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博大情深、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飲食文化就其深層內涵來廛,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精、美、情、禮。很多人都喜歡拿國家來做比較,其實每一個國家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不可相提並論。
中國菜總有無窮無盡的選材來展現出中國飲食文化的精深,但是對於這些選材歐洲人總是用別樣的眼光看待,對他們來說中國人什麼都吃,口味怪異,太注重形式。
琳琅滿目的中國菜
最早反對中國人什麼都吃出自於《耶穌會士書簡集》在書中說:中國人開發出來的新食物總是打破人們對食物的理解,他們喜歡的山珍海味都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甚至一些菜的做法很不人道。
曾經就有歐洲人評價中國人什麼都敢吃,毫不敬畏生靈而稱讚印度飲食文化健康有制約。還有一些外國人說:在印度社會是人與神的關係,而中國的社會是人與人的關係,在中國人面前只有好不好吃,沒有能不能吃。
一些歐洲媒體曾專門介紹了中國和印度的飲食文化,對於他們來說兩國只隔了一座喜馬拉雅山,飲食文化有如此大的差異簡直太神奇了,兩過飲食文化對比起來還是印度飲食文化更人性,中國菜食味怪異。
素食主義者抗議人們食肉
歐洲有很多信奉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s),在英國就有10%的Vegetarians每天的食物就是一些蔬菜,雞蛋都不會吃。在每年5月英國這些素食主義者還會組織活動,通過各種媒介宣傳素食主義,還會舉辦素食廚藝大賽等活動。
素食主義者和非素食者主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素食主義者會嚴格避免食用牛奶、雞蛋、以及蜂蜜,這一般和信仰有關。有些人甚至把吃肉升到道德層面,認為“吃肉”是缺乏人文關懷,是不道德的行為。
素食主義者食用的素菜
而印度也是宗教文化盛行的地方信仰要比體格更重要,在印度有82%的印度教徒,他們對肉有着很嚴格的控制,這正好符合歐洲素食主義者的理念。
在一些歐洲人眼裡素食最多的地方就是印度,在一些印度超市或者商店幾乎看不到肉的身影,而且在印度素食的保准已經達到“純素”沒有蛋、奶。
比如印度社會地位最高的婆羅門貴族他們每天只吃一些素食一點肉都不會吃,他們把吃肉的人稱之為“賤民”社會地位最低。在印度甚至還有這樣的風俗在飯店不吃肉能彰顯你身份的高貴。
婆羅門貴族食用的蘑菇山芋飯
一些來到中國的歐洲人對中國的飲食文化一直頗有言辭以至於對一些食物產生恐懼。在最早介紹中國文化的歐洲書籍《地理通志》、《中華帝國通志》中就有很多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記載,其實就對我們中國人食物怪異做了介紹。文中說:中國人豬喜歡吃豬肉,甚至視肉如命。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會有各種動物,熊,鹿,虎,鶴,蛇各種野生動物的蹄子。這些介紹中國飲食的書籍到現在還對一些西方人有很大影響。
中國人的蛇羹
其實現在看來外國人反對中國人什麼都吃,讚歎印度人的飲食文化,這和宗教有着莫大的關係,在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無神論者,他們自然無法理解我們中國人對食物的“開發”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