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ip地址顯示為江蘇的博主發布其吃生腌小龍蝦的視頻,引發爭議。
視頻中,博主先是剝開小龍蝦的頭,隨後猛吸一口,接着把蝦尾吸進嘴裡。
這一畫面驚呆一眾網友,有網友表示,“熟得我都不敢吸頭,生的你還吸了!”
也有網友提醒,“千萬不要模仿。”
小龍蝦頭部重金屬含量較高
同時存在寄生蟲風險
對於該博主的行為,湖南省胸科醫院營養科營養學博士何水清表示,不推薦吃生腌的小龍蝦與其他生腌的水產品。
何水清認為,首先,小龍蝦是淡水生物,可能攜帶肺吸蟲等寄生蟲。生腌的調料(如白酒、醋)無法徹底殺滅蟲卵,食用後可能導致寄生蟲感染,引發腹痛、腹瀉甚至器官損傷。只有100℃烹飪15分鐘以上,才可徹底殺死體內的寄生蟲囊蚴。
其次,生腌過程中,若處理不當,小龍蝦可能攜帶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易引發急性腸胃炎。
第三,小龍蝦若生長在污染水域,體內可能富集重金屬或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
4月24日,微信公號“健康南京”也曾發布食用小龍蝦的安全指南。
文章稱,有研究人員對小龍蝦不同部位的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小龍蝦不同部位的重金屬含量存在顯著差異,腹部肌肉重金屬含量明顯低於蝦頭。
這是因為小龍蝦的肝、腎、胰等解毒和排泄器官都在頭部,這些器官可以產生大量的金屬硫蛋白來束縛重金屬元素,因此,重金屬元素更容易集中在小龍蝦頭部。此外,外殼也是小龍蝦處理重金屬的重要部位。
文章提醒,吃小龍蝦最好只吃蝦肉,不要吃蝦黃和蝦頭,同時一定要充分煮熟。
寄生蟲潛伏期或長達幾十年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潘江提醒,小龍蝦(尤其是淡水品種)由於生長環境原因,可能攜帶肺吸蟲、肝吸蟲等寄生蟲。肺吸蟲幼蟲可通過生食或未煮熟的蝦進入人體,寄生在肺部,引發咳嗽、胸痛、咯血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器官阻塞或死亡。
肝吸蟲則寄生於肝膽管系統,感染後可能導致膽管炎、肝硬化甚至膽管癌。
值得注意的是,寄生蟲的潛伏期可長達數月至幾十年,感染初期可能無癥狀,易被忽視。生腌食品家庭製作生腌時,白酒酒精濃度(通常不足70%)、腌制時間、食材處理等工藝環節常常不能殺滅這些病菌。所以同樣不建議食用生腌小龍蝦。
吃生腌小龍蝦的案例並不多見,但近些年,因生食海鮮導致寄生蟲感染的案例,時有發生。
2025年2月,一名10歲的男童因3年前在溪流中抓螃蟹時“嘗鮮”了生蟹腿,感染上肺吸蟲,心包出現大量積液,生命一度岌岌可危。後經過治療,其病情逐漸穩定。
不久前,廣州一位55歲的男子出現持續腹痛、發熱、濃茶色尿液,經檢查確診感染肝吸蟲。據了解,該男子有魚生食用史,初步懷疑可能是因為進食魚生感染了肝吸蟲,而肝吸蟲堵住了膽管,引起膽道梗阻並發膽管炎。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肝膽外科的潘醫生提醒,感染肝吸蟲後早期癥狀不明顯,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等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時,病情往往已經較為嚴重,可出現持續腹痛、膽管炎、黃疸等癥狀,後期更有可能誘發膽管癌和肝癌。
潘醫生建議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常吃魚生、生腌及沙拉的人,建議每半年檢測一次糞便蟲卵。
珍愛生命
科學享受美味
來源:中國青年報、瀟湘晨報、福建廣電
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曹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