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又一名酒雄起,曾入選名酒,也曾被曝外購基酒,如今再次出發

說到四川的白酒大家一定會想到“五糧液”和“劍南春”,這兩款酒可以說是在濃香中一直處於領跑的地位,但其實四川還有一款曾入選中國名酒行列的沱牌酒

沱牌酒是川酒六朵金花中的一員,在八九十年代成為中國名酒後迎來機遇期,並於九十年代中後期達到頂峰,曾一年銷量達到50億瓶,在白酒行業中名列前茅。

可是,後來的沱牌把大部分精力用於品質提升上,對市場營銷缺乏探索,而且也沒有高端品牌作支撐,品牌形象被拉低,因此逐漸淪為六朵金花中實力和名氣最弱的2款白酒之一。

當然,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彷徨後,如今它重整旗鼓,在堅持“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華”的生態釀酒之路,開始進軍白酒高端行列。

何為“生態釀酒”?

它在行業內第一個提出生態釀酒和生態化經營理念,建設全國白酒第一個釀酒生態園區,“生態釀酒”術語被納入國家執行標準,規範了行業對“生態釀酒”的認識。

在2017年正式將沱牌捨得更改成“捨得酒業”,詮釋了中國人對捨得智慧哲學,舍名利如過眼雲煙,得生態自然發展。

同年便成立“中國生態釀酒產業技術研究院”進一步拓展生態釀酒的深度和廣度,以“生態二字”從原料水源,到窖藏罐裝貫穿整個釀酒流程。

捨得酒業擁有6.5萬平方公里的釀酒生態酒園,取捨得酒業在射洪市建立的6萬畝生態釀酒專用糧食,以源自海拔5588米岷山雪融水,配合獨有的“六糧濃香工藝”製作出生態的“黃金酒麴”釀造出更加“醇厚、甘冽、凈爽”的捨得酒

可見,沱牌捨得一直在堅守品質,始終以品質作為根基,這是難能可貴的,但即便如此,它的發展道路也比較坎坷。

坎坷的發展歷程

去年,捨得酒暴雷,但是捨得酒以擁有全國第一儲量12萬噸的老酒為賣點,隨後被傳出根本沒有12萬噸老酒的儲存,而是外購酒精。

這一傳聞直接使公司陷入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之中。

流出這樣傳言是有人猜測,上世紀90年代,捨得酒業基酒的產能並不大,即便滿負荷生產基酒,除掉每年需要用掉的產量以外,最多也就只能剩下每年總產量的10%。

把每年剩餘產量貯存至今,量級也達不到所說的12萬噸,最多是其中的一半,即6萬噸左右。

至於12萬噸老酒是否確有其事,捨得給出了解釋。

這需要從它的前身“沱牌”說起,沱牌前期銷量並不是一直都很好,因此前期生產的基酒基本都是滯銷狀態,這為後來的捨得酒高端化留下了大量的基酒庫存。

而且長期的存放,使這批基酒更具價值,為後來的“老酒戰略,老酒賣點”做好了鋪路。

傳出購買的食用酒精,公司也是有了相應的回應,所購買的食用酒精,均用於公司當時的低價位產品系列。

而捨得酒着眼於中高端產品,因此仍然堅持以“老酒戰略”為賣點,以“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華”為釀造理念標準,堅持生態釀造,生態化經營,再一次出發,用生態酒口碑重新贏得大眾消費者的信賴。

在我們的白酒行業中有着許多像捨得沱牌這樣曾經遇到危機,但仍然堅持自己最初的理念,最終鳳凰涅槃,重獲新生,寶豐酒便是其中之一。

寶豐酒也是中國名酒,但發展過程比沱牌還坎坷,但因為體質和內部管理的問題,始終沒能走出河南。

這酒已經錯過了曾經的輝煌發展時期,但公司經歷多次改革後,重新制定了市場方案,堅持原有的釀酒理念,重新建立在消費者心中良好的口碑,使人們重新記起曾經的輝煌時刻。

與之相同的還古道江湖1800,曾經從事幕後基酒釀造30餘載,如今台前一鳴驚人。

這款酒是產自有着30多年基酒釀造經驗的酒廠,一直在幕後默默無名,只是最近才開始轉戰台前,打造屬於自己的白酒品牌。

它用自身實力,打破白酒多年的釀造規則,開創白酒數字化概念的先河,優選五種糧食為釀造原料,採用創新釀造工藝,運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有效降低酒體中上頭物質,時期宿醉之後不頭疼,醒酒快。

憑藉酒體豐滿醇厚,酒香濃郁,倒入杯中酒花綿密持久,入口甘醇凈爽的陳酒品質和親民的定位,很快便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人們口中日常飲用的口糧酒。

白酒生活小貼士:

手機數據線時間久了就會發黑、發黃,我們可以將白酒倒在棉布上,然後慢慢擦拭,這樣我們的數據線又可以恢復原本的潔白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