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夏侯家族究竟有多強大,出了哪些名將?

夏侯家將指三國時期一直跟隨曹操的夏侯家族,他們為曹魏立下了赫赫戰功,對曹魏忠心耿耿,是三國的名將家族。夏侯家族的祖先為夏侯嬰,夏侯嬰與劉邦是少時的朋友,跟隨劉邦起義,立下戰功,後封為汝陰侯。到了三國時期,夏侯家族名將輩出,對當時的歷史走向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淵之族兄。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與袁紹等起兵討伐董卓,曹操任奮武將軍,夏侯惇為司馬。公元194年,夏侯惇隨曹操征討呂布,收復兗州諸城。其間兗州之戰,夏侯惇左眼為流矢所傷。

曹操平定河北後,夏侯惇為曹操鎮守後方,立下功勞,升伏波將軍。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侯惇隨曹操東征孫權,曹操留他和曹仁、張遼帶兵屯駐居巢,以防吳兵。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樊城,夏侯惇隨曹操南征關羽,駐軍摩陂,被授予前將軍。

公元220年,曹操死後,魏文帝曹丕封夏侯惇為大將軍。幾個月後,夏侯惇因病去世。對於夏侯惇來說,可謂是曹操的合伙人。所以,曹魏建立後,夏侯惇成為第一任大將軍,地位十分超然。

二、夏侯淵

東漢末年,夏侯淵跟隨曹操起兵。建安五年(200年),夏侯淵跟隨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操擊敗袁紹後,夏侯淵又督兗、豫、徐等州軍糧,幫助曹操平定黃河以北。建安十六年(211年),以征西護軍督徐晃等攻太原平定商曜之亂,屠太原城。建安十七年(212年),夏侯淵率兵征伐梁興,將其斬殺,因功封為博昌亭侯。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操率夏侯淵攻降張魯,升為都護將軍。回師後拜其為征西將軍。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淵被黃忠斬殺,謚號為愍。正始四年(243年),夏侯淵配享魏武帝曹操的太廟。

三、夏侯尚

夏侯尚是征西將軍夏侯淵的堂侄。夏侯尚與魏文帝曹丕親近友好,曹丕即位後,冊封夏侯尚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攻拔蜀國上庸,平定三郡九縣,升為征南大將軍;江陵擊敗吳將諸葛瑾,升為荊州牧,封昌陵鄉侯。但是,黃初七年(226年),夏侯尚就去世了,謚號悼侯,其子夏侯玄繼嗣。正始四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廟庭。

四、夏侯玄

作為夏侯尚之子,夏侯玄少年有名望,儀錶出眾,時人稱為“朗朗如日月之入懷”。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年),襲封昌陵鄉侯。魏明帝時,歷任散騎黃門侍郎、羽林監。少帝曹芳繼位後,拜散騎常侍、中護軍,保衛皇宮。

後來,夏侯玄任征西將軍,任內與曹爽策劃駱谷之役,大失人心。高平陵之變後,夏侯玄被司馬懿家族奪去兵權,改任大鴻臚、太常卿。嘉平六年(254年),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殺死大將軍司馬師,改以夏侯玄執掌大權。事情敗露後,司馬師誅殺夏侯玄,並將其夷滅三族,夏侯玄死時年僅四十六歲。

五、夏侯霸

夏侯霸是夏侯淵次子,夏侯霸年少時,因其父被劉備部將殺害,經常想要為父報仇。太和四年(230年),夏侯霸跟隨曹真伐蜀,為前鋒,遭遇蜀軍圍攻,雖雙方兵力懸殊,但奮勇力戰。後屯隴西,為人寬簡和善,深受士卒和百姓的喜愛。正始年間,官至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

到了公元249年,夏侯霸聽聞司馬懿欲殺曹爽,害怕殃及自己,便逃往蜀國。後主劉禪拜其為車騎將軍,厚加爵寵。蜀延熙十八年(255年),夏侯霸與姜維等出狄道,大破魏軍於洮西,後卒於蜀中。

綜上,夏侯家族原本執掌曹魏兵權,地位完全不是張遼、張郃等五子良將可以相提並論。但是,高平陵之變成為重要的轉折點。伴隨着夏侯霸叛逃、夏侯玄被殺,夏侯家族在曹魏的影響力逐漸削弱,也即失去了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