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四川雅安的魚子醬、安徽六安的鵝肝、山西運城的大閘蟹、吉林的藍莓......近期,各地網友與哈爾濱互贈禮物的互動,成為一場全國“農業大摸底”,各地紛紛盤點當地的“隱藏”特產。其中,上海盛產的藏紅花也“藏不住了”。
據“上海崇明”官微,崇明是國內最早開始規模化種植藏紅花的地區。藏紅花的原產地為中東伊朗,是在漢晉之際傳入西藏,再由西藏傳入中原地區,“藏紅花”便由此得名。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開始引種藏紅花。當時,只有上海地區才有藏紅花種球,且被嚴格控制外流,上世紀90年代,崇明藏紅花產量可觀,也有了“產量占國產藏紅花90%”的說法。
目前,藏紅花陸續在我國多地實現規模種植,有些地區以銷售藏紅花種球為主,有些地區將藏紅花花絲作為土特產出售,但崇明產藏紅花不僅數量可觀,且多數作為藥用。“上海崇明”官微指出,近幾年,崇明種植藏紅花面積約1000畝,年產花絲量在600-700公斤。
上海瀛洲藏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茅仁剛的藏紅花種植之路始於2007年,他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適宜當地氣候的“大田種球,室內育花”二階段種植方法,使得崇明產的藏紅花質量更高。“二段法”即每年11月到次年5月,藏紅花球莖在大田地里生長;6月到11月藏紅花球莖在室內孕育花蕊。由於藏紅花在開花階段僅靠種球提供營養成分和水分,無土無水極端環境下產生的脅迫效應打造了高品質的崇明西紅花。
上海地區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也更適宜藏紅花的生長。在當地,藏紅花的繁殖係數較高,可以達到1.5左右,最高的能達到2。當同樣的種球在其他地區種植,效果就打了折扣。“除了種植技術外,最關鍵的是自然環境原因,很多地方引種後未能實現可持續生產,有的繁殖係數甚至低於1。”茅仁剛說。
上海崇明區廟鎮永樂村以“中國藏紅花之鄉”聞名,位於這裡的上海姿蔓西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也是藏紅花種植的大戶。合作社負責人萬建達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年底採摘花絲的時節十分忙碌,忙不過來時,會雇50多位村民一起幫忙。”靠着這細小的花絲,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步入了“萬元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