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雨水比較多,空氣濕氣濃度大,人體內的濕氣也會日益加重,每天感覺身體沉重,睏乏無力,影響身體的運轉。俗話說:“濕氣不除,後患無窮”。所以,在飲食上為身體除濕是很關鍵的一步。下面推薦6種粗糧美食,女人常吃健脾養胃,慢慢逼走濕氣,一身輕鬆,健康過春天。
★赤小豆薏米祛濕粥
提起祛濕氣,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薏米葯食兩用,應用價值很高。濕氣較重的人常吃可以緩解濕氣的淤積,脾胃自然好起來。搭配赤小豆和芡實煮粥,功效更顯著,每天早上一小碗,身體會輕鬆很多。
【食材】:芡實 適量、赤小豆 適量,薏米 適量,冰糖 適量
【做法】:
1、薏米先用鍋小火干炒一下(不用油),炒至薏米發黃即可,這樣可減輕它的寒性。
2、把赤小豆、薏米和芡實洗乾淨,浸泡1~2小時,有條件提前泡一夜比較容易煮爛。
3、浸泡過的赤小豆、薏米、芡實放入鍋中,水位跟平時煮粥一樣,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煮1-1.5小時,煮至開花。
4、或放入電飯鍋中按煲粥鍵熟了即可。喜甜的出鍋後可加少許冰糖。
★山藥奶粉小饅頭
山藥是對脾胃特別好的一種食物,能夠間接將體內多餘的濕氣排出,改善體內濕氣重的問題,做成迷你山藥小饅頭,吃起來更加香甜有嚼勁,好消化有營養。
【食材】:山藥 適量,白糖 40克、麵粉 300克,玉米油 10克,酵母 3克,奶粉 20克,雞蛋 3個,
【做法】:
1、山藥去皮的時候戴上手套,削皮切段,入鍋蒸15分鐘左右,將其壓成山藥泥;
2、涼至溫熱不燙手時,往山藥里加奶粉、白糖、雞蛋和酵母攪拌均勻。再一點一點加麵粉攪拌,並用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麵糰。
3、麵糰蓋保鮮膜靜止30分鐘,然後擀成稍微厚一點的麵餅,然後切成小方塊,放入平底鍋,蓋蓋子進行二次醒發20分鐘。
4、平底鍋開小火,當一面焦黃的時候就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全部熟透即可。
★小米雞蛋煎餅
小米也稱粟米,營養價值比大米高出許多,具有健脾和胃,除濕安眠等功效,而且小米中的鉀有利於消除浮腫,每天吃點小米,祛濕、護胃又健脾。
【食材】:小米 適量,白糖 適量,麵粉 適量,雞蛋 適量,
【做法】:
1、小米用水泡好後,撈起加入料理機中,放少許清水攪打成米糊,有點渣渣感覺不影響口感。
2、小米加入雞蛋、白糖和適量的麵粉攪拌均勻成麵糊。
3、不粘鍋刷油,改中小火,舀小米糊入鍋攤開成圓形。等底部定型了再翻面,烙到兩面焦黃,黃燦燦的小米軟餅就成了!
★椒鹽玉米粒
玉米是粗糧中有名的“黃金作物”,含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可以調中開胃,利尿祛濕,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今天分享的巨好吃的椒鹽玉米粒,一口接一口,好吃到停不下來。
【食材】:雞蛋 1個、椒鹽 1小勺、白糖 1小勺、玉米粒 適量、蔥花 適量、玉米澱粉 適量、
【做法】:
1、玉米粒清洗乾淨,下鍋煮熟後撈出,用漏勺撈出來玉米粒控干水分,敲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
2、加入適量的玉米澱粉攪拌,保證玉米粒都裹上澱粉。
3、鍋中倒多些油燒至七成熱,玉米粒平鋪上去,中小火慢煎,大約4-5分鐘煎至酥脆,再翻面煎另一面;
4、直至表面金黃,關火,玉米中加入糖、椒鹽、蔥花,攪拌均勻即可。
★黑米蒸糕
黑米在古代稱作貢米,是稻米中的珍貴品種,主要作用是健脾祛濕、養血補血,有效預防水腫,體質偏濕的朋友都可以放心進食。用來蒸黑米糕,會有淡淡的米香,不甜膩不上火。
【食材】:雞蛋 4個、牛奶 30克、糯米 100克,白糖 40克,玉米油 10克、黑米 100克,
【做法】:
1、黑米和糯米下鍋小火炒出米香,然後用料理機或破壁機打成粉,過篩一下備用,市售的黑米粉和糯米粉也可以。
2、敲入四顆雞蛋,加入白糖打發全蛋。再加入黑米粉、糯米粉、牛奶、玉米油切拌均勻。切忌畫圈攪拌。
3、拌勻的麵糊倒入模具中,表面找物體蓋住,或者蓋上保鮮膜,水開以後中火蒸35分鐘,關火燜5分鐘後再開蓋,脫模切塊。
★紅薯糯米丸子
祛除體內濕氣不妨吃點紅薯,紅薯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達到健脾除濕的作用。做紅薯糯米丸子吃起來軟糯香甜,非常適合女性和貧血的朋友。
【食材】:芝麻 適量、白糖 適量、紅薯 適量、紅糖 適量、糯米粉 適量、
【做法】:
1、紅薯削皮切成薄片,上鍋蒸熟後碾成紅薯泥,喜歡甜的就加入白糖,糯米粉要慢慢加,太乾的話就加點水,揉成不沾手麵糰。
2、麵糰搓至長條狀,依次分成小份揉圓;鍋中水燒開,放入紅薯丸子煮至浮起,然後撈出過涼水備用。
3、另取小鍋,倒入紅糖(根據自己的甜度放),倒入半碗清水,用中火煮到糖全部融化變濃稠。
4、然後加入紅薯丸子,輕輕攪拌均勻,盛出撒點熟白芝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