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集貿市場的菜攤上,賣菜的大姐把蓮藕,都是那種斷成了一節、兩節的蓮藕,擺放在攤上,就像嬰兒的胳膊一樣嫩白粗壯,外表擦洗得乾乾淨淨,很是逗人喜愛。
蓮藕做為食材,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氣,可生吃、可熟食,既有營養,又易消化,男女老少皆宜。”
生長在烏泥中,卻依然擁有潔白甘甜的心。
自然界給了我們無數啟示,我們卻未用它來尋找光明。宋人贊蓮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花之君子”。蓮藕之功,決不僅限於“遠觀”,她一身是寶,有益於人多矣。
花,可觀,可嗅,亦可餐;實為醫家“仙藥”,可作甜食湯羹,蓮心可作飲料;根,更是人之口腹妙物,可煎可炸,可蒸可煮,可作菜肴,可作點心,還可磨漿作粉,保健養生;其葉,可烹粥,可泡雞,還可入葯;其節味雖苦澀,亦為止衄良物。
藕離開於泥無法存活,而荷花的美麗依靠於泥賦予營養,有花的是蓮、無花的是藕。可是荷葉是相同的。但它們的經濟價值卻完全不同、蓮主要是取蓮子、藕主要是取橫向塊根。雖然蓮也有橫向塊根、但因又細又長、少有食用價值與藕無法相比。
蓮藕,它在荷花凋謝時被人們採去,便在菜市上市了,實現它自身的價值。它以它獨特的,清涼的,鮮美的味道讓大家都愛吃。它對一切無所苛求,卻深深把根扎在泥土裡,給荷花吸收養分,使荷花開得更艷麗。人們想起了“出污泥而不染”,卻沒有想到蓮藕。它默默奉獻,在人們品嘗蓮藕時 ,它結束了短暫而有意義的一生。它給我們留下了他不圖回報,默默奉獻的品質。
蓮藕出自淤泥,卻不沾染上淤泥,那是指沒有斷了蓮藕。有經驗的挖藕人在挖蓮藕的時候,總是盡量避免把蓮藕挖斷,即使萬不得已要把一支蓮藕斷開的話,也總是在藕節的疙瘩處斷開,泥水才不會進到藕節的孔洞里,一旦蓮藕不在藕節處斷了,藕田裡的泥水就會進入蓮藕的孔洞里,這節蓮藕差不多就吃不成了。
蓮,質白而中空,歷代為菜,故稱“蓮菜”。蓮的可食根莖藕為平性,但食無忌,故云“有病無病只管嘗”。這條諺語也是勞動人民長期生活實踐的經驗總結,基本符合中醫的食療原理。
古有“愛蓮說”,今有“小酒配蓮菜”。每年從這個季節開始到來年的春天,無論是逢年還是過節,大飯廳、小酒館的餐桌上都會見到蓮菜,一些好吃蓮菜的人,在家裡也是三天兩頭蒸、煮、燉。還有一種被稱為水果蓮藕,因為這並不多見,也只有從黃河淤泥中挖出的蓮藕才有這種味道。這獨特之處也讓吃過水果蓮藕的朋友年年期盼。
喝酒人,碰到了好的下酒菜,便能多些話,多喝些酒。沒想到,蓮菜還有如此功能。
廢話少說,上硬菜!
人和蓮藕其實是一樣的,蓮藕自身有孔洞就像人有貪慾一樣,泥水不進入蓮藕里,前提條件就是蓮藕必須是完整的,不能斷開,生很短暫,為了追求物質的豐盛,總是沒有盡頭的,如果幸福靠金錢來主導,多半最後成為金錢的奴隸。知足常樂,就算沒有很多錢,只要心境樂觀,身體健康,也活得舒坦。貪慾的防火牆一旦打開,就像泥水進入蓮藕一樣,價值全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更多的卻是它那縷縷不斷的絲,不滅的情。我們生活的年代,人與人之間就應該有着蓮藕般的情誼。