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先秦時期以來貴族肉食都以羊肉為主。三牲就是豬牛羊。牛作為耕種工具所以不能輕易食用。古代的豬飼養條件註定了不會好吃。
在漢字裡面,凡是帶羊的漢字,都是美好吉祥的。美好的美字就是羊大,而吉祥的祥就是祭祀時用的羊。
羊是容易飼養的動物,而且肉能溫補,毛能紡織,全身是寶,所以被人賦予美好的含義。
羊肉味道的等太膻
如何調味?
有些人不喜歡吃羊肉,是因為羊肉有腥膻味。如果烹調方法得當,使用的調料合適,就會去掉腥味。煮羊肉時將一隻蘿蔔鑽些孔,入鍋與羊肉同煮;也可在鍋中放幾粒綠豆,都可除去腥膻味。
羊肉炒至半熟,加米醋焙乾。醋的數量是肉的千分之一左右。然後加蔥、姜、醬油、白糖、料酒、茴香子等調料,起鍋時加青蒜或蒜泥。其腥膻味大減,味香醇。鍋內打底油,用姜、蒜末熗鍋,放羊肉煸至半熟,再放大蔥,隨即加醬油、醋、料酒煸炒幾下,起鍋打香油。其味香美,無腥膻。
吃羊肉容易上火、積食
怎麼辦?
老百姓都知道羊肉性溫,適合體質虛寒的人在秋天和冬天食用。但如果體質偏熱,吃了羊肉就會上火,臉上起痤瘡,嗓子腫痛,鼻子流血,這種情況下還想吃羊肉該怎麼辦呢?
這時像多吃蔬菜,由於蔬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其性多偏含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維生素,還有清涼、去火的作用,但放入的蔬菜不要久煮,才有消火作用。
羊肉儘管相對好消化,但是吃多了或經常吃一樣會產生食積、造成病患。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吃羊肉時可以搭配白菜、蘿蔔一起食用。
有人可能要問,蒙古族、回族和維吾爾族的同胞們每天吃羊肉,一個個生龍活虎、能歌善舞。為什麼他們吃那麼多羊肉不上火、不積食呢?也沒見他們吃多少蔬菜啊?
答案就在他們整天喝的磚茶裡面。長期使用羊肉、奶酪的人必須飲用磚茶,才能夠幫助消化,解除油膩。內陸的人只吃肉不喝茶,又不吃蔬菜的話,就很容易鬧病。
羊得草木精華
適合什麼人吃?
中醫認為,羊得草木的精華,性溫熱,有補益肝膽氣血的功效,能夠治療人肝血虛寒的病證。
肝臟在五行之中屬木,木曰曲直。曲的時候藏血,直的時候能疏泄,也就是開閘放水。
羊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營養價值,每百克羊肉含蛋白質13.3克,脂肪34.6克,碳水化合物0.7克,鈣11毫克,磷129毫克,鐵2毫克,還含有維生素B族、維生素A、煙酸等重要成分。羊肉性溫、味甘,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堪稱是冬季進補及補陽的上品。羊肉的食療作用包括溫補脾胃,可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溫補肝腎,適用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症;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和經寒所致的下腹冷痛。
摘選自:《應季順養》冬季篇、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