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昆明市委書記,49歲含冤離世,兒子官至副總理

1918年,劉植岩出生在河北昌黎一戶富裕之家,因家境殷實,他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7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平師大附屬中學就讀。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九”運動。在此期間,入校只有幾個月的劉植岩跟隨着數千名青年學子一起走上街頭舉行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堅決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

這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讓劉植岩首次接觸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思想,這為他日後的革命道路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1936年,劉植岩奉命擔任青年革命組織“民族先鋒隊”第五區隊長,在學生中積極開展抗日活動,因表現出色,這年10月,他還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戰爆發後,劉植岩受組織委派,到時任冀北民軍司令及冀察游擊司令孫殿英部開展工作,1939年後又被派往山西,在時任山西省第三行政區政治主任薄一波、晉冀豫區太岳地委書記安子文等人的領導下,參與對太岳抗日根據地的創建、發展工作。

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到全國解放初期,劉植岩長期在太岳地區工作,歷任太岳區一地委書記、岳北地委書記,太岳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軍分區、晉綏軍區第十一軍分區、運城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為全國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劉植岩長期從事幹部人事管理工作,先後擔任過人事部三局、一局副局長,中組部幹部管理處副處長、綜合幹部管理處處長、部務委員兼二處處長等職。

1958年6月後,不惑之年的劉植岩又被調到了地方工作,擔任昆明市委書記、雲南省委常委。

此次調任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肯定,同時也是對他的歷練,為將來擔任其他重要職務打好基礎。

在昆明工作的3年時間裡,劉植岩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多成績,同時也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

1961年,中共西南局正式掛牌成立,劉植岩又先後擔任了西南局委員、組織部長、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等重要職務,繼續為黨和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做貢獻。

然而,就在他擔任西南局書記處書記的第二年,特殊時期開始了!

在此期間,一向勤勉務實的劉植岩,竟然被戴上了“革命的背叛者”的帽子,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而隨着運動的不斷升級,劉植岩又被錯誤地指控為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策劃者”和“幫凶”。

各種指責聲、謾罵聲如同一塊塊巨石,壓得劉植岩喘不過氣來。

當然,對於這些無端的指責,劉植岩也曾勇敢地奮起反擊過,結果卻遭到了更為嚴酷的迫害。

1967年9月後,劉植岩被強制送到了設在成都一處賓館的“學習班”里學習,在這裡,他受到了無休止的審查和批鬥。

這年12月12日,即56年前的今天,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劉植岩毅然選擇以死明志……這一年,他只有49歲。

直到1976年,一切恢復平靜後,劉植岩同志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

劉植岩含冤離世時,他的兒子劉鶴只有15歲。

儘管家庭遭此巨變,但這位堅強勇敢的少年並沒有就此消沉,他擦乾眼淚,背上行囊,毅然奔赴東北插隊。後來,劉鶴又報名參加了解放軍,退伍後被分配到北京無線電廠工作。

2018年,66歲的劉鶴被選為國務院副總理,從此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