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溫變化大,這種氣候條件很容易導致蔬菜生長不良,所以這段時間自家種的蔬菜總是長不好,很多農民伯伯都在買菜吃。雖說蔬菜不好種養,但田間地頭的野菜無論在任何氣候下仍然能生長茂盛。
雖說野菜的種類有很多,而且一年四季均可採摘,但秋季的野菜要比春季時要少一些。其中,有一種野菜正在悄悄露出嫩葉,它藏在秋天裡的“補陽菜”,如今可以採摘了,懂養生的人都在吃。
這種有“補陽菜”之稱的野菜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艾葉。說起艾葉,它的大名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它在我國食用歷史悠久,是民間百姓最常吃也是最愛吃的野菜之一。
很多人以為艾葉要到春季才有採摘,其實在我們的南方地區秋季時就開始長出了嫩葉,它的食用時間比其它的野菜要長很多,可以從秋季食用到春季,除了野生的艾葉以外,還有許多人栽培。
由於艾葉是一種天然的野菜,即使是栽培的艾葉也仍然比蔬菜更好種養,生命力也更為頑強,無論是在任何氣候仍然能生長茂盛,而且種一次後每年都會自然生長,真的是非常方便。
艾葉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天然的滋補佳品,如今種植艾葉的人也是非常多,因其自帶一種獨特的艾香味可以製作多種美食,最受歡迎的美食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團了,吃起來軟糯香甜,大家都喜歡吃。
另外,艾葉還可以做艾丸、做湯、煮雞蛋、煮麵條、涮火鍋等,怎麼做都好吃。而且艾葉是一種營養成分非常高的野菜,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同時還含有揮髮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對改善人體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艾葉為菊科艾屬灌木狀草本植物,它的分布非常廣泛,除了極旱和極寒的地區以外,在我國的其它省區均有分布,在農村的山坡、路旁、河邊、荒地、村邊等處均有野生,如今也有很多人大量種植。
艾葉雖是一種農村常見的野菜,但它並不是一種普通的野菜,它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價值都非常大。古人說“知艾者福”,甚至有“草中之王”的美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為上品。
艾葉其全草及根均可入葯,具有調經止血、驅風散寒、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的功效,對月經不調、月經過多、痛經、偏頭痛、感風哮喘、風濕痹痛、失眠、、消化不良、皮膚瘙癢等多種病症均有作用。
艾葉性溫,而且又是一種極陽之物,於是在民間又有“補陽菜”之稱,非常適合養生,尤其是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可以適當吃一些溫性食物來補充陽氣,而艾葉再適合不過了。
各位朋友,你們家鄉有這種艾葉嗎?它是一種藏在秋天裡的“補陽菜”,如今可以採摘了,懂養生的人都在吃,因為珍貴。若你在家鄉遇見,還望及時重視起來,不妨摘些回來補一補。
備註:
1、本文屬於科普文章,不構成用藥建議,請遵醫囑!
2、想要了解更多的草藥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營養師何海珍,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