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馬占福所在的47軍,接到了奔赴老山前線的命令。
開戰前夕,在部隊的安排下,每位戰士都拍下了一張照片,為的是萬一犧牲了,也能當作紀念留給家人。戰士們也深知,戰鬥就意味着犧牲,所以他們提前寫好了遺書。然而讓人奇怪的是,馬占福那段時間卻顯得悶悶不樂,並沒有寫,以至於大家都嘲笑他怯懦。後來,馬占福更是只借了一部錄音機,對著錄音帶連喊了26聲“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要從馬占福回家探親說起。
馬占福當兵後,其實也回家探過親。不過,他在準備去老山前線戰鬥前的探親,卻讓細心的母親隱約覺得有些不安。
那幾天,馬占福不但在家裡忙裡忙外,還不斷對母親說,母親體弱多病,還是盡量少做些好。
不僅如此,一向不太愛串門的馬占福,還抽空到所有親戚和鄉鄰家走了一圈,和他們一一告別。
臨行前,馬占福特意給母親買了一套衣服,叮囑她一定要注意身體,別太累着了。又交代哥哥說,他走後,一定要代他好好孝敬母親。弟弟和妹妹年紀還小,無論如何,要讓他們上學讀書,將來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以前,儘管馬占福每次離家,都會和家人告別,但從沒有這樣面面俱到地和每一個人告別。正因如此,馬占福的母親,才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其實,不知道馬占福上前線的也只有他的母親了。當時,馬占福還找村委會借的80塊錢,給母親買了一件新衣服。馬占福對村支書馬生良說,他馬上要上前線了,還不知道能不能回來。萬一回不來,也算盡最後一次孝心。
其實,兒子不和母親商量就自作主張,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1984年,青海省大通縣的徵兵工作開始後,馬占福知道母親會反對,於是背着母親到民兵連長那裡報了名,然後才把報名的事情告訴了母親。這件事果然遭到了母親的反對。
馬占福說服母親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到部隊去後,他會吃得很好,還可以把每個月的津貼寄回來,貼補家用。馬占福此話一出,母親一下就沉默了。那時候,雖然田地已包產到戶,糧食也夠吃了,但家裡孩子多,依然很貧困。馬占福去當兵,不僅可以緩解家裡的生活壓力,寄回來的錢,還能補貼一家人的生活,這確實是讓母親心動的地方。
說起來,馬占福想當兵的志向是從小就立下的。
有一次,老師要求學生們寫作文,作文的題目是:我的理想。
從小聽多了英雄故事的馬占福,不假思索地在作文里寫道,長大了參加人民解放軍,當一名威武的軍人去保衛國家。
入伍後,馬占福被編入蘭州軍區47軍139師417團4連1班。他在部隊里認真訓練,刻苦學習,追求上進。閑暇時他還拿着高中課本讀,他說他想考軍校。

馬占福特別儉省,每個月的津貼發下來後,他就一分不留寄回家。除此外,馬占福吃飯的時候,還總是敞開肚皮吃。好幾次,他竟能一口氣吃了六七個饅頭,因此他還被戰友們笑話了。
當時,中越邊境由於受到越軍侵擾,一直沒有停止過戰鬥。為了教訓圖謀不軌的越南,中國軍隊在老山和者陰山一帶與敵軍發動了多場戰役。但受山地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越戰爭打了數年之久,仍然沒有結束的跡象。部隊里的戰士也都盼望能到老山前線去參戰。在他們看來,能去前線為國而戰,是巨大的認可和鼓勵,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
所以,馬占福所在的部隊接到調往老山前線的調令後,早就想出征前線的戰士們,都迫不及待地給家人寫好遺書,就等着開拔前線。
馬占福聽說要到前線去打仗,他也希望自己能早日立功。但是,一想到自己這一去可能會戰死。一旦戰死,就沒機會給母親養老送終了,這讓他終日悶悶不樂。結果,不知情的戰友們,都把他這當作不勇敢的表現,紛紛嘲笑他。
馬占福也想寫遺書。可是千言萬語,卻不知道該給母親說什麼。所以他只是借來了一個錄音機,對著錄音機喊了26聲“娘”。
老山前線由於是山地作戰,一方面越軍在老山陣地上到處埋地雷,另一方面越軍還修築了不少軍事防禦工事、戰壕和暗堡等,這給我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為了摧毀越軍設置的障礙,需要一支勇猛的突擊隊先在前面掃清那些地雷和暗堡。

