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母親早織,發現兒子小湊最近的行為有點反常。
早晨賴床不肯去上學,
從他常用的水杯里倒出了泥土,
穿出門的鞋子回來只剩下一隻,
廁所里滿地凌亂的碎發,
受傷的左耳,
發生火災的夜晚,小湊突然無厘頭地發問:
“如果把豬的大腦移植給人的話,那那個人算是豬還是人呢?”
不對勁,
這太反常了。
小湊是不是在學校被霸凌了?
隔天晚上,她在家裡備好晚餐,卻遲遲不見小湊的身影。
想起前幾日的發現,早織慌了,
拿起車鑰匙和手機就往門外沖。
小湊的自行車停在路邊,
似乎是某個地方的入口⬇️
她循着入口往裡走了許久,
最後才在幽暗的隧道中發現了小湊的身影⬇️
以為回到車上就沒事了,
結果車開到半途,
小湊突然打開車門跳了下去。
沒有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任何解釋,
從醫院裡出來後,小湊最關心的竟然是腦ct的掃描結果⬇️
跳車,受傷,剪頭髮,丟鞋子,追問腦ct報告,一切都過於反常。
早織終於忍不住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湊之所以如此奇怪,
是有人對他說:“你的腦子被換成豬腦了。”
而說出這番話的人,是小湊的老師——堀先生。
至此,小湊由衷地認為自己是個怪物。
在早織的記憶里,這位老師不是什麼好人。
聽人說,那棟發生火災的建築,三樓有一家女招待酒吧,堀老師也曾光顧。
一個老師去這種地方,肯定不是什麼好人。
到學校為小湊討說法時,更加確認了這個想法。
老師道歉的態度非常敷衍,只鞠躬,不認錯⬇️
在確定是否體罰孩子時,
他偷偷往嘴裡塞糖⬇️
說早織是單親媽媽,
才會對孩子過度擔心⬇️
早織以為向校長告狀會有用,
但得到的依舊是敷衍的回答。
對於老師是否有過體罰,
只說他的手接觸過小湊的鼻子⬇️
對於處罰閉口不談,一味地說一些車軲轆話⬇️
不管早織如何歇斯底里,
如何好奇真相,
得到的只是一句輕飄飄的“希望您能理解”。
見各方都在推卸責任,
她一怒之下,請來律師,將學校和老師推上風口浪尖。
最後以老師引咎辭職,學校公開道歉收場。
以為自己找到了“怪物”,卻在一個颱風天的早晨,發現小湊失蹤了。
事情似乎沒有她想象中那般簡單。
那麼,誰是真正的怪物?
去年戛納電影節後,《怪物》這部影片就開始活躍在各個平台。
原因無他,陣容超絕。
導演,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海街日記》《無人知曉》都是他的作品。
編劇,坂元裕二。
日劇里一大半熱門台詞,都出自他手。
日本影視圈的兩座大山,
首度合作,就拿下了戛納最佳編劇獎⬇️
而電影配樂,由坂本龍一親自操刀⬇️
三位重量級人物聯手,想不期待都難。
除此之外,劇情也非常引人注目。
誰是怪物?
何為怪物?
