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2023年10月03日20:03:19 搞笑 6621

韓信以前在楚軍根本不受重用,找項羽獻策,又被看不起出身,正如韓信所言,項羽刻薄寡恩。相反,韓信投漢軍後,拜相封侯,如今已是齊王,地位已經到了臣子的頂點,造反失敗則一無所有。韓信帶的兵是漢王的,糧餉也得靠漢王這邊運,他要宰了曹參灌嬰這些漢將,剩下的漢兵他怎麼用?

漢兵可是承襲的秦兵制度,家族封地和齊國離得遠了去了。就算真有不想再回到漢地的人,這一部分相對所有漢兵只怕十不存一。剩下九成的人就算被威逼留下,打仗也不可能再有之前的戰鬥力。韓信這種時候當反骨仔,甚至不用劉邦項羽出手,齊國田家的餘燼都能和他鬧很久。

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 天天要聞

曹參和灌嬰的賞罰權掌握在劉邦手中,他們的妻兒也掌握在劉邦手中,甚至漢軍三萬多士兵的家屬也都在劉邦手中,這是劉邦能夠控制曹參和灌嬰的原因,韓信的這支軍隊裡面不光有曹參灌嬰,還有樊噲、呂澤,這些人是聽劉邦的。韓信能調動這些軍隊,主要是劉邦的授權,這些將領每個人都掌握了數量不等的軍隊,要是韓信敢謀反,這些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不跟韓信,帶着軍隊走了。

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 天天要聞

韓信所率領的軍隊就是一支拼湊不起來的部隊,每個將領都帶領着自己的軍隊,韓信就是這軍隊的盟主,但要說韓信能夠把這支軍隊完全控制做,其實是做不到,韓信能夠控制得了的就是自己直轄的部隊,他直轄的部隊有多少不知道。韓信能調動其他人的部隊憑藉的是劉邦的授權,不是因為這些人是他的下屬,蒯通這種人才是他的下屬。

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 天天要聞

韓信當時如果一意孤行要造反自立,是肯定能做到的,畢竟劉邦沒餘力攔他,只能默認並暫時袖手旁觀,但這並不意味着韓信就能順利安穩的當上齊王,因為他不自立,劉邦就是他的保護傘。雖然劉邦現在沒能力給他太大支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只要保持現狀項羽必敗,這也是田家為首的齊國勢力決定投降的原因。

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 天天要聞

而韓信決定自立後,同樣是這個原因,田家為首的齊地勢力只要堅持住維持原狀,丟掉的齊王就會再從韓信手裡變到田家頭上,所以韓信如果不自立。那齊地局勢就是韓信作為劉邦勢力牽制田家、如果韓信自立。那劉邦扭頭就會把毀約的錯。全推給韓信和齊地勢力合作,田家就會作為劉邦勢力牽制韓信、

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 天天要聞

他不需要贏,他甚至不需要不敗,田家只要保持不大敗苟着就好了,在齊地百姓也怨恨偷襲的韓信,和上在佔據齊地地理的基礎上,苟住並不是太難。要知道田氏為首的齊地,是硬抗過另一個殺神項羽的。項羽在有大後方有兵源,且擅長少量精兵以少打多的情況下,項羽都沒迅速摧垮田家。韓信在沒後勤沒兵源而且相對而言不擅長(相較於項羽而言的不擅長)以少勝多的情況下,韓信迅速平定齊地抽出餘力對外輸出的概率極低,在當時的局面下齊地只要不對外施加影響那局面就對劉邦有利,尤其是項羽又損失一員大將的情況下。

劉項對峙時期,韓信被封齊王,為何不抓住機會就此三分天下? - 天天要聞

綜上:韓信當齊王自立沒問題,問題是他能當多久,劉邦是沒辦法阻止他自,立但劉邦不是沒辦法反制。韓信一旦獨立和劉邦的關係不是陌生人而是仇人了,項羽也自顧不暇且看不起他,他一旦自立面臨的就是手下無兵(齊地敵視)、帳下無將(沒底子且無信任)、外邊無友,可以說一旦自立地利人和盡失。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着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