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斤大羊排直接搬上桌,這個秘密基地只有東北人知道

廈門吃過不少東北菜,在東北菜館裡,讓我念念不忘的還得是鍋包肉。每次想起那一口酸甜的鍋包肉,都饞。

但今天推薦的這家「德潤樓東北菜館」,征服我的倒不是鍋包肉,也不是醬大骨,而是一份烤得噴香的羊排。

“你們這的招牌是什麼呀?”

“烤羊排和烤羊腿客人都點得很多”,老闆坐在凳子上悠悠說道。

知道東北菜不是八大菜系之一這樣的熱知識,但還真不知道烤羊排也是東北菜館裡的招牌。

印象里吃到的大部分烤羊排,都是在後廚烤好以後,再切成好入口的小塊,盛在盤裡端上桌。

但他家,是將整塊羊排完整地搬上桌,在炭火上復烤之後自行切割。(在點單之後才注意到,每個桌子上都會有一個烤爐,都是為了烤羊排而準備的)

只見老闆架着一整塊烤得金黃的羊肋排向我們走來。羊肋排經過簡單腌制後,由烤叉串着,就這麼端上桌,眼前的龐然大物瞬間搶佔了視線。

老闆為我們添上木炭,將烤好後的羊排架在上邊繼續加熱。這樣,剩下的步驟就全部需要自己動手了。

輕輕握住鐵柄轉動羊排,在炭火高溫的強力攻勢下,香味逼出,一股肉香穿過鼻尖,耳邊再伴有羊肉嗞嗞冒油的聲音,手已經不自覺伸向叉子。

在這份羊排面前,明白了什麼叫做急不可耐。

淌着哈喇子動起刀,叉子碰上羊肉,若是輕微擠壓,豐沛的汁水便順着骨頭滴到炭火中,“唰”地一下冒起白煙。柔嫩的羊肉也易分割,手起刀落之間便輕而易舉地切成塊。

接着放到嘴裡,外層脆口內里鮮嫩,多汁的羊肉與皮下的油脂融為一體,一口咬開汁水便在口腔中炸開,鮮美盡情釋放。

自己喜歡焦脆的口感,特意烤得久了些,待到外皮烤得焦香的時候,是最佳的賞味時刻。

連着骨頭一起啃更得勁兒。緊實的肉連着幾層薄薄的脂肪,烤得外皮金黃酥脆、焦香四溢。

和小串的羊肉串不一樣,直接烤的羊排,多多少少都帶有些許膻味。不須濃重的辣椒孜然來調味掩蓋,保留了羊肉最原始的原汁原味。

吃鍋包肉,好的是一口衝上鼻腔的酸。這份鍋包肉的調味深得我心,酸甜適中,保留了一絲白醋味兒。芡汁均勻地裹滿每一片肉,透着晶瑩的光澤,任憑油脂掛在嘴邊也絲毫不膩。

夾起一塊,表面裹着的芡汁隨之拉扯起來,入口“咔嚓”一聲,足以體現了外皮炸得有多麼酥脆。在牙齒感受外酥里嫩的瞬間,便開啟了屬於舌尖的美妙旅程。

藏在外皮底下的裡脊肉柔嫩厚實,也不會幹柴,口感一絕。

吃這份醬大骨居然可以用筷子?別看不起!老闆特地把大腿骨切成好入口的小塊,用筷子也能很好感受醬大骨肉身的那一份撕扯感。

這份醬大骨醬香味足,但可惜的是汁水不算豐沛,肉吃起來也比較柴。

吃完一大桌葷菜之後,蘸醬菜絕對是最好的解膩神器。傳統的東北吃法,吃的便是一份新鮮爽脆的口感,這份新鮮握在手上就可以感受得到。

生菜做底,再添上大蔥、豆皮與黃瓜辣椒,這麼一卷、一蘸,將搭配的雞蛋醬均勻沾上,你就可以嘗到這口爽脆滋味。

所謂蘸醬菜,濃郁的雞蛋醬便是靈魂。味道咸香可口,帶有黃豆醬本身的醬香,使得普通的蔬菜都變得有滋味起來。

辛辣的大蔥首先佔領味蕾,接着轉為蔬菜的清新,多嚼幾下,層次感十足,在大醬的浸潤之下,有着多重的口感。

再以一份清涼的苦筍小腸煲結尾才愜意。

苦筍嘗起來倒不苦,反而是多了些清爽的味道。但小腸不是很多,口感偏硬,不夠Q彈。

吃飽喝足之後,這裡才開始熱鬧起來。熱情大方的老闆在前台迎接客人,“很多東北老鄉都來我們這吃飯”,忙裡偷閒操着一口濃濃的東北腔與我們嘮嗑。

紅彤彤的炭火映得我們臉膛發紅,大口吃肉的快樂也算是感受到了,至此,想去東北的衝動又多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