帶着這樣的懸念,
當以為自己無限接近真相時,影片一個急剎車,把之前的一知半解撞得稀碎。
⚠️劇透預警⚠️
都說《怪物》是一個很容易被劇透破壞驚喜的故事,
但橘在電影院看完兩遍之後,流媒體上線時再度觀看,依然有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與感動。
(票據為證,各位大人明鑒)
最離奇的,是同樣的事切換了視角,就成為了另外一個故事。
老師的視角里,小湊才是那個霸凌同學的罪魁禍首。
班上有位叫依里的同學,堀老師曾兩次撞見小湊對他“施暴”。
一次是在衛生間,
依里被關在廁所時,
小湊剛好從裡面出來⬇️
一次是在教室,
小湊把依里按在地上一頓暴打⬇️
加上他曾經親眼見證小湊發瘋似的,
在教室里亂扔同學的物品⬇️
班上的一位女同學說,有隻野貓死在下水道里了,
小湊以前經常玩弄那隻貓⬇️
種種跡象都在指向小湊:不是什麼善茬。
所以他在依里鞋子丟失時,
首先去翻小湊的課桌⬇️
在小湊母親找上門來索取道歉時,對於對方的來勢洶洶,他只覺得不可理喻。
直接反擊:“你兒子是個惡霸。”⬇️
堀老師的手,的確碰過小湊的鼻子。
當時小湊正在教室里亂摔同學的物品,由於場面過於混亂,沒有人敢靠近。
他恰好經過,趕忙上前制止⬇️
但在糾葛的過程中,
不小心用手肘誤傷了小湊的鼻子⬇️
鼻血就這樣滴了下來⬇️
他第一時間送上歉意與關心⬇️
但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傳成了他刻意把小湊揍到流鼻血。
家長找上門來,投訴老師暴力體罰學生。
他試圖辯解,自己是誤傷,更何況小湊才是有暴力傾向的那位,卻被校方安排躲在倉庫,沒能第一時間去道歉解釋。
對於校方而言,息事寧人比真相更重要。
如果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只會引起家長的憤怒。
最後鬧到教育委員會,事情失控,倒霉的還是學校。
要他學着校長教的,什麼都不用說,機械式地鞠躬,向家長表達歉意就好。
堀老師咽下所有不滿,照做了。
但這套做法,對小湊的母親來說,起不到任何作用。
他急於為自己洗脫罪名,請來被欺負的依里為自己作證。
依里卻說,從來沒有被小湊欺負過⬇️
去拜訪依里的父親,試圖說出孩子被霸凌的真相,
得到的回應是:不用管⬇️
希望女學生告訴校長小湊虐貓的事實,
女學生說:自己什麼都沒說過⬇️
他追問女學生為什麼要說謊,卻因為太過着急行為粗魯,直接把對方嚇哭。
這一幕,更坐實了他恐嚇學生的惡名。
眼看事情愈發混亂,
學校為了給早織一個交代,組織學生填寫一份問卷。
上面寫着“你有沒有害怕過堀先生?”“他有沒有對你大喊過或者抓過你?”等引導性問題。
很顯然,沒有一個人能無辜地走出這樣的問題。
為了平息風波,堀老師只好引咎辭職。
但辭職對他來說,並不等同於解脫。
登報之後,影響逐漸擴大,生活頻頻受到影響。
小報記者蹲點拍攝⬇️
家門口被掛上新鮮的豬腦⬇️
相愛的女友扛不住這種壓力,選擇離開⬇️
原本有條不紊的生活,只剩下一片狼藉。
他溜進學校,
想讓小湊說出事情的真相⬇️
卻把小湊嚇得落荒而逃,從樓梯上摔了下去。
聽到動靜的人群圍觀上來,
故事在人們口中,又變成了他在害人⬇️
聽到這句話,他絕望地趴在欄杆上,無力再為自己辯解什麼。
那麼造成這一切的“怪物”,是小湊嗎?
知道事情沒有轉機後,堀老師在家裡百無聊賴,翻出了學生的作文來批改。
他本來就有着糾錯字給出版商寫信的癖好⬇️
重看依里的作文時,發現了他文章里的藏頭詩,小湊和自己的名字。
老師這才意識到,兩個人其實是要好的朋友,他一直誤會了小湊。
可那些暴力行為呢?
