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方不管是食物還是習俗,甚至連喝酒的習慣都不一樣。
就拿河北來說,他們喝酒喜歡人多熱鬧,呼朋喚友開懷暢飲。除了一些嚴肅的正規場合,人們常常在菜還沒上齊的時候就開整了,俗稱兩菜說著,四菜喝着。
可近年來河北酒桌卻出現一個怪象,原讓無數河北人驕傲的衡水老白乾,如今已不再是當地人喝酒時的首選了,甚至曾經稱霸河北的知名老酒劉伶醉也風光不再,很少有人買賬了。
現在河北人都偏愛這4款酒,為何這些酒能脫穎而出呢,下面我們一一看下。
燕潮酩酒
曾有人說:“嘗遍天下酒,最愛燕潮酩。”此酒與劉伶醉一樣歷史悠久,產酒地河北三河縣距今已有118年的造酒史了。
它屬於濃香型麩曲酒,是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麩曲加固態產酯酵母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冷氣清蒸混燒,人工培養老窖工藝釀造而成。
聞之芳香濃郁,酒液無色透明,入口綿甜,口感甘爽,而且它曾連續兩屆獲得國家優質獎。
老一輩河北人習慣直接打開,喝上一半後再吃飯,吃完飯後再一口悶完剩下的酒,喝完也不耽誤乾重體力活,當地人說它與如今改制後的劉伶醉相比更物美價廉。
以前河北酒桌上人們喝濃香型酒,多是用來搭配些重口味的菜、羊肉湯類的。
但近些年來,人們發現醬酒的風味豐富,口感細膩,不管是獨自小酌還是朋友聚餐暢飲都很適口,加上河北以前也出過醬酒,所以對醬酒接受度也很高。
木台厚道酒
就像近幾年河北酒桌上常見的一款木台厚道酒。它產自貴州茅台鎮醬酒核心區,赤水河上游,在這裡生長着釀酒重要原料紅纓子糯高粱。
只有這裡生長的高粱皮厚粒小,堅實飽滿,富含單寧,產量低,6斤才能出1斤酒。
再加上這酒釀造時恪守12987正宗坤沙工藝,歷經165個生產環節。從一顆糧食到酒,需要1年時間。
1年只投2次料,與其他香型相比,釀酒過程更順應時節變化,穀物的精華能被充分析出。
在多次反覆蒸煮下,酒體中有害物質不斷揮發,出酒之後還需要貯藏至少5年。
這樣做不但去除酒體中的雜味,還可以產生含多種特殊香氣的酯類物質,同時降低酒體中的乙醇含量,即豐富了酒中有益物質,又能讓人喝完不難受、不口乾。
喝過這酒的行家都說,它從原料到工藝都跟茅台同根同源,而且國家級評酒師、茅台老廠長李興發的弟子馮小寧還是它的負責人。
在她的把控下每一瓶都是用優質老酒勾調,確保酒質穩定後才能上市。
因此這酒入口時酸甜苦辣咸五味均衡,細品之下又有令人愉悅的焦糊香,層次分明過渡柔和,酒液稠潤如油,過喉圓潤不辣嗓,好似一股溫泉從喉嚨落入胃中,讓人全身暖意融融。
汾陽王
過去河北酒桌上,通常會給不太會喝酒的人,備上一瓶衡水老白乾,但這幾年由於外地清香型酒不斷入侵市場,人們也把目光轉向了其他品牌,這其中就有汾陽王。
它是山西地方名酒,以當地優質紅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來制曲,採取文火蒸酒、地缸發酵,最後再用陶缸貯存而得。
此酒聞之清香純正,初嘗醇甜柔順,而後是淡淡的花蜜和豌豆香氣,整體舒適溫和,喝完口不粘。對於不愛喝酒的人來說,喝這酒也不會感覺刺激辣嘴,不舒服。
叢台酒
在河北邯鄲也有一款地方名酒,它就是號稱北方濃香第一窖的叢台酒。以當地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曲。
酒窖也很有特色,冬暖夏涼恆溫恆濕,溫度保持在15-19°左右,濕度在50-80%之間,這樣的儲存環境可以讓酒質更柔熟,酒體更豐滿。
而且儲酒容器是透氣性極好的陶缸,用這種容器可以讓酒分子和水分子充分融合,各種香味物質互相平衡協調。
最終得出的酒無色透明,聞起來是窖槽香卻不沖鼻,入口不澀甘甜綿軟,餘味是純糧的香甜。在巔峰時期還曾有“南茅台,北叢台”的美譽。
只可惜酒廠後勁不足,銷量大不如前,但還是有一批河北酒友對其情有獨鍾。
看來不一定聲名響亮的酒才能博得老百姓的喜愛,一些雖不出名,但憑藉品質讓人口口相傳的酒,更能在酒桌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