當時,第一突擊隊就承擔了這個光榮而又危險的任務。
成立第一突擊隊時,馬占福就幾次三番找到領導,請求加入隊伍。最終,在他的軟磨硬泡下,他才得償所願。
1987年1月7日清晨,馬占福所在的第一突擊隊1班,悄無聲息地摸向了老山前沿167高地,準備清剿越軍隱蔽處的暗堡。
天色微明,地面還看不太清楚,因此清剿任務進行得並不順利。
不過,隨着總攻的炮聲響起,原本龜縮在暗堡里的越軍聞聲而動,拚命向洞外扔手榴彈和爆破筒。這反而讓馬占福和戰友們迅速發現了他們,一一了摧毀他們。
在攻破了敵人的機槍陣地後,馬占福所在的部隊乘勝追擊,繼續向高地前進。突然,一梭子彈擊中了他的腹部。他忍着劇痛,躲到一塊大石頭背後。直到這時他才發現,由於傷勢嚴重,腸子都滑出來了。他顧不得多想,趕緊進行了簡單包紮,準備繼續戰鬥。

可是,馬占福剛從石頭後冒出頭,敵軍的子彈又飛過來,擊中了他的腦袋。馬占福頓時昏倒在地。不久後,他在巨大的炮聲中蘇醒了過來。這時,他看到戰士們已經向高地發起了總攻。然而,離他最近的那個暗堡,火力特別兇猛,壓制着戰士們繼續前進的步伐。於是,馬占福忍着劇痛,匍匐前進,想要摧毀這個暗堡。
他忍着肚子上和頭上的疼痛,一步一步往前爬,在離暗堡機槍口1米左右時,他突然一躍而起,把爆破筒塞進洞口。沒想到洞中的越軍在驚慌之餘,又把爆破筒往外推。眼看爆破筒就要被推出來,馬占福一邊用胸膛頂住即將被推出的爆破筒,一邊回頭大喊:“班長,沖啊……”
隨着“轟”的一聲巨響,暗堡隨之坍塌。
目睹了這一切的戰士們受到激勵,高喊着:“為馬占福報仇!”他們像潮水一樣衝鋒向前,很快就佔領了167高地。
戰鬥結束後,戰士們在一片狼藉的戰場上,找到了馬占福的遺體。只見他半截身體被埋在土裡,一隻手伸在外面,手上還套着爆破筒的拉環。
馬占福英勇就義後,他成為了一名“黃繼光式”的英雄,被授予了“鋼鐵戰士”的稱號,並記一等功。他的遺骸則被安葬在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

馬占福的遺物和撫恤金,包括那錄著26聲“娘”的磁帶,也被送到了大通縣農村的老家。當他的母親在聽到兒子一聲聲悲切喚“娘”聲的時候,一時間悲痛得說不出話來。她知道,此後她再也不能親自聽到兒子喊“娘”的聲音了,要想聽,就只能聽這個磁帶了。
馬占福的母親很想去看看兒子的墓。只不過,由於馬占福的墓地遠隔千里,再加上她常年多病,因此直到去世,她也沒能去看看被埋在烈士陵園中的兒子。

2012年,在當地政府和民政局的支持下,馬占福的哥哥和弟弟,才得以到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為他掃墓。只是,這時距離馬占福去世,已經過去25年之久了。
一個多麼樸實的戰士!他心中裝着對祖國的“忠”,同時也裝着對母親的“孝”。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最終,馬占福選擇了“忠”!只是,他實在割捨不下對母親的愛。對於自己不能給母親養老送終深深愧疚,所以才有那26聲“娘”。而這也體現着那個時代軍人熾熱的感情和高尚的品質,值得我們永久學習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