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有“貝”而來。光影之間,方曉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貝兄~
打邊爐是一種傳統的廣式火鍋,講究生料豐富多樣,食材新鮮現切,蘸料合理搭配,深受兩廣地區食客的喜愛。
相傳是因為食客們圍在炙熱的爐火旁享用各種食材。人在爐邊,邊吃邊涮,所以得名“打邊爐”。
堅哥和琴姐夫妻倆經營的生料打邊爐總是人聲鼎沸,炭火旺盛。
這裡的生料粗略一算就有五六十種,還會依據不同的時令調整相應的菜品,確保食材新鮮美味。
但就是牛肉來說就有肥而不膩的肥牛、鮮嫩爽口的吊龍、彈牙勁道的腱子、還有“膚白貌美”的雪花等五六種品類。
各種特點、口感不同的食材在堅哥的刀下都能變得“乖巧聽話”,或成片狀或成條狀,等待着與炭燒爐火的親密邂逅。
老闆娘琴姐原本是學金融的,如今則是店裡的財務總監。雖然看起來有些大材小用,但保證每一筆收支都精確無誤,財務使用還要合理有序,也並不容易。
據這裡的資深食客反映,生料端上來的時候總會被圍搶一空,不跑着去拿生料真有可能吃不到自己所愛的食材。
要想讓食客領略到現切生料的真實口感和原本味道,一鍋無鹽無糖,不含添加劑的筒骨湯底則是必不可少的。
筒骨的骨香和肉香搭配上各種素菜的清香,讓這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清湯卻能成為生料打邊爐的底蘊。
當然,生料打邊爐並不是清湯寡水,堅哥精心調製的獨門蘸料就是讓生料“鮮活”起來的關鍵。
最常用也最通用的是醬油頭抽為底,加入適量的蒜蓉、蔥花、香菜和辣椒。
無論肉類還是青菜,都可以在這碗醬油汁里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味傳輸通道。
對於海鮮品類來說,廣西特有的黃皮做成的黃皮醬甜辣爽口,清新開胃,中和了海鮮少許的腥膩。
至於口味較重的動物內臟,當然少不了無辣不歡的香辣醬來提提味,也能讓人提提神,神清氣爽。
在秋意漸濃、寒冷迫近的日子,與知己朋友、親人愛人圍坐在爐邊,烤着爐火,打打邊爐,談談生活,再冷的夜也不會感覺孤獨寂寥。
對於堅哥和琴姐來說,除了這一個個越燒越旺的爐火需要他們用心經營,他們的婚姻和愛情也是恰到火候,爐火純青。
琴姐對堅哥是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堅哥對琴姐是不設限的照顧與關懷。
如果說愛情是一種生料,那麼在他們的婚姻爐火中,這種獨特生料只會越來越可口,越來越美味。
因為,生料原汁原味,打邊爐簡單卻有內涵,生活依舊多彩,愛很美味也很純粹。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雲淡風輕閑暇處,正是交心會友時。這裡有影視作品中人生百態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綠茵情懷的應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個人成長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關注一路同行中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