依里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因為性格溫柔像女孩子,平時又喜歡跟女同學一起玩。
在同班男同學眼中,他一直是一個異類。
常常遭受言語羞辱⬇️
被開一點也不好笑的玩笑⬇️
好端端走在路上,會被突然撲倒⬇️
課桌上總會堆滿垃圾和粉筆灰⬇️
有時還會被關在廁所里⬇️
而小湊,不僅不是霸凌者還是依里為數不多的男生朋友。
但這種朋友關係,卻會給依里招致不幸。
跟他說話,會害他被揍。
不願意加入霸凌依里的陣營,
會被起鬨兩個人是一對⬇️
這種異樣的感覺讓小湊感到惶恐。
他不知道怎麼處理跟依里的關係,
怕自己會被一起當成異類,
有時被男同學指使,要對依里進行惡作劇,
他遲鈍地效仿但一點也笑不出來⬇️
看不慣男同學們的霸凌行為,
只好用笨拙的方式,維持內心的秩序。
依里被欺負,
他不知道如何制止,
於是轉身跑去踹翻同學們掛在教室後面的書包,
把自己變成同學眼中的怪物去吸引火力⬇️
所有人都以為小湊瘋了,
只有依里知道,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美術課上,男同學們如往常一般對依里進行惡作劇。
他們搶過依里擦顏料的抹布,扔來扔去當傳球玩。
當“球”被傳到小湊的座位上時,他沒有把抹布傳給下一位同學。
而是低着頭,默默塞回了依裏手中⬇️
這一反常行為立刻被嘲諷:噁心。
在哄堂大笑中,小湊起身搶過抹布,
和依里扭打在了一起。
其實小湊的怪異行為,都有跡可循。
廁所里凌亂的碎發,是因為在雜物間里,
依里摸了小湊的頭髮⬇️
而門外的動靜讓小湊擔心這一幕被人看見,
所以彆扭地剪去了自己的頭髮⬇️
只剩下一隻鞋,
是他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光腳的依里,
便脫下自己的一隻鞋子,分給朋友。
兩個人單腳跳着回家⬇️
水杯里的泥土,來自他們目睹了小貓曝屍郊野後,
萌生出想要火化埋葬它的想法。
眼看枯木越燒越烈,小湊擔心會起火,
於是用自己的水杯,接了水渠里的泥水去滅火。
前兩個成人視角的鋪墊,讓人不自覺地尋找真正的“怪物”,並把這份猜測帶到下一個視角中。
看到最後卻發現,這是一個美好純真到不那麼真實的故事。
兩個少年,小心翼翼地呵護彼此的友情。
他們遠離外界的聲音,
躲進隧道後面的報廢列車⬇️
帶來道具裝飾車廂內部⬇️
玩猜圖案遊戲⬇️
廢棄的車廂是他們的秘密樂園,
但車廂之外,這份純真卻很難延續。
世俗教給他的是無盡的偏見。
男同學們日復一日的起鬨⬇️
父輩的暴力矯正⬇️
知道花名的男孩很可怕⬇️
長得秀氣待人溫柔=像女孩=生病⬇️
要像男人一樣握握手⬇️
是“不一樣”,就等同於腦子被換成了豬腦,會變成怪物。
所以小湊跳下車,
急切地追問腦ct檢查報告,
來確認自己是否還“正常”。
一天清晨,他如往常一樣去找依里,
但無論他怎麼呼喚,都沒人應答。
最後在冰冷的浴缸里,發現了奄奄一息的依里。
於是在暴雨天,他們決定回到秘密樂園。
繼續編織與現實不同的幻夢。
三個視角交織在一起後,他們之間的屏障才被正式打通。
堀老師從作文中發現端倪,看清楚了自己的誤會。
早織理解了小湊那些怪異的舉動;
只是之前,他們困在自己局限的視角中,誤以為那就是真相,成為了彼此眼中的怪物。
兩個大人,在達成共識後一同驅車前往那座“秘密基地”,尋找兩個失蹤的小孩。
影片最後給了一個開放式結局,早織和堀老師趴在廢棄列車上,拚命擦除污泥,試圖透過玻璃窗看到車廂內部。
卻怎麼也擦不幹凈。
如同偏見鑿下的窟窿,怎麼填都蓋不住傷口。
小湊和依里,從滿是臟污的隧道中爬出,
奔跑在暴雨過後的新綠中,如獲新生。
影片的最後,“怪物”沒有真正出現。
不是憂慮的母親,
不是操心的老師,
也不是“不一樣”的少年,
但從始至終,“怪物”都沒有離開。
偏見與局限,
漠視和孤立,
塑造了一個個怪物。
而在這樣的成見中,人人都有可能是怪物。
最後一句
分享《怪物》最戳中橘的一個片段:
颱風過後,
小湊和依里爬出滿是泥濘的隧道,
眼前的光明景象讓他們感到不太真實。
依里問小湊:“我們轉世重生了嗎?”
小湊搖搖頭:“沒有,我們還是跟原來一樣。”
依里沒有失落,沒有不滿,
而是欣慰地說:“太好了。”
現實中的偏見與惡意仍在,
但小湊還是小湊,
依里還是依里,
這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