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國家都喜歡吃牛排,論一塊牛排在西餐地位的影響力!

為什麼西方國家都喜歡吃牛排,論一塊牛排在西餐地位的影響力!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輩就開始馴化牛了,而在過去,牛是農業生產最大的勞動夥伴,是絕對不可以吃的,在秦朝吃一口牛肉,小命就沒了,而從隋唐到明清,吃牛肉也是會被判刑一年半,流放一千里。

而中國人開始吃牛肉,是到了民國時期,牛可以大量養殖人們才開始吃牛肉,加之大量西方文化湧入國內,西方人吃牛肉早已習慣了食用牛肉,尤其是美味的牛排,牛脊背上最嫩的這塊肉被稱為菲力牛排,外脊帶一點脂肪的叫做西冷牛排,西方人吃牛排是很有講究的,每個不同部位的牛排,對製作的細節和火候的掌控都是不一樣的。

隨着時代的進步,我國大開國門的體系,我們漸漸接受了西方文化,到了國內中西結合起來的東西就變得更多了,包括吃牛排就是如此。近年來我國開起了很多家西餐廳,西餐在我國各個大中小城市也都很普遍了。

牛排的種類是非常繁多的,他們分為牛的種類和牛身上的部位,最常見的三大牛排是菲力牛排、西冷牛排、肉眼牛排,菲力是牛脊背上最嫩的肉,西冷是外脊背上的肉,而肉眼取自牛的肋脊部僅次於菲力。新手推薦試試西冷牛排,因為西冷做法比較簡單些,沒有那麼多精細的要求,肉質和口味也很好。

西餐牛排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講,就是好奇嘗嘗鮮,牛排確實很營養也很美味,但是沒有人會長期食用,因為畢竟我們的飲食還是東方化,再有一點就是西餐廳的價格確實很昂貴,常吃錢包會餓瘦的,如果有喜歡吃牛排的小夥伴,我教你不用再去西餐廳,在家也能吃牛排。

【今日美食】:煎牛排

【所需食材】:牛排200g 海鹽2g 黑胡椒0.5g 橄欖油1ml 黃油2g

【烹飪過程】:

步驟1

牛排好不好吃,90%靠的就是牛肉的品質,市場上牛排的種類有很多種,牛排盡量選取厚切的牛排,吃起來口感比較好(一般2cm-2.5cm的牛排是最佳選擇),關於等級根據自身消費能力購買,一般我們自己在家裡吃牛排,買差不多的就可以了。還有一種合成牛排,大家一定不要買,文章的最後,小編會教大家如何挑選牛排。

步驟2

煎牛排選鍋也是有講究的,煎牛排5%靠鍋具,最起碼也得是厚的平底鍋,最專業的就是這種帶棱的平底鍋。

步驟3

選這種鍋是因為煎完牛排多餘的油就漏在凹槽里了,牛排吃起來不會太油膩,看着也清爽。

步驟4

剩下的5%就是靠烹飪手法了,牛排的最好搭檔是海鹽加上現磨的黑胡椒,那些其他的調料最好不要加,不新鮮的牛排才用那些爛料來掩蓋味道。

步驟5

買回來的牛排不要拿水洗,應用廚房吸水紙,吸干血水。若買回來的是冷凍牛排,則自然解凍即可。只要均勻的塗抹上海鹽、黑胡椒、橄欖油,就可以開始煎了。

步驟6

先熱鍋,把鍋熱到非常燙的時候下入牛排,先煎一面2分鐘左右,表面變色起焦褐感即可翻面,煎制另一面同樣,牛排超過2cm就要封邊,用夾子夾起來煎牛排邊,稍稍煎制變色即可,這樣的烹飪時間煎制的大約在五分熟,具體時間還是根據個人口味來定,推薦大家吃7分熟的牛排,7分熟的口感是非常不錯的,多數人也能吃的慣,是比較符合大眾口感的,如果你的牛排教薄,請自行控制時間,不要煎大勁了會影響口感的。

【烹飪小貼士】:剛剛說過牛排好吃與否食材佔了決定性因素,小編總結了幾個挑選新鮮牛排的小竅門,接下來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們一定要買原切牛排,為什麼這樣講,因為還有一種叫做合成牛排,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看包裝袋後邊的配料表,如果配料中含有食用膠,說明這是合成牛排,千萬不要買。

其次,看形狀和紋路,原切的牛排一般都是包着一層白肉的,紋路都是朝着一個方向自然鋪開的,搭眼一看就是出自同一塊肉,不會有較大的區別和凌亂的紋理。

最後,看肉質的彈性,好的原切牛排肉質紅嫩有光澤,脂肪呈現乳黃色或者是乳白色,用手指按下去會有回彈的感覺,不會鬆鬆垮垮,即使是冷凍的進口好牛排,解凍後和新鮮的牛排差異也不會太大。

正確的挑選牛排,才能買的放心吃的舒心,掌握以上幾點,挑選牛排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