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過大怎麼辦?
捏一捏!
近年來,一種名為
“捏捏”的解壓玩具
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其可愛的外觀
糯嘰嘰的手感
和顏值頗高的造型
收穫了一眾年輕人的喜愛
圖源:電商平台截圖
然而近日
一位解壓“捏捏”玩具博主
自曝患癌的消息
令公眾對於“捏捏”玩具
潛在健康風險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被年輕人炒到上千!
“捏捏”為什麼這麼火?
“捏捏”又稱“捏捏樂”,是一種由柔軟硅膠材料製成的玩具,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無論被怎麼擠壓、揉捏,它都會緩慢地恢復原狀。在小紅書上,#捏捏#相關話題瀏覽量高達幾十億次,部分年輕人甚至願意花費上千元購買“捏捏”。
“捏捏”為什麼如此讓人“上頭”?在當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焦慮和壓抑的情緒普遍存在。為尋求有效的解壓方式,“捏捏”成為了許多年輕人釋放壓力的秘密法寶。擠壓、揉捏“捏捏”時產生的彈性和舒適感,讓人釋放壓力,感到放鬆。
圖源:讀特客戶端
由於“捏捏”大多是手工製作,不少造型和樣式精緻的“捏捏”,製作周期較長,無法做到量產,因此,長時間的預售成為“捏圈”常態,部分限量款“捏捏”在二手平台的售價更是達到了上千元。由於這類捏捏的“稀缺性”,“捏捏”收藏家們依然會樂此不疲地“集郵”。
“捏捏”博主自稱患癌
解壓神器變“致癌炸彈”?
近日,一位解壓“捏捏”玩具博主在個人賬號上發文透露自己罹患腎癌,並宣布將暫時停止更新與“捏捏”玩具相關的視頻內容。其最新更新透露病情:腎臟有部分壞死,即將進行手術。
圖源:小紅書
據了解,其賬號長期以展示捏捏玩具的揉捏過程為主,部分限量款產品曾被炒至上千元高價。
雖然該博主在文案中並未提及具體的患癌原因,但在評論區,有網友懷疑其患癌原因與長時間接觸“捏捏”有關——“腎癌與二甲苯有關,之前有測評捏捏測出二甲苯”。
相關話題“網紅捏捏越玩越危險”也衝上熱搜,引髮網友關注。
不少加入討論的網友表示,在長時間接觸“捏捏”玩具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喉嚨痛、頭暈、胸悶等不適癥狀。
此前,還有多位賣家因製作“捏捏”導致身體不適而選擇閉店。“一捏眼睛就會很疼,還流眼淚,身上也有長一些小紅點。”
解壓神器何以變成“致癌炸彈”?據悉,“捏捏”的製作材料通常為硅膠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熱塑橡膠(tpr、tpv)、聚氯乙烯(pvc)、熱塑性硫化橡膠(tpv)等化學材料。從化學角度來說,許多物質在混合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揮發物。
有媒體報道稱一些解壓玩具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產過程控制不嚴格,玩具可能會鄰苯超標,也可能因着色劑引入有害物質及其他不符合法規的物質。
而多家機構經過檢測發現,“捏捏”玩具普遍存在甲醛和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超標問題。
廣州市消委會曾對37款解壓玩具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一些玩具存在增塑劑超標、揮發性有機物和二甲苯釋放量過高、菌落總數過多、聲響過大等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
各類“捏捏”玩具。圖源:老爸評測
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於2024年8月對這些爆火的“捏捏”玩具進行了評測,抽檢產品中甲醛釋放量超標最高達46倍,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超標最高達50倍。部分產品使用起泡膠、水晶泥等材質,新開封時刺激性氣味明顯,長期接觸可能引發胸悶、頭暈等癥狀。
在tvoc檢測中,6款食品級“捏捏”均超量。圖源:老爸評測
“老爸評測”建議消費者,從健康角度出發,在選購“捏捏”類玩具時需慎重,即使購買也最好將外包裝更換為食品級尼龍袋並密封,再進行把玩。
選購“捏捏”時查看3c認證標識
還有這些網紅玩具值得警惕→
面對“捏捏”玩具的安全隱患,消費者應該如何科學選購和使用呢?
專家建議,選“捏捏”時,先查看包裝上是否標有國家強制性標準號:gb 6675.1,gb 6675.2,gb 6675.3,gb 6675.4。標準號有缺失或錯誤標註,都說明產品可能是不規範的。
其次,查看是否有3c認證標識,因為市面上常見的“捏捏”玩具基本都屬於國家強制標註3c目錄產品。
除了謹慎購買“捏捏”
專家提醒,玩“捏捏”時
最好找一個寬敞通風的環境
玩好後,立即清洗手部
最好不要在無防護的情況下
進行diy製作“捏捏”
隨着網紅玩具市場火爆
越來越多“爆款”被曝出
化學物質超標、設計缺陷等問題
捏捏樂、“水寶寶”
磁力珠、水晶泥......
一起了解還有哪些
“帶毒”的網紅陷阱
👇
視頻來源:三甲醫生媽媽 吳實
你還發現了哪些網紅“毒”玩具?
評論區里聊一聊
(綜合來源:讀特客戶端此前報道、中國青年報、錢江晚報、消費日報、南方日報、小紅書)
(作者:讀特客戶端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