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遊客在淄博市一家燒烤城吃燒烤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文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趙鑫
這個假期,淄博堪稱頂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的燒烤熱度,在爆發性的旅遊熱情中愈加旺盛。一些城市紛紛開始思考複製淄博的可能性——目光最後落在“地攤”上:兩年前,淄博政府曾在多個區新增66處早市、夜市及便民疏導區,允許當地市民“練地攤”。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攤位上冒着熱氣的食物,勾動着人們的味蕾,而親民實惠的價格則是地攤經濟真正的“王牌”。誠然,地攤稍顯土氣簡陋,但和“高大上”的酒店、商場一樣,都是民眾所需,滿足的是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地攤經濟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在地攤經濟中,商販無需支付高昂的租金,就業門檻低、靈活性高。對於低收入人群,特別是城市務工人員、失業人員,是一種創收或者謀生手段。地攤不大,但背後可能維繫着一個家庭的生計。
地攤經濟存在於市井,映射的是一種城市生氣。煙火之中蘊藏的是對生活的盼頭,對好日子的嚮往。就像以“烤”出圈的淄博,人們追捧的不是多麼精湛的燒烤技術,而是伴隨着城市的復蘇,帶給人們的那股精氣神,讓人們體驗過生活的美好和珍貴後,能夠再次出發,奔向未來。
但城市的發展並不是靠某種經濟形態的“曇花一現”就能持續,更多的要靠治理的思維讓經濟業態能夠更加規範地發展,讓治理效能轉為發展動能。這次淄博出圈,讓城市管理者們重新開啟對地攤經濟的思考,尤其是部分一線城市緊鑼密鼓地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這種快速響應的態度值得點贊,但解禁“路邊攤”只是一個開始。
就像一些網友說的,淄博燒烤的作業“不好抄”。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特點,地攤經濟的發展無法套進一個標準化的“模具”之中。所以,接下來還是要在精細化管理上下足功夫。要從政策、細則、管理等方面通盤考慮,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地攤經濟的價值。既要避免地攤經營“一哄而上”,無序設攤回潮;同時也要加強治理的靈活性,探索利用公共區域有序發展地攤經濟,讓地攤經濟更好地融入城市肌理之中。
編輯: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