,達到釋放身心壓力的效果,尤其受到廣大年輕人喜愛,部分限量款產品甚至被炒至上千元。

某電商平台上,潮新聞記者看到,在一家位列“解壓手感捏捏店鋪榜”第一名的店鋪中,各類造型的“捏捏樂”琳琅滿目,“黃油小熊”“庫洛米”“卡皮巴拉”……除了這些網紅卡通形象,一些仿真水果、蛋糕“捏捏樂”造型做得逼真,價格也普遍很便宜,一般在5元至10元之間。記者隨機點進一家“捏捏”工作室,發現一款售價不到20元的“鹹蛋黃飯糰捏捏”玩具已售1.6萬件,有2萬人加購。

某電商平台上售賣的各種“捏捏”玩具。網絡截圖

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某社交平台上,#捏捏樂#話題的瀏覽量已經突破52.5億次;而另一短視頻平台上,“捏捏樂”相關的視頻播放量則達到了160.6億次。在一些電商平台上,“捏捏樂”的銷量急劇攀升,不少商家的月成交量都在萬單以上。

曾購買過“捏捏”玩具的葛先生向記者表示,孩子在直播間被“捏捏”玩具可愛的造型吸引,便購買了幾款嘗試。“剛打開包裝就有股刺鼻氣味,我還以為是材質問題加之密封包裝儲存,可能會逐漸消散。”但令葛先生沒想到的是,隨着孩子不斷揉捏,刺鼻氣味愈加濃烈,“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噁心、頭暈。”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網友反映,收到的“捏捏”玩具存在劇烈的刺鼻氣味,聞久了會出現頭暈噁心的情況。同時,也有多位“捏捏”博主發布“閉店聲明”,稱每天做“捏捏”較多,“一捏眼睛就會很疼,還流眼淚,身上也有長一些小紅點。”該博主表示,以後將不再做“捏捏”,並提醒玩家注意做好安全防護。

那麼,為什麼部分“捏捏”會有刺鼻氣味呢?

一家專業從事食品級硅膠模具、素食產品模具研發的企業負責人在其社交賬號發文稱,硅膠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但在生產過程中,部分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使用質量較差的硅膠原料。“這些原料中可能含有較多的雜質,如未完全反應的單體、低分子聚合物等,這些雜質在與空氣接觸或在一定溫度環境下,會揮發產生刺鼻氣味 。”除此之外,添加劑以及生產工藝也會對產品成型後是否持續散發氣味產生影響。

部分“捏捏”甲醛、

tvoc釋放量超標數十倍

其實早在去年9月,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就曾對市面上多款“捏捏”玩具進行測評。

各類“捏捏”玩具。圖源:老爸評測

經檢測,在“老爸評測”購買的8 款網紅“捏捏”中,竟有6款甲醛超標。而8款“捏捏”的tvoc釋放量均超量。事實上,有些化合物表現出基因毒性,影響人的dna序列,同時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受損,嚴重時甚至會損害肝臟和造血系統的功能。

不少“捏捏”店鋪客服向潮新聞記者介紹,其產品採用“食品級硅膠”“環保tpr材質”。“我們的捏捏是食品級捏捏,有檢驗證書,甲醛釋放量在安全值以下。”一位商家向記者介紹。在其商品詳情頁里,還展示了“通過國家質檢標準”“符合gb 6675玩具安全規範”等標識,甚至承諾“可水洗、可高溫消毒”。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有3c認證(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時,有客服人員表示,產品在發貨前已經過檢測,可以貼3c標籤。但多數商家則未能給予正面反饋,稱“無法提供相應檢測報告”,也有的店鋪人員表示:“我們這邊沒做(檢測),一般都是客戶訂貨後自己做。”

據“老爸評測”的檢測報告顯示,他們共購買了6款自稱食用級的“捏捏”。與此前的8款測評物相比,這6款食用級“捏捏”的甲醛釋放量明顯較低,僅有一款“捏捏”甲醛釋放量超標。不過,在tovc檢測中,這6款“捏捏”均超量,且在產品中檢測出對人體有比較大危害的苯系物(二甲苯、苯乙烯等)。

在tovc檢測中,6款食品級“捏捏”均超量。圖源:老爸評測

儘管測評結果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但潮新聞記者注意到,“老爸評測”所曝光的這幾件產品,有部分同樣款式的產品仍在公開售賣。

對此,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知名消費者行為學專家王麗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絡上有很多關於該類產品甲醛超標、tvoc含量超標等討論,因為該類產品的銷售渠道非常多,國內鮮有非常有名的生產廠家入局,因此相關的監管可能要進一步加強。老爸評測也建議消費者,從健康角度出發,在選購“捏捏”類玩具時需慎重,即使購買也最好將外包裝更換為食品級尼龍袋並密封,再進行把玩。

化工行業資深研究員曲睿晶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pvc受熱後增塑劑會溢出,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密閉的房間里長時間接觸,可能使人有昏迷、噁心甚至中毒等反應。

曲睿晶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購有商品編碼的產品,不要購買“三無”產品。“捏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壓力,但也會與身體頻繁接觸,選購時一定要謹慎,不能“顧此失彼”。

(來源: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