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好吃:百年糕點世家的秘傳酥皮香》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這本由青島出版集團推出的新書,透過山東臨沂劉氏家族一脈四代人的糕點製作史,來反映二十世紀鄉土中國的風雲變幻史。
新書作者李青在2020年發起了一個名為“ABC文藝合作社”的藝術項目。該項目致力於“基於日常生活的民間口頭文學創作與研究,希望通過文字、圖形、聲音和影像等語言形式對正在發生的現實事件進行記錄,從而展開系統的研究與創作。
據李青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5張唱片的發行和13部紀錄片的拍攝。本書作為第二部圖書,談到其內容,李青說:“秋香食品作為一家即將百年的老字號,放在全國範圍內知名度目前還是比較低,但在山東臨沂這個新晉千萬人口的城市裡,秋香食品可謂是大名鼎鼎,更是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儀式:逢年過節,人們走親訪友總是要帶上秋香食品生產的月餅、桃酥、麵包等各種點心。這早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概念,成為了人們約定俗成的共識。”

二十世紀初,山東人劉寶桂先生闖關東歸來,攜其子劉步文於1926年在山東臨沂創辦了“長發祥果子鋪”,所做糕點“好吃”之名遠播十里八鄉,成一時佳話。1938年,日軍進犯臨沂,長發祥果子鋪易地開張,依然生意火爆,在魯南地區聲名鵲起。
1956年,劉氏家族響應國家號召將“長發祥果子鋪”公私合營,併入當地供銷社,三代傳人劉傳厚、劉傳忠兄弟成為供銷社職工。
1980年代,伴隨着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的生活日漸豐富,糕點需求開始旺盛。劉傳忠、劉傳厚兄弟被請到各大食品廠和糧站做技術指導,為兄弟單位培養糕點製作人才,同時幫忙設計製作糕點生產設備。
1996年,第四代傳人劉繼恩創辦“秋香”品牌,將祖上三代積累的糕點製作手藝發揚廣大。每年中秋來臨,產品供不應求。秋香食品在自產自銷之餘,為全國200多個糕點品牌提供餡料,為北方糕點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有媒體記者好奇地採訪劉繼恩家族的經營秘訣時,他說:“北方糕點尤其是點心製作,與江南蘇式點心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追求‘皮酥餡香’,而劉氏點心的特別之處在於其獨創‘酥皮香’工藝,通過特殊的配方和工藝流程,使‘皮更酥,餡更香,餡中有皮味,皮中有餡香,皮餡相輔,香酥互補,口感飽滿,回味悠長’。”
《好吃:百年糕點世家的秘傳酥皮香》的責任編輯金汶說:“百年傳承,一脈四代。透過劉氏家族的糕點製作史,二十世紀的風雲變幻隱約其中。無論劉寶桂背井離鄉創業求生,還是劉步文千里歸家攜子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或劉繼恩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將祖傳的手藝變成現代產業,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圍繞‘糕點’展開。這在一個變化巨大的環境里,是非常少見的‘傳奇’事件。”他特別喜歡劉氏家族內部常說的一句話:“除了做糕點,其他的咱也不會。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不能把祖上的手藝丟了。”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